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最恰當的比喻:放大鏡

總有人談論權力的好壞,其實權力的本質,它跟錢一樣是個工具。在好人手裡,權力放大人性的真善美;在壞人手裡,權力放大人性的惡。在這裡說好人壞人,如同說權力好壞一樣幼稚了。好人理解為能控制好自身人性善惡的人。壞人可是真的惡,而且大概率不能變好。

開始比較和推理:中華文明的入世儒文化,前置條件性本善。而西方文明的神學,前置條件性本惡,人人都有原罪。推理條件:人和人類社會特別有意思,人往往想什麼,事情還真的往想的方向走。舉個有趣的例子,上學時,老師正提問,某同學對問題不會,很擔心被提問,但又有很強烈的預感,會被提問,先刨除老師學過教育心理學的火眼金睛,結果真中了,事後感慨,運氣真不好。再來靠譜的例子,經濟學不是有預期嗎,當大多數經濟學家和人,預期經濟趨好,股市等經濟指標真漲。反之,降。但有人會反駁,還有黑天鵝事件。黑天鵝事件,其實也在一定時間空間範圍內,多數人的預期導致的。世界之複雜,人的認知幾乎不可及。有些人,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多數人的想法,自己屬於多數人陣營。殊不知啊!最好的驗證方法,做個調查,選項儘可能多。然和再比較自己處於什麼位置。樣例見和菜頭槽邊往事公眾號的文章。

中華文明,性本善,且相信,所以和氣生財,和平共處,協商民主。

西方文明,性本惡,且相信,所以爭鬥,贏家通吃。

所以中華文明未間斷,和平是主題。雖然起義或少數民族入中原改朝換代有戰爭(人性惡通過權力放大的結果)。西方文明在消失了很多文明的基礎上,還是處於兩千年的宗教戰爭。

所以當今中國一帶一路搞建設,美國戰爭不斷搞破壞。

如果要實例,留心關注周遭。再辨別篩選下信息:韓國的財閥及美國財團的種種罪惡,沒有最惡,只有更惡。

又會有人反駁,人之出,性本無善惡。這麼說太教條了,人之初,性是本無善惡。但是要知道,人一出生,便是社會人,這也是客觀存在。

所以活的好條件之一,有錢有權,或要麼有權要麼有錢,實際不存在。錢權不分家,只是佔比和程度的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