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班師途中病死,為何在其死後,繼續照常給朱棣上膳食?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永樂大帝朱棣在北征班師的路上,走到榆木川時,病死在軍營中,朱棣死時,六十五歲,不算長壽,也不算短命。

然而,皇帝駕崩,並沒有立即發喪,而是選擇封鎖消息,秘不發喪,甚至每日繼續正常給死去的朱棣上膳食,那麼,當時封鎖朱棣病死的消息,到底害怕什麼呢?


朱棣在班師途中病死,為何在其死後,繼續照常給朱棣上膳食?


當時,朱棣病死的時間,非常特殊,大明王朝的主要的軍隊都在外面,即六師在外,京城無主,這時候,如果突然宣佈皇帝駕崩,很有可能被居心叵測的人鑽了空子,因此,當時朱棣身邊的人經過緊急商議,一致同意,絕對不能洩露皇帝病死的消息,以防不測。

可是,接下來一個問題來了,皇帝駕崩了,肯定不能露面,時間長了,外面肯定會懷疑,怎麼才能不讓外界懷疑呢?怎麼才能做到不洩露消息呢?

這時候,有個內臣,也就是太監叫馬雲,他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秘密商議,立即把軍中的錫器全部收集到一起,用火融化,做成一個棺材,然後,將朱棣的屍體放在棺材裡收斂好,再把錫做的棺材放在皇帝乘坐的輦上,每天早晚時間,按時給死去的朱棣繼續上膳食,每日正常請安。

也就是說,給死去的朱棣繼續上飯菜,以此“證明”皇帝朱棣還活著,一切都是很正常的。這樣,外人看到皇帝每天都在正常吃飯,當然不會懷疑了。

《明史·本紀第七·明成祖三》: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熔錫為椑以斂,載以龍舉,所至朝夕上膳如常儀。

一切準備工作做好,確保滴水不漏,萬無一失之後,大軍繼續向京師前進,同時,立即派人快馬加鞭,偷偷地向太子朱高熾報告情況。


朱棣在班師途中病死,為何在其死後,繼續照常給朱棣上膳食?


朱高熾得知情況之後,立即派他的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周密安排,一切平安如常,沒有出現什麼叛亂,使得朱高熾順利繼位。

當時,秘不發喪,主要怕什麼呢?

朱高熾當太子,他的兩個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有野心,雖然他們兄弟三人,都是一個爹和一個媽(徐達長女徐皇后)生的,但是,心卻不在一起。朱高煦一直覬覦太子之位,一直都想找機會將太子搞下去,然後自己上位。朱高燧和朱高煦是一夥的,一起排斥朱高熾。


朱棣在班師途中病死,為何在其死後,繼續照常給朱棣上膳食?


據說,朱高煦曾經和大哥朱高熾一同去拜謁孝陵,大哥朱高熾身為太子,但身體比較肥胖,而且還患有足病,走路比較困難,由兩個太監攙扶著,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還是跌了一個跟頭。這一幕,恰巧被朱高煦在後面看到,朱高煦訕笑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這句話,不僅有譏諷而且意味深長,這時,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在旁邊,他很聰明,立即答道,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一聽,大驚失色。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當時朱棣病死,秘不發喪是對的,否則,還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大亂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