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教養 | 觀人世間之吳謝宇事件

教育與教養 | 觀人世間之吳謝宇事件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這是《世說新語·德行》裡的一則故事,王戎和和嶠同時喪母,都因為盡孝得到讚揚。王戎骨瘦如柴,和嶠哀痛哭泣,禮儀周到。晉武帝對劉仲雄說道:“你經常去探望王戎、和嶠嗎?聽說和嶠過於悲痛,超出了禮法常規,真令人擔憂。”仲雄說:“和嶠雖然禮儀周到,精神狀態沒有受到損傷;王戎雖然禮儀不周,可是傷心過度,傷了身體,骨瘦如柴。臣認為和嶠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應為和嶠擔擾,而應該為王戎擔憂。”


教育與教養 | 觀人世間之吳謝宇事件



我們看到古人性情之厚,而如今世風日下。近幾日一則新聞攪動了整個網絡,那就是吳謝宇案。4月25日晚,隨著吳謝宇在機場被抓獲,“北大學子弒母嫌疑人被抓”瞬間在網絡蔓延。這是一個高學歷、高智商的兒子,蓄謀殘忍殺害單親聲母的故事,

看到這個故事,真的讓人很心痛。隨著事件細節慢慢地被扒開,越來讓我們進入一種迷失,這樣的一個喪盡天良的行為,到底是誰之過?


教育與教養 | 觀人世間之吳謝宇事件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傳》)弒母之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長久的積累。這種積累,自己沒有宣導、家人沒有宣導,教育也沒有將其宣導出來,最終有了這禽獸不如的惡行。


教育與教養 | 觀人世間之吳謝宇事件



小縣城、單親母親、人名教師、好學生、學霸、北大……一連串的標籤閃現在我們眼前,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為什麼這個經歷了最頂級教育學習的“人”會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孝經》)

孔子在家裡閒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裡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詩經·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麼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教育與教養 | 觀人世間之吳謝宇事件



我們重新回到我們古來的經典去看一看,在重溫經典的時候,我們就多一些參照,我們的心靈也就多一些滋養,那敦厚而溫情的古人啊,不值得我們當下人學習嗎?

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吳謝宇事件,看著討論的沸沸騰騰,多少人能反觀自己呢?多少人能真正地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事情非一朝一夕之故,我們慎之又慎,引以為戒。

真正的教育,是培養有教養的人,是培養擔當社會道義的士君子。這是我們古典教育的目的所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值得我們的家庭教育者、社會教育者、以及每個人多一些學習與思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