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近來,網上流行一個詞叫“雞娃”,就是家長給娃打雞血,陪娃寫作業,扶娃上路。“雞娃”看上去很勵志,很美好。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但是“雞娃”的家長都知道,這也是一個無比痛苦,甚至讓人崩潰的過程,“一把辛酸淚,更與誰人說”。個別父母因為“雞娃”,莫名悲憤,裝上了心臟支架,得了腦梗,甚至吞下了安眠藥。

12月中旬,武漢媽媽許女士在雞娃時,一道題講了大半個小時,兒子還是不會做。許女士無比焦躁,吼了兒子,沒想到8歲的兒子奮起反抗,與她發生了激烈爭吵。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老公趕緊過來接下了“雞娃”的重擔。回到臥室,許女士越想越氣,連吞七顆平時偶爾服用的安眠藥。老公發現異樣後,馬上把他送往武漢第四醫院進行搶救。

既然如此痛苦,為何不放手。不是不想放,實在放不下啊!只要你放手,只要一個月,寶寶將穩居末尾。請問優秀的你如何能忍受娃兒就此“沉淪”?

交給學校和輔導班吧。娃一天在校7小時,語數外每天一節課,老師能把課上完、講清楚就阿彌陀佛了。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指望娃自己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輔導班有練習,老師也會精講。但任何知識都需要遷移、內化,都需要不斷鞏固,何況輔導班也有作業,你不管,誰來管?

當然也有個別娃能自我激勵、自我進化。那麼恭喜你,你們家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

說到底,沉重的學業負擔與娃羸弱的學習能力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抹平這一鴻溝的艱鉅使命自然落在寶爸寶媽的身上。什麼都不說了,含淚“雞娃”吧,生命不息,雞娃不止

全世界最難的教材

12月初,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長朱幕菊在武漢參加會議時坦承,中國中小學理科教學書內容深而窄,難度世界第一。小學數學課本深度高出國外兩個年級,而科學精神、人文精神遠遠不足。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中小學教材不僅難,而且內容繁多。小學一年級拼音只教半個月,老師要趕進度。數學乘除法也最多半個月,老師們上課上得飛快,聽不懂回家補,沒人等你。

理科難也就算了,現在文科也要迎頭趕上。2018年,教育部語文教科書總編輯溫儒敏說:“改革後的語文高考會有15%的孩子做不完試卷。”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新的部編版語文教材古詩文比例明顯增加,高中語文教材必背古詩文由14篇直接升到72篇,翻了一倍還不止。

理科難度還未下降,文科難度切切實實地上升了。教材如此難,對於沒有自學能力的小學生,甚至初中生,你不“雞娃”能行嗎?

難上加難的考試

教材難,考試難上加難。考試是為了擇優錄取,淘汰大部分不合格者。教材有一說一,考試就要舉一反三。教材要舉一反三,考試就要舉一反十。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為了彎道超車,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們對名校趨之若鶩。優質教育資源的分佈,從來都是不均衡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名校靠什麼來獲取優質生源,就是考試。幼兒園進好小學, 筆試加面試。小升初,進私立初中,筆試加面試。為了讓娃兒早早適應,有多少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啟了“雞娃”的漫漫苦旅。一入考場深似海,從此玩伴是路人

曾幾何時,專家學者四處奔走、大聲疾呼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一定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從此,中考開始改革,一半的孩子去高中,一半的孩子去職校。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中考變成了比高考更重要的考試,因為要淘汰掉一半人,而且不能復讀(因為義務教育、學籍等一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中考不僅難,而且科目眾多,一般來說有語、數、外、物、化、政、史、地、生、體育10科。想上重高,必須門門優秀,想上高中,必須門門及格。

中考的激烈競爭讓壓力下沉,如果你想孩子好歹能上個大學,你就必須“雞娃”,從小學開始。中考是懸在每一個家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在高難度教材和應試教育的高壓下,我們的學生產生明顯的厭學情緒。在教育部對一萬名全國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孩子們大都填寫不喜歡學校生活。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調查也顯示,孩子們的學習基本上是被動接受性的,僅小學一年級還有一點開放性的作業。隨著年級不斷升高,孩子一部分淪為考試機器,一部分徹底放棄,有多少靈性和創造力已被應試教育扼殺在萌芽中。

在沉重學業負擔下,孩子們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2018年8月,教育部發布《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指出中國中小學生睡眠時間總體不足。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教育部2017年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保證10小時,初中生9小時。監測結果顯示,四年級學生睡眠時間在10小時及以上的比例為30.7%,八年級學生睡眠時間為9小時及以上的比例為16.6%。

一線城市這個數據更低,廣州市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地小學生睡眠時長達標率僅為10.3%。

別再罵中國足球了,孩子們連覺都睡不夠,還有誰去踢足球,沒有足球人口,中國足球憑什麼衝出亞洲?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除了睡眠時間不足,孩子們的視力也在嚴重下降,到了四年級我們就可以看到班上一大半孩子開始配眼鏡了,到了初中視力好的真的是鳳毛麟角。

都知道應試教育嚴重摧殘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從1978年有關部門就提出了減負,但30年來,學生的負擔卻越減越重。

20年前我作業寫到九點基本完成,偶爾還可以追下劇,做點喜歡的事情,在腦海裡勾畫一段朦朧的愛情。到如今,孩子們六點起床,夜裡十二點睡覺,做的作業和卷子堆得比人還高。

這是在絞殺對知識的熱愛,這是在透支生命。為什麼我們最心愛的孩子會被逼到這個境地?無語問蒼天!

科學“雞娃”,事半功倍

說一千,道一萬。在如今的大形勢下,咬牙“雞娃”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能採取有效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一、 全面分析,精準定位

人與人的差距有時比人與狗的差距還大,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科目上,有著不同的天賦。

一般來說,女孩子比男孩子有語言天賦,而且心智年齡要早熟兩年。而男孩子之間也有差異,有的數學強,有的語文,英語強。

要對孩子全面分析,確定優勢學科,鞏固優勢,贏在起跑線,輔助薄弱學科,使其全面發展。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如果家長給力,雞娃順序是語文>英語>數學。如果家長不太給力,順序是英語>語文>數學。如果娃給力,順序是數學>英語>語文。如果娃不太給力,順序是英語>語文>數學。不是數學搶跑不重要,而是很多人沒有好的數感和數學思維,跑了也白跑。

二、 學會時間管理

1.學會寫時間日誌:列出每日事件清單,首先孩子需要陳列出每天自己要做的事情清單。

2.對每天的任務進行評估,排出先後順序

要讓孩子學會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明天老師要批改和檢查的,放在第一位,就是作業和背誦。其次是改錯和複習、預習。最後是那些不太緊迫的事情,比如閱讀,比如鍛鍊。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3. 確定完成每個任務的時間段

在安排好先後順序後,就要確定每個任務完成的時間段,切記時間段的安排一定不能排滿,一是要給孩子留一點休息的時間。另外,空出的時間可以應對一些突發事件。

4.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表,確定作業完成時間。

5.檢查、反饋,完善

經常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不僅有利於查漏補缺,不斷改進,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麼做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克服漫無目的。提高作業速度,克服磨蹭拖拉,最終完善做事的準確性,提高做事效率。

在時間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注重開始,嚴格執行,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

三、 學會情緒管理

情緒失控是“雞娃”時父母崩潰的主要原因,我們是很累,每天除了工作還要“雞娃”。我們既然選擇了要孩子,就等於選擇了接受撫養孩子成長的煩惱。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娃的智商如果和你一樣,就不需要“雞”了。憤怒的吼叫和毆打於事無補,反而會傷害整個家庭。並且孩子是你的鏡子,在吼叫和暴力中長大的孩子,會形成眾多的性格缺陷,這比他們成績差還要危險。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所以,父母們要學會壓力自檢,控制情緒。下面一些小方法可以讓你舒緩情緒:

1.在家中建立一個私人角落,發火時可以在裡面靜靜。

2.關心自己,從忙碌中抽身,為自己安排一些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爬山、游泳、聽音樂等,只有你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3.尋求他人支持,當父母感覺壓力山大時,可以尋求家庭成員、朋友的協助。

4.訓練自己控制情緒。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5.自我暗示,娃是親生的,長大會變好的。

父母不吼不打孩子,並不意味著孩子可以放肆,為所欲為。要建立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機制,並記錄在案,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 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雞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娃的自學能力。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目標。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學前兒童要建立規矩意識。小學1-2年級要注重細節,養成習慣。小學3-4年級要學會自我控制,提高效率。小學5-6年級階段,要培養主動學習能力。初中階段,要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自主學習。

條條大路通羅馬

雖然雞娃是一條漫漫長路,充滿了痛苦和焦慮,但也有歡樂,孩子的健康、茁壯地成長是你最大的成就。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娃都能“雞”成功。人是有差異的,也許到了初中他還沒有開竅,也許他天生就不適應學校教育。

從腦梗到吞藥,問世間何為“雞娃”,直教人生死相許


如果孩子死活不是讀書的料,那麼該放手還是放手吧。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畢竟生命大於教育,生命大於考試。

“雞娃”這個話題實在太大,幾天幾夜都講不完。這裡只能掛一漏萬,點到為止了。

最後,要向所有正在“雞娃”的父母致敬,你們忍辱負重、嘔心瀝血地“雞娃”,是在為孩子的美好未來而奮鬥,也是在為國家、民族、全人類培養精英。

致敬,向所有正在“雞娃”的父母致敬!你們的偉大有目共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