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減的是“肥”還是“瘦”?5種常見的情況和對策

【範志紅註冊營養師 原創內容 歡迎轉發】

減肥的人辛辛苦苦努力很久,都希望減掉肥肉,降低體脂。但是,減肥的效果差異很大:

有時候體重減了,穿衣的感覺卻差異不太大;

也有時穿衣服感覺瘦了,體重卻沒有下降,甚至增加了;

有時候腰圍瘦了,臀部和腿部卻紋絲不動;

也有時候腿變細了,腰背部的脂肪卻依然故我……

到底哪種變化才是真的減掉肥肉、促進健康呢?

如果方法不當,可能體重減了,體脂率卻沒有明顯下降,甚至降低代謝,傷害健康。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真的減脂了呢?不妨對照檢查一下。


你減的是“肥”還是“瘦”?5種常見的情況和對策

第一種情況:精神體力變好,腰圍明顯減小,臀腿沒有變化,體重也沒有變化。

腰圍減小,說明你的體脂率大幅度下降,內臟脂肪大幅度減少。

體重沒有變化,說明在減脂的同時,身體的有用成分增加,比如肌肉變得充實,抵消了減脂帶來的體重下降。

同時,這也說明你暫時沒有出現營養不良問題,肌肉沒有流失,反而有所增加。

剛開始運動一兩個月到兩三個月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好事,說明身體的代謝能力正在提升。

由於梨形遺傳身材的女性下半身肌肉充實,也容易積累皮下脂肪,因此減掉臀部和大腿的圍度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下半身的脂肪無害健康,所以無需擔心。

不過,很多人因為體重不下降而焦慮萬分,運動的努力往往半途而廢,非常可惜。

對於原本並不超重肥胖,只是想得到更好身材的人來說,沒有必要追求低體重。適度的運動可以帶來光潔的皮膚,紅潤的氣色;再增加一些塑身運動,練練肩部肌肉,減少臀部脂肪,就能得到窈窕曲線的好身材。

如果你原本超重肥胖,那麼在這個階段之後繼續運動,加上稍微調整飲食,體重就會慢慢下降的。


你減的是“肥”還是“瘦”?5種常見的情況和對策

第二種情況:運動之後,精神體力變好,腰圍沒有增加,穿衣服還鬆快了,但體重卻增加了好幾斤。

對於一個原本體重沒有超重肥胖的人來說,精力改善,腰圍沒有增加,腹部還變平了,那麼體重增加並不是壞事。用俗話說,就是「氣血足了」,用科學語言來說,是代謝率上升了,這也是好事情。

只有脂肪增加才叫做發胖,如果是肌肉、骨骼、血液等有用組織增重,不叫胖,而是健康增重。

這裡又分成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原來肌肉量實在太少,或者曾經有過節食減肥,曾經營養不良,餓著也瘦不下去,那麼先要經過這個階段,通過補充營養,同時適度運動,改善體力,把代謝率提上去,才能重新開始新的減肥。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體重上升,看起來卻不顯得發胖的中間過程。要耐心。等精神好了之後,再適度增加運動,或者略減一點脂肪和主食,就可以緩慢變得更苗條。

另一種情況是雖然運動了,但食量也上去了。假如原來確實有超重情況,那麼這時應當反思自己是否吃得過多。只要去掉飲料、零食、酒類等,再略減一點炒菜油和主食,就可以看到體重下降。


你減的是“肥”還是“瘦”?5種常見的情況和對策

第三種情況:運動之後臀變圓、腿變粗了,後背和腰部卻變薄了。

這是非常好的變化,說明你從代謝疾病高危狀態,變成了健康狀態。同時,不存在營養不良問題。

民間俗話說,背薄一分,命長三分。其實不是說背上肌肉少好,而是說肩胛部位的皮褶厚度比較薄,這意味著體脂率低,內臟脂肪少,代謝功能好。

如果你穿胸罩的時候能勒出來很深的溝,說明你的體脂率高,內臟脂肪多,這不是好事。通過運動,即便體重不下降,也消耗了內臟脂肪,減少了軀幹部位的皮下脂肪,生理年齡變得年輕。

另一方面,腿粗臀圓,說明肌肉充實,營養狀態好,三高風險小。早有研究證實,大腿的皮下脂肪無害健康。近期還有研究發現,大腿太細容易患上高血壓。臀部變得飽滿,臀肌發達,也是全身肌肉充實和營養狀況良好的一個指徵。


你減的是“肥”還是“瘦”?5種常見的情況和對策

第四種狀況:體重減了,腿部瘦得很快,或上臂越來越松,肚子上肥肉卻不減,腰腹部變化不大。

這是代謝變差的一種表現。體重的下降,可能是來自於肌肉和水分的流失,也可能是因為脂肪的減少。減脂肪難而慢,減肌肉易而快。

腿是人體肌肉的重要儲備庫。同樣體重,腿細的人慢性疾病風險高,血壓和血糖更容易超標。近期研究還發現,上臂脂肪多與糖尿病風險相關。

腰腹部脂肪沒有減少,而四肢變得細而鬆軟,這是肌肉流失和內臟脂肪率上升的表現,也是糖尿病高發體型,與健康活力背道而馳。

需要反思一下減重的方法了。這種結果不會讓人真正的變美,而是自傷。


你減的是“肥”還是“瘦”?5種常見的情況和對策

第五種狀況:運動沒少做,食物沒多吃,體重就是不減,腰腹部變化也不大。平日總覺得很累,容易睏倦。

雖然運動減肥有益健康,但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營養一定要跟上。

平日運動基礎很差的人,突然上大運動量,或者高強度運動,容易出現運動傷害。嚴重時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出現醬油色尿和腎臟損傷。也有多項研究發現,長期過度運動而營養不合理,反而會增加營養不良,甚至促進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運動之後肌肉有點酸脹沒關係,但不能到嚴重疼痛甚至麻木的程度。要以自己運動之後不覺得睏倦,第二天神清氣爽、精神很好為準。如果變得特別容易疲勞,那就是運動過量,或者吃得太少營養沒有跟上。

每天疲勞不堪的狀態,是不會讓人成功減肥的。因為這時身體會自我保護性地讓你日常減少活動慾望。雖然有了專門鍛鍊,但不鍛鍊的那些生活時間當中,實際能量消耗反而變小,抵消了你運動的成果。

這時的解決方案是略降低運動量,多吃一些食物。不僅蛋白質要夠量,特別是主食要增加一些,會讓你明顯感覺到體力改善。這是因為你疲倦時通常意味著身體能量不足,肝臟負擔加重,維生素B1供應不夠。穀類食物可以同時解決及時提供能量、不加重肝臟負擔、增加維生素B1的任務。

看一看,您是哪一種情況呢?#健康科普排位賽#@頭條健康

關於減肥,您或許還想看:

跑步減肥,為什麼會「嚇走」大姨媽?科學減肥,營養專家為您支招

為什麼減肥後總會反彈?

想減肥,需要戒辣嗎?

明星3天瘦17斤靠譜嗎?營養專家:減肥沒有捷徑,小心這三個坑!

遵守這20條鐵律,輕鬆減肥不反彈

迎關注:頭條號【範志紅註冊營養師】

第一時間get最實用的營養乾貨,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範志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