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有個土豪國,數據看起來超級富有:人均年收入約合90萬人民幣。

但實際上,這個土豪國的財富由在這裡生活或勞動的260萬人創造,而計算平均數的時候,只拿本國國籍32萬人來當分母。

這就是卡塔爾。

目前,卡塔爾的外籍務工人員佔該國總人口的86%,佔該國勞動人口的94%。可以說,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四的卡塔爾,完全是靠外國勞動力建設起來的。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近年來,卡塔爾承辦了包括亞運會和田徑世錦賽在內的大量國際體育賽事,還成功申辦了2022年足球世界盃。每一項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都是一次卡塔爾以及首都多哈的城市宣傳片,時時刻刻彰顯著土豪國的實力。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賽場,內部有全冷氣空調

卡塔爾有實力,所以多哈很美麗,但美麗的背後卻是許多外籍務工人員的默默付出。

卡塔爾外籍務工人員佔比為何如此之高?這些在沙漠中建造土豪國的勞工們,有多少勞動成果歸自己享用?又有哪些辛酸往事?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1.卡塔爾為何如此需要外來務工人員?

一個國家如果十分依賴外籍務工人員,那要麼是就業機會充裕,要麼就是本國勞動力不足。

卡塔爾則兩者兼具。

卡塔爾半島自然條件比較艱苦,這個一半是海、一半是沙漠的國家乾旱少雨,天氣炎熱,並不適宜人類居住和生活。所以,從農耕文明開始這裡就人煙稀少,零散居住著一些漁民、遊牧民,以及部分進行珍珠貿易的商人。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波斯灣的珍珠產地主要分佈在阿拉伯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圖中巴林島、卡塔爾與阿布扎比一帶是珍珠盛產地,伊朗高原一側的海灣少有適合珠母貝生長的海灘

打魚採珠當然創造不了多少就業。但逆天反轉的劇情終於發生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卡塔爾勘探出擁有大量石油。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卡塔爾的小景點紀念當年的採珠業

而從五十年代開始,依靠石油工業的帶動,開掛的卡塔爾GDP翻了又翻。

不過,石油業卻是個人力密集型產業。石油的開採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熟練的工人,人口本來就很不多的卡塔爾開始從全世界招募外來勞動力。

上帝送給卡塔爾的禮物一波接著一波被發現。上世紀七十年代,卡塔爾又發現了大量的天然氣田。天然氣的開採又是一個新的領域,豐富的油氣資源不斷被開發,讓卡塔爾的就業崗位持續增長。

油氣能源的開發給卡塔爾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富起來了的卡塔爾將鉅額資金投入到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來。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1960年到2018年,卡塔爾人口從不到5萬人增加到278萬

如果說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是在沙漠上建立起了一個魔幻城市的話,那卡塔爾就是在沙漠上建起了一個魔幻的國家。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從多哈濱海大道上的魔幻建築到貝聿銘設計的卡塔爾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再到哈利法體育館;從人造島嶼到多哈港,再到多哈五星級的機場和酒店,卡塔爾的每一個基建項目無一不是大手筆。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卡塔爾的房屋建設不僅是在沙漠中建造,還常常填海建樓,建築工程量往往比別處大

在獲得了2022年世界盃舉辦權以後,卡塔爾逐漸成為全球第二大最具吸引力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2022世界盃賽場建築工地現場

根據2015年某信息服務公司發佈的消息,當時卡塔爾基建項目總規模達2802億美元,其中房建1365億美元、基礎設施1034億美元,而能源開發只有403億美元(不到房屋建設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見,卡塔爾的房建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數量已經超過了能源開發項目。

這就是說,繼石油和天然氣之後,卡塔爾站在了第三波產業風口上。這個風口就是建築業。

同時,卡塔爾人藉助中東歐亞連接點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民用航空和港口運輸產業;借鑑迪拜的成功經驗,利用卡塔爾的人文風情發展旅遊、房地產和各類服務產業。這些服務業的發展為卡塔爾提供了更多的新的就業機會。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疫情之前卡塔爾的航空公司航線連通歐亞美澳,成為事實上的國際航運十字路口

從油氣開發到基礎設施建設,再到航空、旅遊等新興產業,幾十年來,卡塔爾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但卡塔爾本國的勞動人口卻嚴重不足。

卡塔爾人口基數本來就少,卡塔爾年輕人還越來越不喜歡生小孩,卡塔爾的總和生育率呈直線下降的趨勢,2018年已經降低到歷史最低的1.87。

在整個中東地區,卡塔爾的人口出生率都相對較低,新生人口少了,本國就業人口自然就會變少。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部分中東國家總和生育率趨勢圖,中東國家近40年生育率都猛跌。總和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

卡塔爾目前常住人口有260多萬,但本國公民卻只有不到40萬。而本國公民的福利待遇那是相當的好啊,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養老,公民不用交個人所得稅、失業了每人每月也能拿到2000美元(約合1.4萬人民幣)的失業保障金。

高福利待遇下,大部分卡塔爾人只願意在政府部門或者壟斷行業從事管理工作,有些人甚至就不用工作。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卡塔爾GDP近年來變化圖

卡塔爾本土“後浪”們,男性忙著賽車和騎馬,女性忙著買買買,人均工作時間每日只有幾個小時。因此建築工人、油井勘探這樣的體力活自然只有讓給外籍務工人員來做。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2.外籍人員為何願意來卡塔爾工作,他們都來自哪裡?

從上世紀50年代卡塔爾進入石油經濟快車道開始,外籍人員開始湧入卡塔爾工作。到2000年,外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0.7%;而到2015年,佔比已經高達85%。

外籍人員之所以願意來卡塔爾工作:一是卡塔爾待遇比本國好,二是本國就業壓力大。

卡塔爾給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較為優越的收入和生活保障。卡塔爾規定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是750里亞爾(約195美元或1400人民幣)。而實際上,外籍務工人員在卡塔爾的平均月薪在400美元左右(約合2850元人民幣)。而且,這樣的收入是在包吃、包住、包醫保的前提下的(卡塔爾政府要求僱主必須提供)

大家可能會覺得,土豪國開這樣的工資看起來並沒比中國有多大優勢。但這樣的收入,對於印度、孟加拉國這些平均月薪只有100多美元的國家,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另外,卡塔爾是既不徵收個稅,也沒有外匯管制的,在卡塔爾打工掙錢再寄回母國的家庭,不要太划算。

如果不想把錢寄回家,而是把家人接來卡塔爾呢?卡塔爾對外籍務工人員提供的教育和住房等配套也比較完善。

卡塔爾的教育體系十分完善,土豪們當然都去讀私立學校、國際學校,甚至多哈教育城還引入了歐美世界級名校來建分校。

外籍務工人員當然不會有土豪一樣的待遇,但從小學到中學的免費公立教育,也已足夠滿足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了。

為了滿足大量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卡塔爾專門給外來勞工修了房子。2008年和2015年,卡塔爾分別花費11億美元和8.25億美元修建“勞工城”,政府通過規範低廉的價格為外籍人員解決居住問題。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卡塔爾“勞工城”

卡塔爾工資待遇雖然不錯,但若是自己“孃家”底子硬,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呢?

在卡塔爾的外籍務工人員中,排名前三的是南亞的印度、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三兄弟”,佔卡塔爾人口的47%;阿拉伯地區非石油國和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也是卡塔爾的重要勞務輸入地。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在卡塔爾的各國勞工佔比排名

南亞“三兄弟”雖然政治立場不盡相同,但人口和就業形勢卻大致相當,都屬於人口密度大,失業率高的國家。

這幾兄弟還常常霸佔著全球人口輸出國的榜單。而經濟富裕、地緣位置近、政治相對穩定的卡塔爾成為了他們重要的移民目標。

3.外籍人員在卡塔爾所受的苦和做出的貢獻

在卡塔爾務工的外籍人員,大都獲得了比其母國很好的經濟待遇和福利保障,但土豪國並非遍地都是黃金,資本家剝削勞工的本質不會因為在土豪國就有所改變。

前段時間,卡塔爾世界盃球場提前建好了,為能容納6萬人的足球場安裝空調的新聞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我國國足也在世界盃預選賽上享受一把這奢華的球場。

而卡塔爾土豪們在偌大的球場內吹著冷風,欣賞著足球盛宴的背後,是無數外籍建築工人在40°高溫下的辛苦勞動。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卡塔爾的戶外工作環境是極為艱苦的,在這個乾旱高溫的沙漠國家裡搞建設,無論哪個時期,外籍務工人員都吃了不少苦,而正是他們的辛勤付出締造了今日的土豪國。

從卡塔爾早期的油氣工程到後來發展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築工程,大量的體力勞動都是外籍務工人員在承擔,這對身體的負擔特別大。

在夏季,卡塔爾的氣溫從早到晚都高於40°,雖然政府有對戶外工作的時間限制,但各類公司也總會以工期建設緊為由,用加班費為誘餌,迫使外籍工人們超負荷勞動。工人們常常因中暑、技術失誤、心臟病等原因在工作中傷亡。

如此艱苦的務工環境,外籍人員為何不逃離?其實,外籍務工人員想要逃離卡塔爾還沒那麼容易。

卡塔爾有一套針對外籍勞工的卡法拉制度。該制度要求:外籍人員進入卡塔爾務工前,必須要有本國國籍的僱主對其進行擔保。在擔保的同時,也賦予了僱主在工作合同約滿前暫存保管務工者護照,禁止務工者更換工作和提前回國的自由。

扣押護照這一行為讓本星君想到,在東南亞某些電信詐騙團伙似乎就是用這樣的手段剝奪員工自由,使之被迫成為“殺豬盤”的前端操盤手。

在這樣的制度下,務工者受到僱主剝削和各種壓迫的事件時有發生,卡塔爾勞工問題甚至受到了國際人權組織的“特別關注”。

雖然迫於壓力,卡塔爾從2016年起用新的外國人工作制度替代了原有的卡法拉制度,在安全生產和工作時長上進行了進一步限制和要求,但卡塔爾長期以來的務工文化讓外籍務工者的工作狀態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如今,去卡塔爾旅行的小夥伴們會發現,當踏上卡塔爾航空公司航班開始,從服務您的空姐,到機場接送您的司機,再到酒店裡大堂經理,他們都不是卡塔爾人,而是南亞、東南亞、東歐人的面龐,即便好不容易遇到箇中東人長相的,他也極有可能是非卡塔爾籍的阿拉伯人。

卡塔爾:如何成為外來勞工聖地?

▲卡塔爾航空的空姐以東歐和俄羅斯人為主

20世紀50年代,石油工業在卡塔爾剛剛起步時,卡塔爾工人曾認為巴基斯坦等國的外籍務工人員以更低廉的工資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因此爆發了大罷工。

如今生活富足的卡塔爾人,心底也越來越看不起外籍勞工。土豪們嫌棄外籍勞工衛生習慣差,破壞了卡塔爾漂亮的花園和清真寺。甚至在特殊時期,將疫情的傳播怪罪到外籍務工人員身上。

其實,到卡塔爾工作外籍勞工大多就是為了賺錢,他們從沒想過在這片沙漠上做出怎樣的事業,創造怎樣的奇蹟,也知道自己很難真正融入這個國家。但正是這一批批前赴後繼的外籍務工者,在波斯灣的沙漠中建成了今日的卡塔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