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前幾天,一個討論“基層女性婚姻困境”的視頻火了,瀏覽量破3.5億,點贊超過70萬。

視頻博主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講述了傳統婚姻的現狀,形象地將婚姻比作“開公司”:

①男方出房子車子,大部分女方帶著彩禮和陪嫁,雙方共同出資,開始創業;

②婚後男方在外賺錢,女方料理家政內務,這個比例可能視具體情況略有調整,比如有的女性選擇邊發展職業邊打理內務,有些選擇做全職太太;

③問題就來了,男性的社會價值更容易被認可,還能獲得豐厚的回報;而女性的“家庭價值”被忽視和低估,且得不到社會支持和認可,女性處於被動地位;

④更現實的情況是,很多男人是“完成任務式”結婚,對愛情、婚姻和責任缺乏系統的認識,一旦結了婚、生了娃,兩個大型項目完成,很可能就失去了經營公司的興趣;

⑤於是,婚姻變成了一場女性的單方面付出,“扶貧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各種困境層出不窮。

她的觀點與經濟學家薛兆豐的“婚姻合夥人”觀點不謀而合,而且對女性婚姻現狀剖析維度更廣、程度更深、講得更透徹,贏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共鳴。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博主的初衷也並非在搞男女對立,而是希望困境被看見、被理解、被改進,男女共同促進關係的和諧發展,提升婚姻的質量和幸福度。

那麼,我想順著這個思路,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進一步談談這些困境。

1.

困境的根源

在知乎“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女人不願意結婚”的討論裡,有這樣一個回答:

我剛畢業在北京工作時,曾經和一對年輕夫妻合租,女人懷孕了。

寒冬臘月的天氣,每天早上女人很早就要起床,挺著肚子煎雞蛋打豆漿,在廚房準備早餐,白天兩人上班,晚上回家女人給男人打好洗腳水、整理房間、洗衣服,男人坐在電腦前打遊戲。

女人話很少,打交道不多,偶爾聽見他們屋裡傳來爭執,男人聲音總是最大的那個。

有一次看見她坐在衛生間的板凳上,非常吃力地給男人搓內褲的背影,我不由得悲從中來:

難道婚姻就是在圈養奴隸嗎?

這樣的感覺有點兒“殘酷”和“犀利”,雖然只是個例,但婚姻制度也確實並非如想象中那般美好,“美好的幻覺”是因為混淆了愛情和婚姻。

愛情與婚姻本質上是不同的,婚姻制度是一種社會產物,追溯起來,起源於父權制下男女雙方的困境。

男方的困境在於無法生育,為了保證財產傳承的血脈純潔性,必須要有一種社會契約,確保女方的貞潔和忠誠,生育屬於自己的後代;

女方的困境在於,父權社會之下,女性被社會打壓、排擠,資源少,能力弱,需要依附男人生存,同時協助撫養後代。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看上去是為了解決雙方的困境,一拍即合而成,但忽略了一個前提:女方的困境是被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製造出來的。

在“低位”被迫選擇進入婚姻制度,結果被男方“財產化”,解決了男方的困境,卻疊加了自己的困境。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一書中寫道:

隨著一夫一妻制個體家庭的產生,家務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質。它不再涉及社會,變成了一種私人的事務。妻子成為主要的家庭女僕,被排斥在社會生產以外,不能有什麼收入了。

社會對女性外出賺錢不夠友好,又不認可家庭勞務付出,作為男性的“私有財產”,若只是被使用支配,而不被理解和尊重,就像“基層女性婚姻困境”視頻裡說的:

開了公司,提供包吃包住,但沒工資沒假期沒地位,你願意嗎?

最重要的是,被“私有化”束縛在家的女性,除了由此發展而來的低價值、低自尊,隨著經濟能力被弱化甚至被放棄,會進一步加劇自身困境:因為賺錢是自我功能的重要延伸,這部分功能被限制發展,會對人格完善產生較大影響。

所以,博主在視頻裡苦口婆心勸說廣大女性“不要做全職太太”,就絕大部分情況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在離婚放棄了全職太太的身份重回職場後,迎來了逆風翻盤的人生。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一大前提。

婚姻制度從誕生有著很大的侷限性,因此也有人預言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消亡。

2.

婚姻中的依附

這些侷限性沿革下來,對現代的傳統婚姻也產生著影響,一部分基層女性依附過強,人格不夠獨立,就是其中之一,給婚姻中的自己製造了很多困難和麻煩。

①想愛,愛不了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抱怨婚後對伴侶失望的話題討論中,女性比重明顯高於男性。

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女性面臨的客觀困境,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無法接受理想化破滅”。

“談戀愛時說把我當女兒一樣寵,結果婚後成了他媽。”

“結了婚才知道,他也就是一個油膩邋遢的普通男人。”

在親密關係中,有一種“理想化投射”的現象,就是把對方投射為自己的理想父母,一個早年幻想出來的完美客體。

人格發展比較完善的人,在相處過程中,有能力接納理想化破滅,自動去調整期望值,達到一個平衡狀態。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也就是說,在看見“真實的對方”之後,再決定是不是愛,要不要繼續發展關係。

但是人格不夠獨立的話,是傾向於走“捷徑”的:

這個“理想”,寄託著自己想發展但還沒有能力發展出來的全部特質,獲得了這個人,就相當於獲得了這些特質,我也就圓滿了。

她們愛上的“濾鏡”後的這個人,甚至都不是真實的伴侶,只是自己的幻想。

“捷徑觀”強大而執著的後果是,持續保持高期待,也就持續保持高失望的狀態。

②想得,得不到

由此延伸出來的一種情況是:過度使用“外掛”,把自我功能的發展嫁接到老公身上。

比如有一次我出國旅遊團裡有一對年輕夫妻,路上聽見女人小聲抱怨:你回去趕緊好好學英語吧,不然以後我們都不能出國玩了。

男人聽了一臉鬱悶:你自己也可以去學啊,什麼不會的都讓我去學,你就撿現成的,哪有這麼好的事?

有些連需求都不敢提的,已經默認了“得不到”,甚至都沒想過自己去嘗試一下。

慾望是推動發展的動力,合理而恰當的外掛可以獲得一定的支持和幸福感,但“事事外掛”,企圖讓伴侶滿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既苛求了對方,又耽誤了自己。

最終,自我成長停滯,而伴侶也被搞得憋屈窩火,想要的沒得到,婚姻還進入了更大的僵局。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③想離,離不掉

把伴侶作為“人格填充”的人,很容易發生“共生”:邊界消弭,與對方渾然一體。

這種情況下,離婚相當於放棄自己的一部分,無異於剜心割肉。

比如,很多因為老公家暴、出軌來到諮詢室的來訪者,絕口不提離婚,而是反覆問諮詢師:我怎樣才能讓他回心轉意?怎樣才能改變現狀?

強烈的人格依附和分離焦慮,以及虛弱的經濟能力,讓她們只能委曲求全地待在一段並不幸福的婚姻中。

這些都讓本就身處婚姻困境中的女性,進一步雪上加霜,陷入惡性循環。

3.

一種新式婚姻

以上是針對婚姻制度的現狀更為理性的思考,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社會進步,很多婚姻是伴隨著愛情的,給“冷酷”的婚姻本質增加了一些暖色調。

這就為“平權式婚姻”打下了基礎。

最近,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87歲的金斯伯格離世,朋友圈刷屏。

不僅自己是名副其實的獨立女性,她還通過為案件發聲,保護女性權益,為平權而努力。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這位偉大的女性,贏得了全球人民的尊重和悼念,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還擁有一段長達59年的、無比幸福的婚姻。

和馬丁相遇在康奈爾大學時,女生17歲,男生18歲。

在“女人聰明是一種威脅”的時代,馬丁是第一個關注並讚賞金斯伯格才華的;

儘管周圍都是全職主婦,婚後的馬丁並不想埋沒金斯伯格的學識,而是希望她與自己一起念哈佛,進入同一個行業;

一起進入哈佛法學院後,馬丁經常誇獎自己的妻子,跟外人炫耀妻子曾是《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而自己沒被選上;

哈佛畢業兩人成為律師,金斯伯格成了家庭的主要照料人,一邊工作,一邊育兒,一邊料理家務,讓馬丁全情投入工作,直至成為業內頗有聲譽的律師;

而當金斯伯格作為女權律師,在女性運動後開始忙碌,馬丁則心甘情願接過了家庭照顧者的角色,讓金斯伯格安心發展事業;

他尊重金斯伯格的夢想,在等待提名大法官期間,動用自己全部資源為她遊說,而金斯伯格也憑藉實力,不負期待成為了大法官。

曾奇峰老師曾說:三角模型的意義是均衡,意思是在家庭關係中,父母的力量要基本一樣強大,否則均勢破壞,孩子作為第三方的存在也會被削弱,各種病理性情形就會滋生。

對於婚姻而言,這其實就是一個“平權狀態”。

馬丁和金斯伯格的婚姻,就是建立在男女平權的基礎之上,不分內外,沒有高低,強強聯合,互相獨立而又彼此成就。

用那位視頻博主的話,馬丁屬於“精神富足的男人”,而我認為其中也有愛情的力量:真正的愛情,正是可以激發生命活力,支持和陪伴彼此成長的。

3.5億熱搜戳“女性婚姻困境”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離不了,又過不好”,是什麼正在撕扯你的婚姻?

懂得愛的男人,希望給愛人的是尊重和滋養,幫助她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淪為自己的“私有財產”。

愛情並非婚姻的基礎,卻可以成為婚姻的加持。

當然,這也需要雙方都擁有較為獨立和健全的人格。

無疑是有難度的,但這也許是在當前的社會背景和婚姻制度之下,可以實現的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也是值得我們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