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高考剛結束,但教育機構下一年的高考、中考已經開始倒計時了,下一年面臨升學的家庭已經緊張起來。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不止是中高考的家庭,下一年要小升初、幼升小,從小學到高中,整條線上的家長都一直繃著弦,向著好大學衝刺。畢竟“雞娃”這件事是時時刻刻在中國家長們腦子中的,甚至在國際上“虎媽”、“虎爸”也打出了名聲。

其實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全世界的育兒方式都在慢慢改變,“雞娃”不再是中國父母的專利,全世界的家長都在“雞娃”的路上越走越遠,無法自拔。

以色列,教育從奶娃娃抓起

提起以色列,人們腦海裡想到的是死海、戰亂、苦難和動盪,但是建國以來,以色列GDP翻了30倍,850萬的人口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發展勢頭迅猛。

為什麼以色列學術上能如此突出?大抵跟他們從幼兒園就開始“雞娃”不無關係吧。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孩子們從兩歲半就開始進行STEAM教育,物理、數學、英語全面上手,一個不落。太陽系,大氣層什麼的都是基礎知識。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我們觀念裡,幼兒園老師很多都是年輕的、幼師畢業的小姑娘,孩子“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但是以色列幼兒園的老師,請的都是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家,比如上圖的物理課老師,除了有40多年的教學經驗,還擁有耶路撒冷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學位。

讓專業的科學家做科學啟蒙,簡直是贏在起跑線。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以色列之所以對教育這麼大力度,是因為對科技的重視。以色列常年遭受戰爭危機和生存壓力,沒有石油沒有淡水,拿什麼資源發展?只能發展科技。當年被迫的選擇,如今卻剛巧是全球的發展趨勢,以色列無意間踩對了時代節拍。

現在整個以色列,從教育學者到家長觀念非常一致:以色列未來需要科技型人才,我們現在就要培養科技型人才。他們還給下一代灌輸這個觀念,每次物理課開始的時候,老師都會問一遍孩子們:“你們是誰?”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物理學的科學家和研究員。”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不管是學校、家長,還是國家,“雞娃”這件事在以色列十分統一,他們清楚地知道培養“科技型”人才對他們的未來有多麼重要。


美國:傾其所有,助孩子登上名校的“直通車”

在美國,孩子上學也是件讓家長操心的事情,他們私立學校的競爭跟中國一樣,也是從小學就開始了。孩子想要上一個頂尖的私立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選擇一個好的課外輔導班,然後瘋狂刷面試、筆試題。


輔導班的老師認為沒有所謂的神童,只有刷題了,知道怎樣作答題目了,才是最重要的。換個說法來解釋就是:“想上個好學校就要刷題,不刷上不了。”這跟中國的升學套路一模一樣。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美國一所高中的校長說,“美國的大學分兩類,一類是公立學校,培養為這個國家工作的人。一類是私立學校,培養領導這個國家發展的人,就是所謂精英。”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規規矩矩學習參加SAT,大概率考上的是公立大學,畢業後從事一個不好不壞的工作。

如果你有抱負,想考上名牌大學,光靠SAT成績就遠遠不夠了。

全美排名前20的學校大部分是私立大學,除了學費貴,還有各式各樣的門檻,比如鋼琴馬術高爾夫,還要跑非洲做慈善做義工。

這些具體要求的背後,是名校唯一的一個錄取標準:你,作為一名學生,能給我的大學帶來什麼?

要想考上名牌大學,要麼有錢要麼有社會資源要麼非常聰明,要麼就是體育特長生。體育相對來說是最容易考上大學的捷徑。

就拿哈佛來說,同樣的成績,體育特長生的錄取率是83%,普通學生只有16%。而且體育特長生還能拿到獎學金,多的甚至能包括這個學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所以體育好的孩子在考學校有很大的優勢。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在這種情況下,“特殊學校”應運而生。它著重培養孩子的體育優勢,甚至能讓大學升學率維持在100%。這個學校的學生手拿多個錄取offer非常常見。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肯尼亞:貧民窟如何追趕先進教育?

即使在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也有60%的人生活在佔地僅6%的貧民窟裡。這裡很多人一天的收入還不到7塊錢人民幣。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學校簡陋到只有鐵皮和木板搭成,電腦是奢侈品,現在發達國家都已經開始著手發展電子教材、在線教育了,而肯尼亞的孩子們連接收最新信息都很困難。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如何快速提高教育水平?捐助更多的希望小學有用嗎?教育的質量不在硬件在老師水平。這邊的橋樑國際學校給有限的老師人手一個平板電腦,裡面是科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因為老師水平有限,橋樑團隊把講課的每一個字都寫好,幾乎是讓老師照著念,無需自己發揮。


教得好才有可能學得好。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網絡是這邊的另一大難題,對於家庭來說,上網所需的流量費要一個月的工資,根本做不到普及網絡教育。怎麼辦?每個學校都有一個課程經理,打開自己智能手機的熱點,老師會給平板裡下載未來兩週的課程。電力也不能保證,老師要定期坐大巴去附近充電站充電。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一個班級裡可能只有6個孩子家裡有電腦,剩下的孩子要在放學後多留一個小時,去學校的電腦房裡幾個人共用一臺電腦,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而家裡有電腦的中產家庭,也與我們想象中的大不相同,家裡只有簡單的陳設,唯二的電子設備就是電視和電腦。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其實對這個家庭來說,買電腦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但是媽媽為了孩子能更好的接受教育,還是毫不猶豫地花了這份錢。

這麼一圈看下來,無論是富有發達的美國,超前教育的以色列,還是非常貧困的肯尼亞,在教育這個問題上,家長甚至於國家其實都在盡最大的努力,這個“雞娃”程度,其實真的一點不輸中國。

上面幾個國家的教育現狀,都在一部教育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中可以看到。

其實製作這個紀錄片的導演,本意是為了探索現代科技教育,想要在多樣的文化背景下探索了一些家長們最關心的教育問題。

就像片中所說,“雞娃”已經不再是中國父母的專利,全世界父母的育兒方式跟我們的相似度越來越高。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尤其是社會收入差異越大的國家,“雞娃”的育兒方式越來越向我們靠攏。這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很好理解。如果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很小(比如北歐),父母基本上沒什麼動力去拼命“雞娃”,讓孩子成為人上人。

所以,父母“雞娃”的程度,還取決於“教育回報率”(return on education)。

教育回報率可以有很多種算法,但不管用什麼口徑,核心的一點不變:高教育回報率意味著學歷的差別(或者接受教育年數的差別)將造成比較大的收入的差別。

世界“雞娃”實錄:以色列、美國、肯尼亞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育兒之路,道阻且長,希望所有父母和孩子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育兒方式。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