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集聚疫情間隔期為何越來越短?曾光:國外很嚴峻,保持絕對無疫情很難

(健康時報記者 王艾冰)據健康時報記者根據各地衛健委公佈的第一例病例梳理,自今年3月份以來,喀什、青島、大連、烏魯木齊、陸豐等地先後發生了8次小規模疫情。間隔時間59天、40天、34天、22天、13天,整體呈現越來越頻繁的趨勢。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此次青島和喀什的小規模疫情間隔時間較短,目前而言,喀什疫情的源頭還不明確,還不能斷定是因為氣溫降低的關係。現在國外的情況非常嚴峻,我們要保持絕對的沒有疫情確實挺難的,但是群眾也無需恐慌,目前來看每次疫情來的時候,我們都有絕對的能力去應對它。

“氣溫降低對於我國國內疫情的影響只是一方面,不過主要的原因還是周邊國家疫情的蔓延,病毒會通過多種渠道輸入我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也表示,如果通過正常的口岸和機場輸入,我們的防控可以做的很好,但是我們國家的邊境線較長,並且沒有阻隔病毒的物理屏障,難免會有一些非正常渠道輸入的病毒進入到國內。

曾光強調,“對於目前喀什的情況,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以前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現在出現了臨床確診病例之後,為我們開展流行病學增加了新的線索。”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也表示,“目前國內小規模疫情發生的主要還是要考慮境外輸入的風險,包括人和物品。溫度的下降,確實是會增加病毒的傳播風險,這是所有呼吸道疾病的共性,溫度越低,病毒在人體以外存活的時間就越長,所以相對來說它的傳染性就越強,溫度越低,人體的防禦功能下降,也更容易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