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孝道礼仪

郭如淮

客家人的孝道礼仪

  长汀县童坊镇龙坊村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举办“孝道文化节”

  百善孝为先,是客家人最为重视的一项社会道德准则。孝乃为人之本,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以及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担负的责任。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南迁后在闽粤赣交界的山区中形成了客家民系,缔造了客家文化,其中孝文化是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孝道文化。《孝经》则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经典纲领,为人子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其中思想理念就是阐明要敬爱、奉养、侍疾、丧礼、祭祀等都按礼仪进行,一点也不能马虎。客家人奉行孝道、体现在尊祖和敬亲。追源溯本,若没有先祖,吾等从何而来?建祠立牌就是感恩戴德,寄托对先祖的怀念,传承先辈之德懿,维继世泽的家声。客家人始终以孝道的君子之风的形象,出现在中华民族之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孝道文化亦是重要因素之一。  孝的精髓之义在于对父母的“敬”和“爱”,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否则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而且履行孝道最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使父母能生活安定,欢畅舒心,无忧无虑,享受儿孙天伦之乐,颐养乐融的天年。  汀州客家人的孝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孝道文化,具体表现在尊祖,就是对先祖的祭祀;敬亲,就是对父母、长辈的敬养两方面。  客家人崇尚孝道,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在同族聚居之地建祠堂、立家庙,奉敬先祖之牌位,在春节、清明、春分秋分、中元节之时要举行全族参与的尊祖祭祀仪式活动。  一、春节祭祖仪式:除夕前,祠堂家庙都要打扫干净,神主牌位用清茶抹洗。年三十日族中要备三牲酒醴敬奉先祖,举行祭祀仪式,宣读祭文,叩拜行礼。家家户户自提三牲也到祠堂中供奉先祖。年初一上午要到祠堂向祖宗拜年,族人也互相贺祝新年。  家庭中春节时,入年界前厅堂就要打扫干净、除夕当天悬挂直系的先祖代图,客家人称太公太婆,或将神主牌位清茶抹洗,摆上三牲酒醴、新鲜果品等,全家老幼焚香叩拜。祈求祖宗保佑全家兴旺发达,平安健康吉祥。  二、清明墓祭仪式(也有在春分日及秋分日举行的):清明扫墓从春分开始。闽西客家人称为“醮墓”“挂纸”“压墓纸”。墓祭仪式,视其族的人丁及实力。家族庞大的有请鼓手乐队,抬上牛、羊、猪大三牲和酒醴、米粿,族人浩浩荡荡来到墓地前,举行祭典、点燃香烛、宣读祭文,族人按辈分顺序进行跪拜。并对其墓地周围进行铲除杂草,坟头培土。墓祭坟地较多的按世系从上到下依序祭祀。一般家族多以猪、鸡、鱼小三牲、酒醴和米粿进行供养祭奠。  家庭清明扫墓,要先完成族中公祭之后,再行祭祀家中直系祖宗,扫墓也按辈分顺序进行。  三、中元节家祭:也叫“七月半”,是客家尊祖祭祀的重要节日。祭祀日定于七月十四日,是祭祀家神之日,家家备好三牲供养,还要烧“纸箱”(内装纸衣、鞋、纸金锭等),烧“包”(内袋金银纸等冥物)。写上先祖名字、贴上封条,于午时焚烧。七月十五日为“鬼节”,客家人有祭奠孤魂野鬼的习俗,体现了客家人仁慈之心。  在家庭中的孝道方面,则体现在敬养。敬养,是客家人恪守孝道最具体的责任。在孝敬父母方面虽无规定的礼仪,但对父母的日常起居生活,应尽的照料义务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孝的礼仪。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按习俗进行。  晨昏定省是对老人的必行程序。晚上安排洗脚擦身就寢,早间叫其起床用餐,视探其身体有否异常。这是每日的第一项事。  在饮食方面,礼规繁多,座位、设宴座次按辈分排序,老人面向大门之左谓上席,以示尊重。在桌席上老人若没动筷,后辈人不敢先动手。帮老人添饭时、接碗、递碗,必须是双手伺候。有好菜好肉得让老人先吃,长汀有句俗语:“细人哩有食在后头”,就是说老人年岁有限,年轻人来日方长,要让老人先享受。  在长汀还有一敬老的习俗叫“食老者”,在春节后或其他时间,族中举办一场宴会,宴请族中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届时,老人家中给老者换上新衣裳、敲锣打鼓送到祠堂中,老人们欢聚一堂,并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餐。酒足饭饱,下午由子孙们到祠堂接回家中。此一孝道活动在长汀的河田、策武等地尚有举办。  长汀县童坊镇龙坊村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举办“孝道文化节”,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被请至百福宴上,晚辈们为他们真挚地伺候,戴上“福巾”送上“福包”品尝美食,观看表演,为他们擦脸洗脚。老人们笑逐颜开,享尽天伦之乐。全村呈现一片祥和的敬亲、敬老的良好孝道氛围。汀州客家人流传着许多的孝敬父母的谚语:如“千跪万拜一炉香,不如生前一碗汤”、“在生不孝顺,死哩讹鬼神”、“敬老即敬神”、“莫到灵山拜佛,家中就有菩萨”,这些谚语告诫人们,孝顺父母要在生时,不要等到老人离世后,做一些表面冠冕堂皇似乎很孝顺的样子。敬爱父母就是积德行善,也是敬神拜佛。  孝,就是对父母多几声问候,多一刻的陪伴,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心,处处让父母舒心顺意。


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编辑:小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