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真相

構建一個高績效的、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的組織,不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需要變革,不斷地成長、變化。促使組織變化的要素非常多,企業家精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

華為是1987年底成立的,當時只有六個人、兩萬塊錢,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長,去年的收入超過六千億,現在應該說已經成為一家世界級的企業。華為在前五年其實也就是兩百人、個把億,然後慢慢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階段。

它真正從一個本地的企業變成一個在全球銷售的企業實際上是2000年以後,從一個很小的創業型企業,到一個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再到一個市場全球化,員工全球化、技術全球化的企業;作為親歷者,我們回想起來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華為的企業家精神、戰略聚焦以及組織能力的不斷提升。

五幅廣告看華為精神

那這些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呢?我這裡列了幾處華為向外界宣傳自己價值觀的廣告。

1 板凳要坐十年冷

華為的真相

掃地僧,板凳要坐十年冷

第一張圖上的人叫李小文,他是中科院院士、中國遙感地理學家、國內遙感領域泰斗級專家。他的辦公室很簡陋,穿著打扮也很簡陋,穿著布鞋光著腳。華為要用這個圖表現什麼精神?華為任總很早在一篇文章裡面就提到一個詞——“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說我們做實業要能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這樣才能不斷做出成績。

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武功最高的人就是那個掃地僧,沒什麼名氣,一天到晚都在掃地。所以,華為的企業精神裡面很重要的就是能夠耐得住寂寞。現在有非常多“風口”,其實會給大家帶來很大的誤導。

2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華為的真相

聚焦戰略,看準方向,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第二個廣告是展現非洲瓦格尼亞人在剛果博約馬瀑布捕魚的場景。為什麼到那個地方捕魚?因為那裡有種魚味道特別鮮美,能賣很大的價錢。漁民用傳統的木網在瀑布下面捕魚,河水很湍急,稍微不小心就會被沖走。華為就是告訴大家,我們要做事、要取得跟別人不一樣的成果、要賺大錢,我們就一定要專注專心、一定要聚焦。

所以華為經常說的是我們要聚焦戰略,我們要堅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就是大家把力量用在一個地方,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大家的利益不一致,力量就會分散。所以我們要做企業,就要聚焦,同時要考慮到大家利益的一致性。

3 苦難點亮未來,痛並快樂著

華為的真相

苦難點亮未來,痛並快樂著

第三個廣告是美國攝影藝術家亨利·路特威勒的攝影作品《芭蕾腳》。大家知道芭蕾舞天鵝湖、睡美人等等芭蕾舞很優美,但是那麼優美舞姿的背後是芭蕾舞演員的“爛腳”,沒有這樣的爛腳她就跳不出那麼華美的舞姿。所以華為既提倡“敬業精神”,更提倡“樂業精神”,就是“苦難點亮未來,痛並快樂著”是華為連接世界的夢想。正是因為熱愛才能經受得了這樣的苦難,才能跳出這樣優美的舞。

4 追求卓越,差一點都不行

華為的真相

追求卓越,差一點都不行

第四張照片是美國的著名短跑女運動員喬伊娜,她是多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和世界冠軍。但是她的成績比第二名好很多嗎?不,她的成績比第二名就好那麼一點點——0.01秒。可就是這0.01秒成就了偉大的運動員,第二名是誰大家就不知道了,第三名更不知道了。然而,為了這0.01秒的領先,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拼搏和堅持不懈。

中國人做事經常有一種習慣,就是“差不多就行了”,但我們真正要做世界級企業、真正要參與世界競爭,其實是“差一點都不行”。要真正要做到超越所有的對手,就一定要有“差一點都不行”的精神。如果沒有這樣精進的精神,就成不了偉大的企業。

5 厚積薄發,堅持戰略聚焦

華為的真相

厚積薄發,堅持戰略聚焦

第五張是歐洲研究中心的粒子加速器。我們知道粒子很小,原子核就更小了。但是中子不斷地加速,不斷地加速,然後迸出去,產生核爆炸、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是很大的。這種不斷加速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厚積薄發”,所以華為的成功實際上是一種厚積薄發的成功,不是今天一天突然天上掉下來個六千億的華為。我們看華為的成長軌跡,也是從小到大一步一步來的。這種厚積薄發體現在堅持戰略聚焦,持續戰略投入,不斷實現戰略突破。

華為做世界級企業這樣的戰略和信心其實從1993、1994年開始就有了。我印象中那時候搞交換機跟現在做互聯網所謂的“風口”其實是一樣的,當時深圳有兩百多家搞交換機的,全國接近五百家。那時候任正非就說“未來的世界是三分天下,華為是其中的一家”。

1994年,華為才個把億、兩百人的時候,他就發了這樣的一個宏願。1995年他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這篇文章裡面就提出每年要把10%以上的收入投入到研發,這麼多年下來每年都超過10%。1998年到2002年,我做了四年華為研發總裁,那時候最大的壓力就是研發的錢花不完怎麼辦,花不完我就要被撤職的。但是另一方面,錢花的不對也要被處分的,所以就是你又要花掉,又要花得對,這是個很難的事情。

就是因為華為這麼多年持續的投入、累積的投入,我們才造就了今天的華為。那時候華為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我們都自我調侃說華為技術“有限”,但是今天大家肯定承認華為是有一定技術的公司。

所以通過這樣的廣告我們知道,華為是怎麼一步一步追求“偉大“的。最後一句話是羅曼·羅蘭說的:“人們總是崇尚偉大,但是當他們真的看到偉大的面貌時卻卻步了”。所以,我們不“葉公好龍”,我們真的要下這個決心、發這個願,真的就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那麼,為什麼有人願意經歷這樣的過程?尼采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在強毅而能負載的精神裡面,存在著尊嚴;在傲立著的尊嚴之中,存在著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著對最重的負擔的內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著慾望的爆發力”。說到底,這其實是一種慾望的爆發力。為什麼?就是我有這個慾望,我有這個願力。

我們認為華為有今天得益於任總的願力,有一種風光叫滄桑,照亮偉大前程的是“苦難”。所以世界級企業的願望是不能隨便發的,你真的發了其實你就是面臨著“苦難”。

“三足鼎立”直麵人性的成功

我們企業家可以有這樣做世界級企業的願力,但是別人為什麼會願意跟著你也去受這個苦,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層面的東西——人性。大家都說華為現在很成功,但華為自己說它不是技術的成功,不是市場的成功,不是資源的成功,而是對“人”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任正非是個人性大師,瞭解人的真正需求和慾望,他不僅在華為文化和制度建設上用機制來管理員工的人性和慾望,同時藉助一些運動、一些儀式、一些載體,來激活員工的意志力和爆發力。這裡面透著他們都有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我們在管理企業的人和事的時候,華為堅持一種叫做“三足鼎立”的精神,什麼叫三足鼎立呢?

第一是“以理想主義為旗幟”,其實是要煥起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理想;

第二是“以實用主義為綱領

”,理想的東西高高舉起,但我們要落到解決實際問題上,解決實際問題不需要太多的發明創新;

第三個我們叫“拿來主義”,就是我們要充分藉助全世界的文明成果,來解決現實問題,通過解決現實問題達到我們理想的目標。

所以華為在人性管理,在通過文化和制度去激發人性慾望這個方面其實是秉承著這樣一個“三足鼎立”原則。所以要做世界級的企業家,需要成為人性大師,我們一方面要測測我們企業家自己的人性,知道我們自己的人性;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知道我們下屬的人性,要怎麼用好來達到企業的商業目的。

企業家與企業主

我們談“企業家精神”首先要回到企業家到底是什麼,企業家和企業主有什麼差別?

企業家的使命就是使經濟資源效率由低轉高,每個企業家都掌握了很多資源,很多人到你那裡上班,客戶給你很多錢,銀行給你很多錢,國家給你很多資源,我們用這些資源去創造價值就是我們企業家的天職和本份。

當然,對企業家的認知也是不斷地與時俱進的。十八世紀初,坎蒂隆把企業家定位成“風險的承擔者”,那時候家庭作坊比較多,用人都是身邊的或家族的人,後來有了工廠才有了企業家。他們覺得開工廠找別人來幹活還給他錢,是很大風險的事。

到了十九世紀初,大家對工廠這種形式逐步認可後,覺得企業家不僅是要冒風險,還要創造價值,要去做更多的協調工作。到十九世紀中期,因為開工廠的人多了,有的好,有的不好,要做好你就必須要創新,就必須要有創造力、洞察力和統帥力,就要能發現更多的市場不均衡,發現機會,指明方向,把生產要素組織化,對企業家的認知就又進了一步。

到二十世紀,在一些管理學大師的介入下,大家逐漸達成了一些共識,其中有兩個最重要的管理學大師做出貢獻,一個是熊彼特博士,他說“企業家的本質是創新”,這個創新不是指技術上的創新,是指對生產要素重新組合,包括今天大家熱衷的商業模式,其實也是一種對生產要素的統籌組合。那為什麼企業家願意不斷地去嘗試這種新的組合?是源於他的企業家精神。

所以,“企業家精神”是在二十世紀才有的概念,企業家是實現創新進行新組合的人,否則只能是管理者。所以企業家不能因循守舊。

在熊彼特之後又有一個偉大的管理學家德魯克,發揚了熊彼特的觀點,他認為企業家就是“要賦予資源以生產財富的能力的人”,光創造價值還不行,還要創造財富,當然創造財富的前提是要創造價值,他提出企業就是企業家工作的組織。什麼叫企業就是企業家工作的組織?我們按照中國簡單的說法就是以企業為家。那我們就要有一個問題,到底是企業家重要,還是企業重要?因為這裡面有一個概念,到底是“企業的企業家”,還是“企業家的企業”。

“企業家是不願意過舒服日子的人,要跟自己過不去,“不僅不讓自己舒服,還不讓下屬舒服”。創新不是企業家自己瞎折騰,它是一種組織行為,是依靠組織的能力為客戶創造新的滿意,不是自己想當然的創新,是以客戶價值驅動為動力的。所以德魯克對企業和企業家的解釋,我認為是我們每個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是要好好去琢磨一下的。德魯克為什麼把企業家定義成這樣,為什麼把企業家精神定義成這樣,其實是經過科學的分析和論證的,也是走訪了非常多發展得好與不好的企業,他得出的一個總結,我們要去對照一下。

所有的這些學者們、管理學家們的東西總結出來,我覺得有幾個關鍵的維度,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光有精神不行,也就是光我們發願做世界級企業,你沒有方法也不行,所以既要有精神,也要有技巧,包括我們個人的素質、價值取向、心智模式、思維模式、經營理念、膽魄和魅力的結合抽象的表達,包括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一種綜合才能——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綜合才能,是一種無形的生產要素,是對企業家理性和非理性邏輯結合的一種超越昇華。

那怎麼做到超越昇華?譬如,有時候我們有句話叫“慢就是快”。我們還有一個很厲害的企業家,他跟下屬說,我告訴你的事你不要馬上去做,如果我第二天沒電話你你再做。什麼意思?其實企業家自己實現這種超越昇華,他就要反覆去咀嚼,去思考一些東西。我們很多人特別急,就想雷厲風行、令行禁止,其實這對企業家來講不是一種好的習慣。

那麼企業家精神到底蘊含哪些東西?我列了一些關鍵詞,供大家參考。企業家要有工匠精神,要有創新,要有冒險,要有合作,要敬業,要學習,要執著,要誠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做一個服務者是企業家應有的精神。這一點很難做的,我們要做一個服務者。

為什麼一個人會有企業家精神,為什麼一個企業主會成為企業家?是源於他有強烈的物質慾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成就感。什麼叫自我成就感?就是我們把一個事情搞定了,很高興。企業家精神其實對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華為走到今天,跟任正非的企業家精神是分不開的,這種基因傳給了華為的大量的中高層的管理者,甚至是基層員工。

所以企業家精神不是企業家獨有的精神,它最先在企業家身上萌發,但是一定要對你的幹部、你的員工產生影響,他們都要具有這樣的精神。企業家精神是一個組織健康長壽的基因和要穴。

企業家和企業經營者

企業家和企業經營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企業家是屬於企業經營者的一員,但是要超越一般的企業經營者,他比一般的企業經營者還要做更多的事,有更多的慾望,社會責任感更強,自我成就感更強。

所以在一個企業裡,一個人老是不滿足,也許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的體現。所以,不要覺得那些不滿足的人太貪了。不要覺得那種自我成就感很強的人就是個人英雄出風頭,這其實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那怎麼管理好企業家精神,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我們要肯定,這種企業家精神是我們企業需要的。

企業家和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的認識有一定差異,企業經營者可能少了很多我們說的企業家特質。但是不管怎樣,對於企業一把手來說要有企業家精神,沒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是沒有靈魂、沒有慾望的企業。我們做人說無欲則剛,但做企業如果說無欲則剛,這個企業就不用做了。

現代企業中“企業家”有兩類:

一類是企業所有者企業家,他的問題是怎麼從企業主變成企業家;

另外一個就是受僱於所有者的職業企業家。

職業經理人怎麼更有企業家精神?在西方這個問題有比較好的案例,比如說IBM請了郭士納,他不是做電腦的,他能把IBM帶出深淵,帶到一個很高的高度,為什麼?不是因為他更懂業務,而是因為他有企業家精神。所以我們講企業家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的企業經營者、職業經理人是不是需要企業家精神?

中國企業的“褪毛工程”

我們要做好一個企業,就要把企業的每一個人,包括職業經理人,放在企業之下,而不能凌駕於企業之上,不能把企業作為我們手上玩的一個玩具,愛怎麼捏就怎麼捏。

所以中國的創業企業第一次轉型,其實還沒有發育好,是猴子變的,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不受約束,不守規矩,所以需要有一個“褪毛工程”,這個褪毛工程其實就是把自己從企業主變成一個企業家,把企業從自己手裡放出去,把自己放到企業的下面,作為企業的一份子。這個過程我們把它叫做“給公司加冕”,不要把這個光環戴到自己頭上,戴到公司頭上。一切為了公司,一切以公司的大局和利益為重。

我們方廣資本現在講“事為本、人為先”,什麼叫事為本、人為先?這個事是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這是一個前提。

我們只做IT方面的投資,IT之外的我們都不做。

我們去尋找企業的創始人,也是按照企業家的標準,更看重的是他知道做什麼,不做什麼,是基於智慧的判斷;知道怎麼做,把握機會的執行力;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能掌控企業發展的節奏。

我們同時也看重他的正直、商業道德、領袖魅力、遠見、戰略、專注,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管理執行能力。我們給這些企業提供幫助也是從這幾個方面幫助企業家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