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的“傾聽”

#心理諮詢師說#

心理諮詢師的“傾聽”

心理諮詢師是與人心理打交道的,所以心理諮詢師要保持謙遜的態度、中立價值觀,還有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觀察能力、傾聽能力等,才能更好的共情來訪者,並助人自助。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心理諮詢師的“傾聽”。都說,心理諮詢師要多聽、認真聽、仔細聽、耐心聽、專注聽、全身心投入地聽。看著就不簡單,做起來就更不易了。諮詢師的聽,不僅聽語言的表面描述,聽語言的背景故事,還要“聽”來訪者的表情變化,“聽”來訪者的內心情緒情感,甚至是來訪者深層次裡的潛意識。

心理諮詢師的“傾聽”


對於資深的心理諮詢師來說,已經在千錘百煉的實踐應對自如了。可對於一般的心理諮詢師而言,如何訓練“傾聽”呢?

1.搞清自己聽的習慣,瞭解自己聽人講話的習慣是良好傾聽的前提。比如,是不是在聽人講哪些“好與壞”的時候會匆忙做出判斷,打斷別人講話。

2.練習“不厭其煩”的聽。可以找需要傾訴的老奶奶,不打斷地、反覆地、“嗯嗯”地點頭聽;也可以嘗試耐心聽“老媽的嘮叨”,還要適時鼓勵繼續“嘮叨”;還可以播放已經播放數遍的錄音,一次一次地重複聽,一次一次地做筆記,越詳細越好約好,……培養自己的耐心與專注。

3.練習“隻言片語”的聽。比如,和牙牙學語的寶寶或有語言障礙的人交流, 我們聽著“嗯嗯啊啊”遠遠不夠,更要觀察其動作、眼神、表情,才能更好聽出他們的需要。再比如,和青春期的孩子說話,他們一般語言簡短,更多肢體和表情。我們要快速判斷並抓住他的心理,與之共情,才能做出恰當的反饋或回應。

心理諮詢師的“傾聽”

#心理諮詢師說#

良好的傾聽,有助於給我們更好的共情,真誠的溝通,有助於與來訪者建立和諧關係,更好進行下一步工作。

案例片段分析

……

來訪者:我沒有好說的(不耐煩)

諮詢師:媽媽很擔心你,讓你來找我(不否定負面情緒)

來訪者:她什麼都擔心,煩死了

諮詢師:聽起來讓你很不舒服(聽出語言背後的情緒,並共情)

來訪者:當然不舒服,不自在,沒自由

諮詢師:你希望她能更信任你(聽出來訪者的需要)

來訪者:我的事情我自己能搞定(自尊,需要自我掌控)

諮詢師:你是怎麼做到的(表示讚歎:你很有能力。)

來訪者:哎,不過有時候是我不好(自我反思)

諮詢師:你也希望自己能更好,希望媽媽更尊重你的想法(聽出來訪者的期待,表達“被看到”)

……


#一直在你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