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代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地区东北部,南距太原158公里。代县古城城过去叫广武城,也加代州城、雁门郡,历史上可以说是边关重镇。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在代县,每逢婚丧嫁娶、祭祀拜祖,总少不了花馍。花馍既是对祖先神灵的告慰,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农历十月初一,来自各地的杨氏后裔聚集在杨忠武祠,祭拜他们共同的祖先——北宋名将杨业。每年祭祖,擂起战鼓是家族的传统。一千多年前,杨家将的儿郎们就是这样闻鼓而进,奋勇杀敌。在代县这片土地上,唱响了破辽大捷的凯歌,也留下了“李陵碑下成君节”的慷慨悲歌。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公元前300年,为了防御胡人和匈奴,赵武灵王在雁门关下筑边墙,建古城。在这座抵御胡人的关城中,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灵活性,开创了中原骑战的时代。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代县城过去叫广武城,也加代州城、雁门郡,历史上可以说是边关重镇。代州城的北部恒山上有个重要的关口,叫雁门关,是中原王朝抵御北部少数民族的一道重要的边防线。这道边防线建立以后,代州古城恰恰是边关、边墙和边城三位一体重要的一道防御设施。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代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在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城里,就有三十多处文物古迹。在中国北方,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其中的代州鼓楼,说的正是位于古城中心的边靖楼。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它是山西省保存最完好的木质结构建筑,也是当年将士们用于瞭望敌情,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世纪30年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来到代县,对边靖楼叹为观止,称赞古城为“一座规划得极好的城市”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距离县城20公里的雁门关,因其形如门,鸿雁往来而得名。作为塞北高原通向中原的咽喉要道,有着“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美誉。数千年来,为争夺生存空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雁门关爆发过上千次战事。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明朝时期,雁门关上修筑起内长城,与万里长城连通一体。雁门关内滹沱河两岸,建起了39座城堡,整个代县成为了内外联通的防御体系,构成了中国古代极为宏大的军事要塞建筑群。千载春秋,从赵国名将李牧到秦朝大将蒙恬,从唐初猛将薛仁贵到唐末“飞虎子”李克用,一代代戍守在代县的将士们,在这方兵家必争之地演绎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公元980年,辽军十万铁骑南下攻宋,杨业奉命驻守雁门关。作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一旦关城失守,山西就会失陷。到那时便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时候的杨业身边只有三千多士兵,势单力薄。但他没有畏惧,决心要守住这座城。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杨业命大部分士兵坚守关口,自己则率数百名骑兵迂回到敌军后方发起突袭。由于敌众我寡,将士们死伤过半。杨业也被流箭射中,但他依然坚持指挥作战。杨业挥舞长刀,冲入敌人阵中,与辽军短兵相接,虽身负重伤,仍死战不退,最终擒获了敌军首领,大获全胜。之后,杨业有率大军降契丹,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播,人称“杨无敌”。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六年后,辽军再次进攻雁门关。为了掩护关外百姓顺利入关,杨业放弃从敌军后面包抄奇袭的计划,他率领三千守军打开关门,与两万辽军展开殊死搏斗。百姓安全进城,但杨家儿郎们却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向前一步死,退后一步生。但追随杨业的士兵,没有一人畏战逃离。

山西代县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门关,杨家将的传奇故事

为了身后的黎民百姓,故土家园,仅剩的二百多名宋军,用伤痕累累的身体筑起了血肉长城,与辽军拼杀到底,最终因寡不敌众而纷纷战死沙场,杨业也不幸被俘。当时,辽军首领向杨业开出种种优厚条件,极力诱降。但杨业始终不为所动,义不负国,绝食三日而亡。在杨业牺牲后的数十年里,他的子孙继续世代驻守代县。为了纪念英雄,古城建起杨忠武祠,世代供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