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我們的生活幾乎離不開與人溝通和交流。我們通過人際交流了解社會、瞭解世界,溝通不僅是我們生存所需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饋途徑,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是誰。

如果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方式按照使用頻率進行統計,我們會意外地發現“傾聽”是我們最重要的溝通形式之一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溝通的藝術》中提到,有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在他們的溝通時間中,大學有11%的時間花在書寫上,16%的時間花在說話上,17%的時間花在閱讀上,但是有超過55%的時間花在傾聽上。而針對北美大公司的大部分員工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這些員工在工作日中約有60%的時間花在傾聽上。毫無疑問,傾聽才是我們最常用的溝通形式,那什麼才是傾聽呢?聽和傾聽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傾聽

著名作家羅納德·B·阿德勒和教授拉塞爾·F·普羅斯特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寫道:

很多人認為聽與傾聽是一回事,聽是指聲波傳到我們的耳膜引起我們的耳膜震動,進而經過我們的聽覺神經傳送到我們的大腦的過程。而傾聽是“大腦將這些信號重構為原始聲音的再現,再賦予其意義的過程。”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傾聽需要我們的大腦再現,所以傾聽不僅僅只是聽,傾聽的過程還需要我們大腦的思考,羅納德·B·阿德勒和教授拉塞爾·F·普羅斯特認為,真正的傾聽包含以下5個要素:

  1. 聽到
  2. 專注
  3. 理解
  4. 回應
  5. 記憶

一次完整的傾聽過程應該是:

我們的耳朵聽到信息,接著我們的大腦為我們聽到的信息付出注意力,然後大腦開始理解和弄懂信息的意思,隨後對說話者給予明顯的反饋和回應,最後我們的大腦記下我們聽到的

信息的內容。

這樣一個過程並不容易,會有很多原因導致我們無法做到有效傾聽,那我們為什麼會無法有效地傾聽呢?

無法有效傾聽的原因

羅納德·B·阿德勒和教授拉塞爾·F·普羅斯特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給出了幾個典型的無法有效傾聽的原因。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1. 先入為主

我想我們中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們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吐槽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我說:“我們老闆管得太多了,基本從頭管到腳,工作上管得細也就罷了,連我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都要管,你說他為啥管那麼多?”

對方說:“也許你把自己工作做好一點,他就不會管那麼多了,他可能就是不放心自己手下的人做任何事。”

我說:“你怎麼確定是我工作做得不夠好呢?我也有很認真工作啊!”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我們在和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聊我們遇到的問題時,很多時候都是想獲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當家人或者朋友做不到真正的傾聽時,他們會先入為主地假定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導致工作中上司的不滿意,與家人或者朋友的溝通出現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對方不會傾聽導致的,這樣的例子也可以提醒我們在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要先入為主的以自己的視角假定一個問題出現的原因,導致溝通失敗

  1. 超負荷信息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時尚女魔頭在工作中經常用海量信息轟炸自己的女助理。她只關注與自己有關的事情(關於你無能的事情,我不關心),彷彿一點感情都沒有。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不僅如此,她還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聽到不喜歡的東西就翻白眼,在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就把下屬撇開不管,下屬們經常因為無法消化女魔頭髮出的海量信息而苦不堪言。超負荷的信息對我們的注意力是極大的挑戰,工作中遇到突如其來的超負荷信息也會讓我們很難專注到某些信息上,即使我們知道這些信息非常重要。


  1. 走神

從我們的生理角度來說,想要一直保持專注地傾聽是件不怎麼容易的事情。有研究顯示,人類有能力在一分鐘傾聽600個字,但是通常我們一分鐘內只能說150到200個字於是,當別人說話時,我們就有了很多“空閒”時間,去誘使我們想一些和說話者無關的事情,這也正是為什麼有些人看似在很認真的聽我們說話,但是他們的思緒早已飄到了十萬八千里之外。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1. 缺乏訓練

正如這篇文章標題提到的,傾聽不只是聽。我們的所接受的教育和信息中,很容易把聽和傾聽這兩件事搞混,很多人會覺得我天生就能聽到聲音,那就代表著我天生就會傾聽,學校的課程中也沒有專門學習正確傾聽的內容。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缺少正確傾聽的能力,也有很多人都在和別人的交流過程中感受到了被對方忽視帶來的困擾和痛苦,所以學習傾聽技巧不僅對我們自己,也對我們身邊的人很重要。

如何有效傾聽

在瞭解了什麼是真正的傾聽和導致傾聽失敗的原因之後,我們很自然得想知道,如何學會有效傾聽。《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給出了幾個有效傾聽的方法

  1. 少說話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經說過“我們生來有兩個耳朵,卻只有一個嘴巴,就是為了讓我們多聽少說”。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瞭解說話者的意思,那就應該避免自戀地傾聽或者一味地將話題轉移到我們自己的想法上。少說話不代表完全沉默,正如我們前文講到的,傾聽的整個過程也包含回應說話者,所以選擇在適當的時候說話和發表意見,少說多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傾聽

  1. 不要過早評判

無法做到有效傾聽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傾聽者先入為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反饋,不要過早評判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比如工作中我們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們向工作的合作同事提到,這個問題無法解決的原因是,還沒等我們說完,對方就回復說我知道,是因為你少做了A、B、C,才讓問題無法解決,如果我們恰巧已經試過A、B、C這些方法,而對方在我們沒有說完之前就打斷我們,先入為主地給出了他所認為的原因,我們就會很生氣,進而開始與對方爭論,最後演變成了一場唇槍舌戰。

  1. 學會尋找重點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喜歡誇誇其談的人,他們說話的內容非常多且缺乏重點。面對這樣的說話者我們可能會失去耐心,但是大部分情況下,說話的人還是有一箇中心思想的,只是礙於表達能力,他沒有把自己的核心思想表達出來。

傾聽:不只是聽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溝通技巧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思考的速度比對方說話快的優勢,在對方表達時尋找對方說話的重點,還可以利用一些提問題的方式,引導對方說出他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找到對方表達的信息中的重點

結語

傾聽其實是最普遍,也可能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溝通形式。傾聽是弄懂別人表達的信息的全過程,包括聽到、專注、理解、回應和記憶5個要素。學會正確和有效地傾聽,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對方表達的信息,也可以幫助我們與對方構建更好的溝通模式,正如《溝通的藝術》中所說的,傾聽不僅僅是禮貌的注視和頻頻點頭而已,它的價值就如同“說”在一個談話過程中的重要性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