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文 | 读写月报 新教育 | 人文经济学会 | 问对教育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并没有所谓“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特别在中国,在百家争鸣时期,孔子、老子的弟子们并不是因为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才成为他们的学生,而是学生们追求文化和知识,才选择了自己认为对其有益的人从师。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现在大家说的教育,也就是现代教育,其实应该可以从西方的义务教育发展说起。

1、义务教育脱胎于斯巴达的军事化教育

跟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类似,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也尚未出现全域性的单一教育方式。

在雅典,由城邦提供的义务教育模式很快变成基于自愿的教育方式。而在斯巴达,则是另外一个世界。许多人也许看过一部叫做《斯巴达300勇士》的电影,其对斯巴达教育方式的呈现虽有夸大,但基本上保持了最重要的含义。斯巴达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一个极权主义的古代模版,国家拥有处置其国民新生儿的权力。斯巴达的小孩从小在军营里长大,接受国家安排的教育方式是每个斯巴达公民应尽的义务。甚至有人还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发现了柏拉图对这种教育方式的青睐,因为只有按照乌托邦设计者自己的理想去铺设教育、改造人性,伟大的乌托邦才能实现。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在中世纪,他们的教育渐渐由国家的手里转交到教会手里。这恐怕与宗教改革和马丁·路德的影响有关。那时候受教育的义务不仅仅是像斯巴达那样为了抵御外敌进行“军事化”训练,更是为了抵御所谓的精神之敌,即与邪恶的战争。有文献记载,马丁·路德曾经在1524年给德国的统治者上书,称:“既然政府可以让人们接受军事训练,以让他们学会使用长矛与火枪,学会骑马以及其他的军事义务,那为什么政府不能把人们送到学校里去学习如何对抗恶魔呢?那些恶魔的目的就是秘密地耗尽城市中那些强壮的人们。”那时候现代义务教育的雏形开始正式出现。

在之后的普鲁士,现代义务教育的模版开始慢慢成型。从1806年开始,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的领导下,绝对的国家集权开始得到非常大的加强。普鲁士开始推行宗教色彩的私人学校,并且将所有的教育事宜交由内政部管理。1810年,普鲁士推出以国家为主导的考试系统和教师资格体系。1812年,所有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公民都必须在毕业考试中合格,方能离开学校。那时候的学校的运作方式和军营几乎一样,学生每天的作息和安排都由学校完全掌控,这恐怕是“课程表”的最初模版。普鲁士在早期开设这种学校的目的是将学校与军事融合,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输出高技术的工人和军队。

需要注意的是,私立学校在那时候是被允许的。只不过,私立学校需要遵守与公立学校一样的规章制度,并且其学生也一样需要参加由国家制定的考试。私立学校无非是在所有权上与公立学校不同,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内容,和公立学校几乎一致。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后来,主流西方世界虽然经历了工业革命,但在教育方式上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亚当·斯密曾经回忆道:“我在苏格兰接受教育的时候,学生们直接给老师支付学费,老师直接对学生负责。学生选择自己渴望知道的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老师上课的时候友善和蔼。可我到了英格兰以后发现,这里的学生给学校支付学费,老师对学校而不是对学生负责。学生被安排到学校认为对其有益的课堂上,学校安排其认为有能力的老师上课。老师上课甚至背对着学生。”根据亚当·斯密的说法,再结合那时候苏格兰思想界的繁荣,其实教育和思想启蒙二者是否有关,我想读者心里自有评价。

2、免费的教育,才是最贵的教育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曾经说:“教育家和慈善家们支持公共教育,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这些所谓的公共教育会带来的问题。”

免费的教育,才是最贵的教育。当教育不再珍贵,人们便不再珍惜。我们都知道,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公办学校,但其质量也分好坏,而学费却并没有什么不同。以前曾经有一个在国外生活很久的长辈对我说:“你看,还是国外好啊,那里的教育是免费的。穷人也可以读好学校。”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其实抱有这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这种观点是很浅显的谬误。首先,好学校的学位并不是无限的。既然学位也是一种稀缺资源,那应该如何配置?摇号?抽奖?还是,根据现在许多地方实行的那样——按片区?

学过经济学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机会成本的概念,免费学校其实只是表面,其背后并不可能完全免费。按片区入学,其实是使学费作为租值转移到了房价上。一个几乎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好学校周围的房价都会比普通学校周围的房价高。可见这样的按片区入学才是真正的“拼爹”,所谓的免费好学校,穷人一样读不起。

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样的招生模式没有一套“诱因(激励)机制”,缺失了激励机制,学校就没有诱因去办好,去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学生。以相同的代价本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而现在人们不得不忍受因为诱因缺失而带来的差劲低效的教育服务,这难道不是“最昂贵”的教育吗?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不过,目前的公办教育其实是用财政拨款来替代市场本身的诱因机制。但这其中因为权力寻租,又造成了浪费和腐败问题。

市场是无孔不入的,有交换有交易的地方就有市场。教育市场表面是非市场化的,其实其背后的市场化行为却一直在悄悄地发生。公办教育的确是现在的主导,公办教育也使得主流教育以非市场化的形式存在。可是恰恰因为公办教育的低效,而学生和家长又有对更高效教育的需求,便催生了“补习”市场。补习也是一种教育,其以弥补公办教育之缺的形式而存在。正因为教育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人们才会使用市场来作为配置手段,因为补习社没有行政管理,没有中央计划,家长和学生给补习老师付费,补习老师有了诱因,学生因为付出了代价,相比免费的教育更加珍惜补习的时间。补习产业的出现,其实就是教育本应市场化的现实证据(医疗—红包—市场化,其实也是相同的逻辑)。

不仅补习产业,现在许多类似Coursera(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这样的在线课堂,都在掀起一场教育产业的市场化革命。

教育从成为一种义务开始,就已经被腐败了。人不应该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也不应该有教育他人的义务,人只有学习的权利。是否具有理性,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理性是学习的能力,人的自由意志便是——人具有是否使用理性的自由。正因为人有理性,所以人才会对他人的观点产生对、错、真、假的判断。每一次判断,每一次问“为什么”,每一次思考,都是学习的过程。

3、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有人在介绍自己的朋友时会说:“这人是汽车达人,他对汽车知识了如指掌。但他是学化学的,汽车那些知识他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学成才”才对。没有人可以替你学,替你掌握知识,替你认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不是“自学成才”,那是什么?父母学,所以我成才吗?老师教,所以我成才吗?学校好,所以我成才吗?长得帅,所以我成才吗?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权利,就在于其拥有自由意志。人使用理性便是激活了人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自由意志便是你如何使用你的大脑,即你思考的自由。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老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能开小差,不能做白日梦,这其实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一种侵犯。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第一件是把你的钱放到我的口袋里,第二件是把我的思想装进你的脑袋里。赚钱不是抢钱,教育不是洗脑。强迫别人掏出本属于自己的钱就是抢劫,强迫别人认真听讲就是洗脑。学校里每天都发生着思想强奸和精神摧残,在我看来,现代学校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而是文明的耻辱。

大多数学生都有上课如上坟、开学如入狱一般痛苦的感受。为什么?因为学校里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集体荣誉感,老师还时不时挑起同学之间的内部矛盾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很多时候,你不能质疑权威,不能自由发表观点,不能张扬个性,这些跟军营和监牢有太多相似之处,也就是剥夺你的自由。我们现在说民族要复兴,商业要创新,产品要先进,制度要改革,这些都是“求变”。也有人说,民族的未来是掌握在下一代人手里,而如果下一代人是一些教条死板、墨守成规的个体,民族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很多人回忆起清末朝廷闭关锁国造成的落后带来的一系列灾难时,会感叹当时执政者的昏庸无能。而真正可怕和可悲的,是思想上的封闭和垄断。早在实行所谓思想“统一”的那一刻起,就给未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张维迎教授曾经说:“把中国的学校都关闭,中国人的知识水平会大大降低,但道德修养会大大提升。”的确,许多人在中学学会了抄作业,抄着抄着抄出了境界,抄掉了道德约束,抄丢了不诚实的羞耻感。许多人更是在上了大学以后学会了作弊,作着作着大学要么被作成了大型相亲会所和大型网吧,要么被作成了青春的坟墓和梦想的屠宰场。这其中学生有责任,教师更应该反思。因为课堂上的每一位教师,都与我们一样,经历过学生时代。

推荐阅读:

初中生叛逆的4种行为,抽烟喝酒排垫底,第4种很常见并且很难解决

初中生厌学该怎么办?如何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初中生沉迷网瘾该怎么办?帮助孩子快速戒除网瘾的“5”种方法

初中生沉迷手机的严重危害及影响因素,该如何预防孩子沉迷手机?

点击左下方 了解更多 阅读更多育儿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