英語學習一定要報班?親自教不比萬元培訓差

英語學習一定要報班?親自教不比萬元培訓差

時代更迭,養育孩子不只是解決溫飽及傳統學校教育,而是要面對將來智能化科技人才社會的競爭。因此,絕大多數父母都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之前TVB紀錄片裡誇張的形容——孩子要贏在“射精前”。在競爭意識驅使下,家長使勁讓孩子上培訓班,孩子成了家庭裡不折不扣的“碎錢機”。

英語學習一定要報班?親自教不比萬元培訓差

在對孩子的培訓項目中,歸類為“必須學”、“選擇性學”與“逼他學”。

逼出來的學習效果,都是假象。英語,被大部分家長列入了“必須學”清單。可英語培訓費動輒成千上萬,且孩子往往被所謂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壓得喘不過氣,心生厭倦,家長們卻焦躁萬分。其實,對生命剛起步的孩子來說,保持他們對生命的熱忱,比什麼都重要。

先“聽、說”,再“讀、寫”。如今,語言專家一致認為,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必須遵循母語的學習邏輯:一聽二說三讀四寫。嬰兒時期懵懂地大量聽(輸入),再重複模仿大人的發音(輸出),到求學階段的寫,這才是最符合人類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

如何只靠父母,就讓孩子聽英文,像聽中文一樣的輕鬆?《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作者汪培珽,她除了念英文故事書之外,她什麼也沒做。當大家還在爭論英文教育方法的對錯時,她悄悄地開始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每晚念2小時,一念就是七年。念一本英文書,開始以

“英文+中文”的方式念,待孩子熟悉了故事情節後,再以“純英文”的方式念。如果對自己英文口語太不自信的父母,可選擇讓孩子“聽配套錄音”,但一定要提前查好書中詞句的準確意思,讓在孩子聽英文之前就掌握故事情節。

只有父母好習慣的堅持,才能成就孩子。有了長久的“聽”,輸入量如滾雪球般越變越大,輸出就指日可待了。果不其然,汪培珽的孩子某天突然脫口而出連媽媽都聽不懂的英文句子,而句子出自曾經聽過的英文故事書裡面,而這種情形出現過多次。這讓汪培珽大感驚訝,因為她除了每天給孩子們念英文故事及偶爾給孩子聽英文故事錄音以外,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用英文跟孩子們有過多的交流,孩子們也從沒參加過英文培訓班。甚至後來,孩子們對英文故事繪本的熱愛簡直是痴迷,求學階段的英文水平是同齡人無法追趕的。作者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喂故事”英文家教法是成功的。

英語學習一定要報班?親自教不比萬元培訓差

還在糾結如何讓孩子打好英文基礎的父母,可以先按書中的書本清單,採購足夠多的適合孩子階段的英文書,在家給孩子創造一個隨手可得書本的學習環境,並堅持給孩子念英文故事。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