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過去生活條件不那麼好的時候,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總結出的關於買菜、健康的俗語,也是為了防止一些不懂得挑選新鮮菜品的人被菜販子忽悠的俗語,這些俗語,放在現在同樣具有很好的道理。

那麼“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早不買豬肉

以前村裡的豬販子,往往都是一次性購買幾百斤,然後在零散賣給消費者。可是這個有時候一天賣不完,他們就會把它用籮筐裝起來,然後吊著放入到水井的半空中。在農村的水井冬暖夏涼,就是一個純天然的冰箱,可以有效避免豬肉變臭。而等到第二天之後,在把這些豬肉和新鮮的肉一起賣給別人。

早上去買豬肉,常常是前一天肉販子賣剩下的,到了後半晌的時候,前天剩的豬肉應該賣完了,就會拿出今天新進的新鮮豬肉來,這時候你就能吃到新鮮的肉了。

不過對於常買菜的人,隔夜豬肉一般都會被認出來,因為隔夜豬肉豬皮的顏色會比較深。而那些不知道怎麼分辨豬肉的人,就容易被豬販欺騙,買到隔夜豬肉。隔夜豬肉雖然還不至於變質,但新鮮的肉總比冷凍過的要好,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晚不買豆腐

八九十年代農村,做豆腐賣的都是半夜就起來了,做好豆腐之後就趁早擔到集市去售賣,基本上早上就能賣完,而過了中午還沒賣完的豆腐基本就不好賣了。因為豆腐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容易存放,尤其在天氣熱的時候,往往經過一箇中午就會發粘發酸,所以人們在傍晚買豆腐,必然買不到新鮮的豆腐,甚至買到壞掉的豆腐。

久而久之,人們就總結出了“晚不買豆腐”的俗語。不過後來賣豆腐的也學聰明瞭,根據每天賣出去的量做豆腐,剛好供應一個早市就好了,免得多餘的浪費。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反映了真的生活狀態,也體現出了買的沒有賣的精這句至理名言。所以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確實能幫我們節省很多費用,收穫很多好的東西。

附加科普:

挑豬肉和豆腐的一些小提示:

(1) 一般情況下,新鮮的豬肉的顏色是紅色的,脂肪是白色的,而且 肉也有彈性,不會粘手,很有光澤。

(2) 買豆腐的時候聞一下它的味,如果有酸味就不是很新鮮,用手指壓一下,不能太軟有點彈性就是新鮮的。

(3) 如果挑豬肉和豆腐時,不太新鮮的話就儘量不買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