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通過初評,復旦在列,北大30年無緣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佈了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其中有2個項目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初評,備受關注,分別是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納米限域催化”和復旦大學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兩個項目都來自化學組。

2020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通過初評,復旦在列,北大30年無緣

跟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比起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分量更重,我們以北航為例,過去20年北航拿到的“國家三大獎”數量為72項,排名全國高校的第六位,但是這其中只有3項是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4項是國家技術發明獎,35項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頒發的數量更多,而國家自然科學獎明顯是更不容易獲得,含金量更高。

2020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通過初評,復旦在列,北大30年無緣

另外一個例子是,如果一所學校在“雙一流”評估週期內,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獎項,就有可能有“一票上位”的機會,在下一輪晉升“雙一流”大學。在第一輪“雙一流”大學評估中,河南大學、寧波大學在2012年都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南京郵電大學在2013年獲得了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結果這三所“雙非”大學全部晉升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就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分量就更不用說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科學獎”,1956年第一次頒發,當時獲得一等獎的三位科學家是錢學森、華羅庚、吳文俊,這三位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凸顯了該獎項的重要性。

2020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通過初評,復旦在列,北大30年無緣

但是隨後由於一些原因,“中國科學院科學獎”停頒了26年,直到1982年才再次頒發,這個時候獎項名稱改為“國家自然科學獎”。這一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共有7個項目獲獎,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研究、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等。

而在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迎來了“井噴”,一口氣頒了11個項目,幾乎是此後17年的總和。其中,內蒙古包頭市第九中學陸家羲老師的“關於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項目獲獎,更是引起了全國的轟動。

2020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通過初評,復旦在列,北大30年無緣

進入新世紀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進入了低潮期,在很多年份都是空缺的,其中2007-2012只有2009年頒發了一次。好在2013年之後七年時間,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每年都有頒出,沒有空缺的年份。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評價指標非常嚴格,達不到標準就會空缺,截至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共計頒發了17次,獲獎項目一共只有38個,如果說國家自然科學獎是皇冠,那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含金量不言而喻。

2020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通過初評,復旦在列,北大30年無緣

前年清華大學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去年南開大學拿到了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今年復旦大學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項目有可能拿下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而北京大學作為國內理學毫無爭議的第一名,只有1987年獲得過一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在最近30年內竟然沒有一次染指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稍顯尷尬。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