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前段时间的电视剧《清平乐》,除了帝后之间的纠葛让人唏嘘,一个历史书上的重要人物也被众网友疯狂吐槽。

这个人叫司马光,电视剧里的他堪称“直男”典范,处事不懂变通,做事只刚不柔。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北宋,常被人戏称为“缺钙”的朝代,这个朝代文人治国,重文轻武。

但这个朝代的著名文人司马光,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是真的刚。

他一生诚信为人,讲规矩、讲原则,清正廉洁,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节。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

所以,司马光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就已经是道德的范本了。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但司马光被现代人记住更多的,是他七岁时“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当时,东京和洛阳甚至有人把事件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这样一个刚正、聪明、冷静、有原则的人,果然不负众望,宝元元年,二十岁的司马光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

那么,如此“刚”的一个人,他的爱情会是什么样呢?

毕竟,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都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家财万贯的男子,常常妻妾成群。

再加上北宋王朝又因为历来重视文人官宦,士大夫们多生活富足宽裕,所以,官员们有纳妾、蓄妓的风尚。

也就是说,纳妾不奇怪,不纳妾才奇怪。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司马光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人,他和妻子之间的感情,几十年没有任何人的介入,始终相濡以沫。

从小就出名的司马光,一路被好多大臣、名士赏识,到了婚嫁年纪,尚书张存主动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这一结合就再也没变过,司马光用一己之力替妻子顶住了来自全社会和家族的压力。

首先,不纳妾的家里,妻子会被传成“妒妇”。

面对不主动要求纳妾的司马光,张氏出面积极为他张罗、安排。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再借故外出。

司马光见了,不加理睬,到书房看书去了。

美女也跟着司马光到了书房,娇滴滴地问:“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

司马光离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

咳咳咳……还真是不懂情趣,最终,这个妾也没纳成。

可是,张氏依然不死心,因为,压在她头上的不止是“妒妇”这个名号,还有“无后”的罪责。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司马光与夫人结婚多年,始终没有孩子。

张氏的娘家人也一起加入了逼司马光纳妾的队伍,他们通力配合想让司马光就范。

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去赏花,张氏和自己的母亲合计着偷偷地给司马光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侍候。

看到丫鬟之后司马光非常生气,对她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

岳丈家的宾客后来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司马光,称两人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

司马光在岳丈家的公开反对,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替妻子解了围。

之后的一生,司马光一直没有纳过妾,也没有孩子,最后过继了司马康为子。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可司马光和妻子之间的感情却常常被人质疑。

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他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他的坚持和夫妻感情根本就没关系?

还真不是。司马光虽然很固执,甚至被苏轼戏称为“鳖厮踢”,但其实他却是个小醋包。

(所谓“鳖厮踢” ,其实是苏轼即兴发明的一个新词儿。鳖,俗名甲鱼、脚鱼、团鱼。“厮踢”,就是厮打踢蹬。了解鳖的习性的人都知道,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时都会一个劲儿地往泥里钻,同时不顾一切地用后腿胡乱厮踢,显得很可笑。于是,苏轼就用“鳖厮踢”来讽谑司马光保守固执。)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司马光在洛阳任职期间,有一次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花灯。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洛阳是世上第一等的繁华都会,灯会华彩隆重,享誉天下。

可是,司马光心里不大乐意,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

张夫人说:“不止是看灯,也随便看看游人。”

司马光回道:“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

呃……说白了就是:不许去看别人,我会不开心的!

这个对话中,我们既看出了两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平等性,也看出了司马光得知夫人要出去看别人时的小嫉妒。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还是一个“小醋包”

钢铁直男的浪漫,大概就是这样的,没有那么多狗粮撒,只有不经意地流露。

想想现代社会,明明一夫一妻制,有人还要背离法律和道德在外面拈花惹草。

再看看司马光,在那样一个时代,依然坚持与妻子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从无第二人之想,一夫一妻,终身相守。

这样的小醋包,可不可以多来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