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380 EndHTML:000740129 StartFragment:000672094 EndFragment:000740051 StartSelection:000672213 EndSelection:000740041 Source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kzNDQwMw==&mid=2247484927&idx=1&sn=224d5f613298ba4e8253a54f24d6f541&chksm=96d65413a1a1dd0597416f774603ea8edccbd2389ff9e3a8e510803eed8bf5e5045e4bda9a88&token=1101115959&lang=zh_CN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姚遠 光大金控戰略規劃部總經理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觀點,這次疫情是1933年以來對經濟影響最大的。巴菲特表示,活了90歲,經歷過5次熔斷,但從未像3月份僅僅一個月經歷了4次熔斷。


我今天報告的題目叫“疫情下產業投資的機會與挑戰”,主要是圍繞產業投資這塊內容與大家進行分享。


以下內容節選自直播實錄: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五部分

1、疫情帶來的機遇

2、面對疫情迎接挑戰

3、疫情影響下的產業投資

4、疫情下的中國產業如何應對

4、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疫情帶來的機遇


1、中國戰“疫”贏得主動。


1月30號,全球7834個確診病例,有7736例發生在中國。也就是99%的病例完全限制在中國國境內,為國際社會共同解決疫情,創造了一個窗口期,也為世界抗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3月28號,工信部統計國家復工率的指標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到98.6%,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46%。


2、中國基本面長期向好。


從四個方面來說:


一是從整體上看,我們國家經過了40年的改革開放,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醫療實力。


二是從供給上看,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大規模的工業供應體系,最完善的配套能力。受外界衝擊的穩定性較強,供給側推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巨大。


三是從需求來看,中國現在人均達到1萬美元,消費總量大,且增長快。還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形成了對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巨大需求。


四是從體制上看,中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體制上的優勢,目前的體制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比如說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都是10天建成的。


3、經濟政策積極有為。


一是目前為止1月6號和3月16號兩次降準,第一次是8000億,釋放流動性;第二次釋放了5500億,加起來是1.35萬億。


二是我們國家2月上中旬,央行四次預回購,釋放了2.7萬億的放水。


三是用好3000億專項再貸款、5000億專項再貸款再提現政策,還有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的1萬億政策。


四是地方政府債務、地方債、政府債的作用。財政部已經分兩批次提前下達了2020年新增地方債1.84萬億。


五是專項財政支持。截止到3月1號,國際財政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218億,基本上實現了“不因經費延誤治療或影響疫情防控的目標”。


六是支持復工復產。前不久提出了保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降低企業壓力與減稅降費,增加企業動力,如創新補貼,提高企業動力、企業能力,如用工培訓支持;激發市場潛力與擴大投資,提升政策效力與創新管理方式。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4、新經濟成為後起之秀。


2003年非典成就了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模式。2020年新冠疫情將會成就一種在線模式。疫情為在線消費、在線經濟、智能製造打開了新空間。小米在北京和武漢有2000多名員工,無一人感染,這就是在線辦公的魅力所在。


5、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國家中低端產業已充分發展並飽和、甚至過剩,但是高端產業的發展水平和成熟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產業結構的現代化水平仍然不高。本次疫情使得一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更加成熟,傳統產業通過現代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實行改造升級,向高端發展。以5G、特高壓、充電樁和軌道交通為代表的新基建進一步加強,補齊公共服務、民生設施、社會治理、應急體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短板。


6、防疫產業逆勢而上。


一是防疫用品、醫療用品、藥品在防疫中發展重要作用,將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


二是目前世界上有183個國家在使用中醫。通過這次疫情,中國的中醫藥將對世界戰“疫”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軍民融合方面,將一些軍用庫存閒置的物資作為緊急醫療物資,支援地方,解決市場上物資緊缺的困難。


四是AI診斷技術、熱成像智能測溫技術等廣泛應用於疫情防控。


7、大力出口防疫物資。


據海關統計,3月1號到4月30號,全國共驗收出口防疫物資172億,包括口罩278億隻,防護服1.3億件,新冠病毒檢測試劑7341萬份。


8、國際合作正當其時。


我們在抗疫最艱難的時候,世界上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50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向我國領導人表示支持和慰問。中國疫情穩定了以後,也向世界提供緊急人道主義行動。截至4月12號,中國已經向1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向世衛組織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援助。


9、全球戰“疫”看多於我。


一是我們有天時優勢。我們國家疫情比較穩定,這就是一種優勢,也是一種領先機會。


二是有地利。截至3月15號,A股跌幅是12%,但是其他國家的股票跌的更多,美股28%,歐股34%,日本的下跌22%。


三是有人和。中國有14億人口,9億勞動力,4億中等收入群體,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者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這是中國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徹底戰勝疫情的底氣所在。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面對疫情迎接挑戰


講十個方面的挑戰。


1、社會問題凸現。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一是馬爾薩斯的陷阱。由於疫情從健康經濟問題輸入到政治問題,會導致資產泡沫崩盤,債務危機爆發,民粹主義氾濫。意識形態衝突,社會愈加撕裂。貧富懸殊擴大,貿易摩擦加劇。


二是“三合一”(經濟、政治、國際關係)併發症。經濟上,逆全球化將是一種趨勢,許多國家發現自己連口罩和防護服都生產不了,經濟主權沒了;政治上,各國主權意識日益強化,民粹主義高漲,自由主義衰退;國際關係上,疫情加速顛覆了現行的遊戲規則,特別是二戰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疫情加速終結。


三是抹黑中國,比如說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用“中國病毒”闡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美國利用話語權挑戰國內民眾對中國的敵視,以及其他國家對中國的防感與孤立。


四是因“疫”返貧。由於全球疫情蔓延,歐美國家閉關鎖國,中國出口4月份將會負增長30%。這意味著與外貿相關的1/3的勞動力,即2000萬人口失業。


五是孤懸海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因所謂的“中國病毒”而受到歧視和排擠,因“禁飛”有可能產生一些被拋棄的感覺。所以我們也要讓他們感覺到我們還是關心海外遊子的生命安全、人身安全,在他們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2、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在4月9號曾說,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進入負增長,出現世界上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糟糕的經濟後果。疫情正以閃電般的速度和前所未有的規模擾亂全球社會經濟秩序。病毒正在造成人民的生命損失,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同時,一些國家為了抗疫而採取了封鎖措施,也影響到數十億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4月14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將下降3%。對中國的預測增長只有1.2%。人們最擔心的南亞、非洲這些更脆弱、更貧窮的國家,將會有不可預估的損失。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3、全球股市危機。


3月份,美股在10天之內有4次熔斷,這是1988年設立熔斷機制以來的第5次熔斷。主要原因是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燃油價格暴跌、美股經歷了11年牛市。2020年以來,截止到4月11號,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股票中損失了465億美金,摺合人民幣3255億人民幣。在全球股市危機,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所以要做好過冬準備。


4、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衝擊。


歐盟委員會有一個測算,如果中國製造業每減少100億,世界其他各國的生產及銷售將被拉低67億。以湖北為例,規模以上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有1300多家,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韓國車企的線束零部件有87%來自中國。由於湖北嚴格的疫情防控和停工等措施,汽車線束供應商京信、裕羅無法將產品及時供應給韓國,現代汽車在韓國的部分工廠從2月7號被迫停產。中國的呼吸機也是主要的技術和元器件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因為部分零部件來自疫情嚴重的歐洲和美國,物流受阻,供應鏈脆弱,雖然手握大量訂單,但是產能受阻。


5、中國經濟整體受累。


4月28號,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00萬例,死亡超過20萬例,涉及到200多個國家。疫情蔓延對全球旅遊、交通、運輸造成直接衝擊,對全球產業鏈,比如說製藥、半導體、汽車製造等行業,以及強順週期的能源行業造成較大影響。


如果疫情在日韓蔓延,機電、半導體、運輸、化工等供應將受到影響很大。如果疫情在歐美蔓延,將從生產資料供應、資本供給、最終消費需求等方面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極大的衝擊。


6、三駕馬車受阻。


投資剎車。春節期間假期延長,開工延遲、交通管控,一些高速運轉的企業投資如房地產投資立刻剎車。


出口減少。疫情導致物流、貿易受損,海外需求銳減,產業鏈、汽車鏈受到衝擊。


消費中斷。旅遊、餐飲、住宿、交通、娛樂等行業首當其衝。


7、新增的防疫壓力。特別是海外的輸入病例,最近主要是這方面的壓力。


8、不能全面復工。這是絕大部分企業面臨的困難,復工受阻是廣大製造業,特別是中小製造業因為員工不到位、原料供應不足、生產供應網絡中斷等因素,將面臨著難以為繼,甚至破產倒閉。


9、復工不復產。《財經》3月25號報道,服裝、鞋廠、紗廠、面料廠的老闆,說隨著歐美國家成為新冠疫情的重災區,外貿市場出現180度的轉變,面臨著最大的問題已經從“愁復工”變成了“愁訂單”。


10、防護可能常態化。現在還沒有一種特效藥,也沒有疫苗。4月底疫苗臨床實驗,成功之後還要驗證半年。其他的國家確診死亡人數劇增,需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疫情影響下的產業投資


(一)首先把這次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所面臨的金融環境做一個比較。


1、經濟週期不同。03年中國經濟處於增長期,受到SARS影響的二季度,GDP從11.1%下降到9.1%,但是全年增速10%。當前我們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下行期,2019年經濟增速為6.1%,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與2003年不可同日而語,這是經濟週期不同。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2、經濟體量不同。03年我們是1.4萬億,19年我們接近100萬億。雖然整體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並強,但是當突發事件帶來實質性衝擊後,影響的廣度、深度更加明顯。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3、經濟結構不同。03年中國經濟中第二產業居主導地位,現在我們是第三產業居主導地位。SARS的時候,製造業可以通過加班加點來恢復生產。但是目前中國經濟進入工業化後期,第三產業佔比高,佔GDP53.9%。本次疫情的全面防控和隔離使第三產業受到影響最為嚴重。旅遊、餐飲、教育培訓、酒店等服務行業,疫情之後需要時間恢復,對經濟結構的衝擊可能超預期。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4、經濟動力不同。非典時期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當時2003年投資率高達47.2%,比經濟過熱的1993年、1994年還高出9.5和10.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8.6%。2019年消費對GDP貢獻率為57%,疫情直接抑制消費,消費滑坡拉低經濟。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5、經濟環境不同。2003年,經濟全球化導致我國經濟一派繁榮,同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久,享受世界大家庭的溫暖。現在是逆全球化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大國博弈加劇,治理赤字增加。整個世界經濟也是在持續低迷。


(二)疫情對產業投資的影響


1、宏觀層面的影響,疫情正以閃電般的速度、前所未有的規模對全球經濟社會施加影響。具體表現在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都受到衝擊。餐飲、旅遊、電影、教育等行業受衝擊最大,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彈性工作制、農民工受損更大。


2、行業層面的影響,投融資進一步放緩。作為我們從事產業投資的這些行業,一方面LP普遍收緊資金,都是選擇延緩出資或者收緊額度,出資節奏放緩;另一方面,我們的投資又必須盡調,面談等環節無法順利開展,投資進程難以啟動。


3、戰略層面的影響,攻堅之年吃勁要緊。戰略層面目前來說已經實行轉型,主要是從資本驅動型向產業驅動型,從長期回報向一般回報,從“信用+槓桿”向依託“效率+專業”的模式轉變。


4、項目層面的影響。產業投資起點高,規模大,流程複雜,進程緩慢,需要多次磋商,多方盡調,終極論證,一些項目才能落地。疫情導致經濟環境不明朗,面對面溝通受阻,投資的難度不斷加大。


5、經營層面的影響,也需要全力拓展盈利空間。


(三)產業投資理念與邏輯的轉變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1、投資邏輯轉型。現在的投資不能單純的從財務投資的角度考慮是否要投資,而是要從產業的維度,考慮到產業佈局。目前我覺得債券投資,比如說銀行貸款,要保就業、保穩定,而股權增長主要是保後勁、保增長。


2、投資理念轉型。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不以“短跑心態跑長跑”,不以“今天結婚明天生孩子”的心態做股權投資。投資產業是看好行業和企業的成長性。主要是關注長期價值投資,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


3、投資模式轉型。在未來戰略,產業投資定位於綜合性的“募、投、管、退”閉環運作,進一步聚焦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啟動“一體兩翼”的發展模式。一根扁擔挑兩頭,以產業投資為主體,以更專業的資產管理和高附加值的財富管理為兩翼,助推產業與投資,推動產業合作,實現產業協同。


疫情下的中國產業如何應對


(一)聚焦三點共識。


1、危機頻發的“新常態”,順風順水一去不復返。危機扮演了一個洗牌者、攪局者的角色,扛過去、熬過去、挺過去、撐過去就是機會。


第一,危機加速顛覆了現行的遊戲規則,未來比拼的不僅是力量,更重要的是敏捷。


第二,危機改寫了原來以輕重資產的偽劣思維模式。資產厚重、業務廣泛、人員眾多的重資產選手,可能調整應對比較慢,輕資產反而“船小好調頭”。


第三,危機興盛了新業態,迅速培育了市場,轉變升級了消費者習慣。


第四,危機開路,助力企業革故鼎新,置之死地而後生,實現鳳凰涅槃。


2、短期衝擊不可避免,要克服陣痛。主要是投資剎車、出口減少、消費中斷。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3、堅定信心,長期基本面向好。中國的疫情已經基本控制,長期基本面向好。剛才我也從整體、供給和需求、制度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二)把握三個關鍵點。


1、現金跑道,就是現金為王,要保證充足的流動性。如果經濟持續低迷,賽道只有兩條,那就是現金和其他。在疫情之下,在不損害業務的前提下,保守發展更適合大多數企業,就是保持合理的流動性。


2、融資支持,在企業發展有時候遇到瓶頸,需要外部資金支持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融資。比如說2000年穀歌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時倖免於難,就是用了外部資金對它進行源源不斷的支持。


3、銷售跟蹤,疫情如投入水中的石子,圈圈漣漪,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要及時跟蹤和預測客戶可能會改變的消費習慣,從而帶來營收結構的改變。


(三)要關注應對沖擊的五種商業模式。


經濟社會是一種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期停擺。隨著疫情全球蔓延,為了應對供應鏈、產業鏈斷裂,需要不斷的創新生存模式,發展補鏈經濟,儘快走出發展困境。

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1、共享互助模式。受疫情影響,盒馬聯合西貝、雲海餚和青年餐廳等餐飲企業開展“共享員工”,對員工進行共享。它是將部分員工入駐盒馬各地的門店,負責打包、分揀、上架等工作。餐飲企業人員成本被有效分擔,盒馬電商平臺的“用工荒”得到了有效緩解。


2、跨界合作模式。春節期間,電影由於影院關閉出現了“大反轉”,很多賀歲片就沒法上映了。今日頭條就購買了《囧媽》版權,大年初一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多個APP免費播出,收視量是1.8億人次。這1.8億人次,在電影收視量有史以來排在第一;第二名是《戰狼》,1.6億人次;第三名是《哪吒》;第四名是《流浪地球》,1.05億。


3、需求捕捉模式。中石化愛心賣菜的業務,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的一個新的業務。還有中石油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原材料緊缺,火速打通製造全產業鏈。它現在能夠從口罩基礎原材料供應升級為原材料供應核心技術研發,生產口罩製造於一身的綜合供應商。


4、線上升級模式,在這次疫情期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線上升級,包括我在隔離期間,單位開視頻會,都是在家裡,還居家辦公。


5、快速反應模式。比如說根據疫情的需要,白酒變成酒精,食堂變成外賣,酒店變成隔離房,一些酒店如首旅如家、錦江國際等快速反應,把酒店改造成一個返工人員的隔離專屬產品,滿足員工無法居家個體隔離的難題。


把握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機遇


這裡主要講七大投資機遇。


面臨著黑天鵝、灰犀牛以及諸多不確定性,希望我們順應經濟走勢,把握政策方向,針對行業賽道順週期佈局,逆週期投資,跨週期變現,把握投資機遇。


1、新科技


在這場看不見的戰役中,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大顯身手。


2、新消費


餐飲、旅遊、酒店、零售等線下傳統銷售行業受疫情影響很大,但是偏線上的和虛擬的商業模式在疫情的籠罩下,反而很好的增長。疫情在短期內培養了用戶習慣,轉化率很高。在線問診遠程醫療成為需求爆發點,比如說阿里健康今年以來,在線義診訪問量用戶超過28萬。


3、大健康


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據統計,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醫療健康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10%,我國只佔5%還不到。

我們國家65歲以上人口是1.67億,日本整個人口才1.25億,所以可見我們國家養老健康行業的潛力。


4、新基建


新基建有七個方面,包括5G基站、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及其他領域。因疫情擴散,外需疲軟,國內消費影響巨大,所以七大領域的新基建成為“穩經濟”的一種抓手。


以5G為例,到2030年直接貢獻方面,就在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方面分別為6.3萬億、2.9萬億、800萬個就業崗位。間接貢獻方面,5G將拉動總產出是10.6萬億,經濟增加值3.6萬億,就業崗位1150萬個。


5、大旅遊


新冠疫情讓旅遊進入了休克期,但是大旅遊行業會帶來一些新的增長機會。這個大旅遊包括旅遊+健康,旅遊+健康+休閒+康復,旅遊+文化,旅遊+房地產等一系列的旅遊+的大旅遊。


6、高端製造


中國的製造業佔GDP的30%,在全球製造業的佔比也是30%。高端製造業主要包括機械、電子、新能源汽車、電工新材料等。


7、中醫藥


未來中國中醫將打造三個高地,一是中醫藥高地,二是中西醫結合的高地,三是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高地。這次戰“疫”截至3月22號,全國新冠確診病例有兩個90%。一是新冠確診病例使用中藥的佔了91.5%;二是有效率,使用中藥臨床顯示的有效率是90%以上。所以疫情為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實踐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