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大戶人家是怎麼過年的呢

各個時代的大戶人家過年都不同的,

在清朝對他們而言,春節更主要的,還是進行一些親朋之間的交流。當然,他們過年也會貼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飯,只是通過更加精心製作,更加禮儀化、典範化了。但在盛大輝煌的場面背後,他們也有節儉的一面。比如,過年時有的人家用的對聯採用掛式,而非普通人常用的粘貼。這樣不僅用起來乾淨,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話,可以多次使用。

古時候大戶人家是怎麼過年的呢

飲食、遺物都不扔

他們過年時的飲食,往往比平時更加奢侈。為了遏止飲食方面的巨大的資源浪費,他們會採取新年祝福的形式將這些美食賞賜給傭人。由於這種方式深得人心,不僅在過年,就是平時,他們也經常使用。

家宴互相請

他們為了能更好的與親戚朋友增進情感交流,並且向外人展示他們之間的團結,往往會在過年期間彼此互設酒席,有時一個人一天能喝上10多家酒(畢竟親戚多嘛)

他們過年吃餃子也是極其重要的習俗。一方面是應“歲更交子”之典,另一方面也表示不忘祖宗。因為北方氣候寒冷的北方,過年前包好許多餃子貯存在大缸裡冷凍,自除夕夜開始吃餃子,連續十幾天不間斷,表示吃隔年飯,連年有餘的意思。因此,過年一定要吃餃子,而且吃的儀式隆重、繁縟。

水餃中有包有金銀錢。他們飯食中的水餃,碗上面的一二個便是金銀錢水餃,他們自然會吃到,以此為喜,表示吉利。除夕之夜,他們在家要進行許多贍拜活動,春節前後,他們出門、入門都放紙炮作前導,傭人根據炮聲遠近,判斷他們行蹤,掌握煮餃子的時間,他們一到,餃子就煮好出鍋,即刻端上飯桌。傭人再說上幾句吉祥話。春節日,有的人講究吃素,餃子也必須是素餡的。因為有人信佛,故而他們吃的餃子與敬佛的餃子要同一鍋煮出來,以求一年平安、素淨。桌子、餐具也極為講究。正月初一日,這一天是歲之首,月之首,時之首。他們十分看重這一天,要以最隆重、最熱烈的方式進行慶祝和紀念。

古時候大戶人家是怎麼過年的呢

過了正月初三,元旦的慶祝活動告一段落。自正月十三日起,上元節慶祝活動拉開帳幕。屆時,庭院擺放各式花燈,表演的節目有舞龍燈、演馬戲、觀煙火和看戲,其中以十五日最為熱鬧。

古時候大戶人家是怎麼過年的呢

元宵節期間除觀煙火、還可以看戲。

正月十九日的“筵九”是整個慶祝活動的“壓軸戲”。這天晚上,他們坐在樓殿下,妻女在樓上,兒孫俱得以列座殿前。他們賜大家茶點。當時演出的節目有民族歌曲及摔跤、爬竿等雜技節目,最後放煙花炮竹。

到正月二十日,禮畢並開始新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