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 日產汽車新戰略計劃浮出水面

重點關注中國、美國及日本市場,年產能設定550萬輛,14家工廠或被關閉

視野 | 日產汽車新戰略計劃浮出水面


編譯 | 楊玉科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日產汽車新戰略計劃浮出水面。

據Automotive News和路透社5月4日報道,日產汽車擬從歐洲和其他市場逐步撤出,將集中精力於美國、中國和日本本土市場。

作為最新戰略計劃的一部分,日產汽車希望藉此擺脫困境,重振旗鼓。

消息人士透露,這項"運營績效計劃"將於5月28日公佈,目標不僅僅是解決日產汽車前領導人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激進擴張戰略所帶來的系列問題。戈恩過度追求市場份額方針,尤其是在美國市場,造成日產汽車大幅折扣,並導致日產品牌趨於廉價。

按照新三年計劃,日產汽車目標是重塑與經銷商關係,更新產品線,重新獲得定價權和盈利能力。

“這不單是一個削減成本的計劃。我們正在對業務進行合理化調整,重新確立優先順序,調整業務重心,為未來做好準備。”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道。

該計劃的另一層意義在於,減少聯盟之間不必要的競爭,擴大與聯盟夥伴的合作。

比如,日產汽車可以借鑑三菱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規模較小的三菱汽車將在除中國和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佔據領先地位,而雷諾集團可能會專注於電動車技術領域並主導歐洲市場。

視野 | 日產汽車新戰略計劃浮出水面


新戰略計劃的主要牽頭人是日產汽車首席運營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而不是低調的日產汽車首席執行官內田誠(Makoto Uchida)。該計劃旨在釋放更多資源,向美國、中國和日本市場投入產品和技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短期內(今年和去年)會減少研發和其他項目支出,但將一些固定資源釋放,以注入核心市場和核心產品。

該計劃需要大約兩週時間才能最終敲定。

01.

專注三大核心市場

為控制新冠疫情,政府採取各種限制措施,對汽車銷售造成影響,這讓日產汽車的銷量目標和業績指標變得有些複雜。

去年7月,日產汽車設定的目標是,到2023年3月,營業利潤率為6%,營收14.5萬億日元(摺合1358.3億美元)。截至2020年3月的財年預期營業利潤率為3%,營收預期13萬億日元。

需要注意的是,專注於三大核心市場,並不意味著日產汽車將完全撤出其他市場。按銷量統計,日產汽車是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

在歐洲,日產汽車將通過加大逍客和Juke跨界車力度,努力維持存在。在亞洲,日產汽車計劃進一步擴大泰國和菲律賓的銷售。除中國、日本和印度外,泰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佔該區域銷售額和利潤的90%左右。

新戰略計劃還要求日產汽車在諸如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非、俄羅斯、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壓縮產品陣容,使其更有針對性。這也意味著,日產汽車需要關閉的生產線可能比2019年7月宣佈的14條還要多。今年3月,該公司宣佈停止在印度尼西亞的生產計劃。

日產汽車此前設定年產能超過700萬輛,這個數據是根據每家工廠每天三班模式計算得出。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新戰略計劃設定產能550萬輛,實施兩班倒,14家工廠將被關閉。

根據計劃,日產汽車將留在美國市場,消除人們對其廉價品牌印象。雖然北美銷售額有所增長,但營業利潤率卻有所收窄。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多年來,一切都以銷量增長為基礎。“我們把重點轉向銷售質量,並且在一夜之間完成切換。我們動作太快,影響了業務”。

在美國,日產品牌車型平均年齡超過5年。為將其縮短到3.5年,日產汽車計劃推出一系列全新或經過大幅重新設計的汽車,包括下一代Rogue跨界車。此外,日產汽車還將減少對租賃和其他批量運營商的銷售。

視野 | 日產汽車新戰略計劃浮出水面


在日本,日產汽車推出新車型的速度也不夠快。根據新計劃,日產汽車將在未來三年內推出六款新車型或重新設計的車型,將產品線平均年齡降至2.5年以下。在日本本土,其他競爭品牌產品平均年齡一般為兩到三年,而此前日產汽車未披露過產品線年齡。

在中國,日產汽車新計劃包括專門為中國消費者設計汽車,而不是為中國市場供應為美國消費者設計的汽車。

知情人士還稱,只針對中國市場銷售的啟辰品牌將重新定位,以更好地應對眾多本土品牌的競爭。

02.

最關鍵的是產品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

日產汽車開始規劃新中期計劃,試圖擺脫當前利潤枯竭的困境。彼時,內田誠把“第一把火”押在對北美市場“毫無顧忌”的成本削減上。

對北美市場管理費用進行大刀闊斧的削減,一方面顯示內田誠的堅定信念,但另一方面也向外界傳遞出一個錯誤信息,即日產汽車並不打算放棄美國市場份額——它要加倍努力擴展市場。

一位熟悉日產汽車重組計劃的人士透露,日產汽車在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業務削減,將主要集中在那些缺乏活力的其他區域,至關重要的美國市場不會受影響。該戰略旨在從表現不佳的業務中釋放資源,使日產汽車可以將更多資源引入美國、中國和日本三大核心市場。

根據日產汽車正在成形的藍圖,世界其他區域的痛楚將促成美國增益。

“我們將把最大精力投入到美國市場。先前的問題是,我們所到之處都無限拓展,如果能看清這一點,重新佈局將會很容易。”該人士繼續說道,最關鍵的是產品。更好的產品,新的產品以及及時的產品。

這份期待已久的中期計劃已進入收尾階段。日產汽車高管們正在對計劃進行最後修改,以便根據新冠疫情的最新影響,留出最後一刻來做調整。

新冠疫情暴發時,日產汽車已經深陷銷量下滑和利潤暴跌困境。疫情迫使日產汽車在全球各地暫停生產,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日產汽車的困境。

日產汽車上週就對即將到來的困境發出預警,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年,其營業收入已大幅下滑,將導致淨虧損。三菱汽車同時也警告稱,公司將出現淨虧損,擬對其高管減薪。

視野 | 日產汽車新戰略計劃浮出水面


對日產汽車來說,這是動盪不安的一年。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之一,通過交叉持股與三菱汽車和雷諾集團聯盟的汽車巨頭,往日輝煌難再續。上週發佈的盈利預警已是日產汽車對剛剛結束的財年預期的第三次修正。

日產汽車將於5月28日公佈詳細業績,這比原計劃晚了大約兩週。新中期商業計劃也將同步發佈。

03.

全球規模500萬-550萬輛

日產汽車新計劃的核心是,合理精簡全球範圍的銷量規模,維持約500萬-550萬輛汽車。在即將到來的三年計劃(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它將放棄雄心勃勃的銷售目標。

一位參與制訂規劃的高管表示:“我們需要調整固定成本,與能保障的收入保持一致,需要在全球範圍內調整規模。我們可以把現有資源重新集中到重點地區,而不是再投入額外資源。”

其中一個重點區域是美國。半個世紀以來,日產汽車一直指望該市場帶來豐厚利潤。

這位高管澄清道,對美國市場,日產汽車絕對沒有緩步的意思。雖然當前銷量可能沒有2016年-2018年那麼大,但這並不意味著萎縮。“我們希望提高銷售質量。”他說。

在全球範圍內,日產汽車曾經歷過多年激進擴張,試圖佔領每個市場的每個細分領域。在戈恩的領導下,日產汽車開始進軍東南亞、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現在,日產汽車按下暫停鍵,開始合理精簡。

在上述新興市場,銷量目標其實從未完全實現過,但卻在不斷耗盡資源。這些擴張舉措,使日產汽車全球年產能達到700萬輛規模。

另一方面,這樣做還使產品開發資源太過分散。迫使工程師們不得不處理從微型汽車,到新興市場的小型汽車,再到全尺寸皮卡和電動汽車等各種產品出現的問題。

一位熟悉新計劃的人士稱:“我們濫用了資源。其危險性在於,你的雄心壯志與製造和研發能力之間嚴重失衡。”

結果可以預見——正如他說,令人失望的產品以及不斷推遲的發佈。

目前正在實施的措施可能不包括,外界人士一直期待的美國市場大幅削減開支和徹底的商業改革。

視野 | 日產汽車新戰略計劃浮出水面


今年2月,在日本,內田誠在股東大會上或許助長了外界人士這方面的預期。當時他發誓稱,如果不能使公司起死回生,他會請投資者直接炒他的魷魚。他還承諾,將毫不猶豫地減少在北美的開支。

04.

對北美市場態度更謹慎

美國業務不可能在即將到來的重組中獨善其身。

一位熟悉計劃的人士表示,日產汽車正在尋找一切可能,以削減開支和精簡產品組合。

另一名人士則指出,疫情導致企業關閉時間越長,補救措施就會越沉重。“如果新冠疫情影響再持續兩三年,我們會很困難。”他說。

作為應對疫情措施之一,日產汽車上週關閉了在日本的非生產設施。被關閉的場所包括位於橫濱的日產全球總部,位於厚木市的日產汽車全球技術中心。約1.5萬名員工受到影響,工人們在非工作時間小幅減薪。

一些分析師認為,日產汽車的當務之急是節約現金,度過疫情,為市場反彈做準備。可能舉措包括推遲新產品發佈,因為如果展廳仍然關閉,而且失業的消費者對購買新車的信心下降,即便推出新產品,新產品進入市場後可能也不會受到太大關注。

新一代Rogue預計將於2020年秋季上市。一些人擔心屆時市場仍將步履蹣跚,Rogue是日產汽車在美國最暢銷的產品。

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CLSA)駐東京首席汽車分析師Christopher Richter認為,如果新車型延遲到市場恢復正常後推出,可能還會趕上需求激增的浪潮。反之,如果Rogue在市場低迷時期上市,當市場需求重新啟動時,這款產品可能已經太老。

“新車就像壽司,它們的保質期很短。”Richter警告道,“日產汽車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撐過今年,為2021年打下基礎。”

一位熟悉日產汽車管理層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全球每個市場都將調整,措施包括削減工廠產能以及裁減辦公崗位。但日產汽車對北美市場態度會更謹慎,因為北美市場正被培育為未來增長支柱。

日產汽車傾向於將其他市場拱手讓給聯盟夥伴雷諾集團和三菱汽車。

上述人士表示,有一些市場,如印度或東南亞,需要做出更激進的選擇。但有些市場,比如北美、日本和中國,則會更謹慎,以求為未來創造最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