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的故事:(七)希拉克略的军区制改革

熟悉欧洲史的朋友都知道,历史上从未有个国家叫做“拜占庭帝国”,甚至连“东罗马帝国”也是后人补充的产物。自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创立元首制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这个国名从未改变过,其国民也以罗马人自居。一直到公元1557年,德意志学者赫罗尼姆斯·沃尔夫为了加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与古罗马帝国的历史联系,才创立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谓,并沿用至今。

不过抛开历史仇恨与立场,7世纪希拉克略时代之后的东罗马帝国与一个世纪之前的查士丁尼时代相比,的确已经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改变。希腊语代替了拉丁语成为了帝国的官方语言,最高统治者也不再自称奥古斯都而改为古希腊时代的巴塞琉斯。甚至连宗教也发展出了与西欧拉丁派基督教相对立的希腊派基督教。即后世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与希腊正教(东正教)。整个帝国上上下下除了留下了一个罗马的外壳,内部已经完全希腊化了,而拜占庭正是希腊古典时期的一个城邦,从这个角度来说,称之为“拜占庭帝国”也没有什么问题。

拜占庭帝国的故事:(七)希拉克略的军区制改革

希拉克略头像金币

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经历了6世纪的征服战争和大瘟疫过后,和平并没有如人们期盼般的降临人间。公元610年,经历了8年内战夺得皇位的希拉克略刚一即位,便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自8年前,希拉克略从北非起兵反对暴君福卡斯开始,波斯国王库思老二世便抓住帝国内战千载难逢的机会,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叙利亚和埃及。到了希拉克略即位之时,波斯帝国已打穿小亚细亚的防线,在海峡另一头随时准备进攻君士坦丁堡。

而此时希拉克略所掌控的帝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人口和财政收入仅为查士丁尼时期的三分之一,东部边防军已几乎名存实亡,叙利亚和北非残余的野战军纷纷撤至小亚和君堡,与中央军共同防卫着帝国最后的防线。运转了300多年的君士坦丁体系彻底崩溃。为了应对危机,希拉克略开始对拜占庭军队实行改革。他将北非和意大利实行的军区移至东方,以军区代替行省。中央政府将权利下放,军区的将军统管行政,获得相应土地分配给自由农民,而战时将获得军区土地的农民编入军队,形成亦农亦兵的屯田制度。

拜占庭帝国的故事:(七)希拉克略的军区制改革

军区农兵

军区制改革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各军区相比以往行省缴纳的赋税减少了,但将行政与军权合为一体的军区将军能够在无需中央政府支援的前提下,自给自足的建立一支守卫本土的部队。帝国得以在军费开支大大降低的前提下维持一支庞大的农兵部队。

依靠新兴的农兵与残余的野战军部队,希拉克略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与波斯帝国鏖战了12年,终于在公元622年收复所有失地,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城下签订了合约。波斯帝国彻底崩溃,国内陷入了割据混战状态。正当希拉克略长松一口气,准备向西解决意大利新崛起的伦巴第王国之时,一个更大的危机从帝国的东南阿拉伯半岛缓缓露出了帷幕,新生的阿拉伯伊斯兰神权共和国趁着拜占庭和萨珊波斯两败俱伤之际,露出了它的獠牙。

公元634年,阿拉伯联军包围大马士革,攻陷后屠城。两年后,帝国调集了全国的野战军开进叙利亚与阿拉伯联军决战,但这次帝国再也没有那么幸运,亚穆克河一战帝国军队全军覆没。随后帝国整个东部边疆如雪崩般倒塌,短短5年间失而复得的叙利亚和埃及再次沦陷,并再未收复过。在北部阿拉伯人如潮水般涌入小亚细亚,甚至几度兵临君士坦丁堡。所幸依靠高大的城墙和军区农兵,拜占庭保住了托罗斯山脉以西的土地,而实力更弱的萨珊波斯更是毫无抵御能力,终于在公元651年亡国。

拜占庭帝国的故事:(七)希拉克略的军区制改革

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至此拜占庭帝国领土大幅缩水,仅剩巴尔干地区,小亚西亚以及意大利南部,希拉克略的晚景无疑是凄凉的。作为在此时期的君主,他无疑是要接受难听的骂名。但从个人而言,他确实已经尽力,拖垮了几百年的宿敌萨珊波斯。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了上升期的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终究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而他开创的军区制也逐渐成为帝国的军事制度,并一直沿用至马其顿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