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法院黨建學習專欄】如何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期《綱要》給您答案

編者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學習材料,對於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地理解把握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內容、基本要求,非常及時、十分必要。

為方便黨員幹警學習,今天推出:【第五章】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往期回顧:

【開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音頻來源:學習出版社提供

1.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

(50)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根據新的實際和歷史經驗確立了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他指出:“我們從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這件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受干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幹下去。”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在實踐探索中,我們黨取得了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極大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在新時代,圍繞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他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他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等等。這些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工作部署,極大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有力指導和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51)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

中國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三十個、人口不超過十億。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其影響將是世界性的。當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成功建成的現代化強國時,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中國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將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歷史意義。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5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近十四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標誌著我們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現在到了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的歷史時刻,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

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賦予了“小康”更高的標準、更豐富的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沒有全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沒有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多層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堅持一定標準,又要防止好高騖遠;既要考慮到二〇二〇年這個時間節點,又要立足於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

(5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

統籌推進

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文化建設

社會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堅定實施

科教興國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

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堅決打好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精準脫貧攻堅戰

汙染防治攻堅戰

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愈顯奮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的最大光榮。全黨全國人民要擰成一股繩、立下愚公志、打贏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更為牢靠的基礎。中國人民將在全面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普遍過上殷實寬裕的生活。這將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也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

3.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54)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曾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即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前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提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5)站在歷史新的更高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提出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十五年,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更高目標,豐富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內涵,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強音。作出這一戰略安排,是實事求是的、符合實際的,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發展成就超出預期,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形勢越好,頭腦越要清醒,要把握好實現長遠目標和做好當前工作的關係,蹄疾步穩向前推進。

4.全面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56)“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機遇極為寶貴、稍縱即逝。抓住了機遇就能贏得戰略主動,乘勢而上,事業迎來大發展;抓不住或者錯失發展機遇,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逐漸落後,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還存在?在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作出這一基本判斷有著重要依據。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大國之間發生戰爭必將遭到全世界人民反對;解決各種世界性難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我國擁有解決世界性難題的強大能力和資源,作用不可替代;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求合作、謀發展仍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願望;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發展,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我國在其中有著重要一席之地;我國市場的吸納能力、消化能力獨一無二,各國都想在我國尋找發展機遇。因此,時與勢在我們一邊。

(57)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新的內涵。從經濟方面看,可以概括為五個新機遇。

一是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新機遇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交匯融合。只有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構建起面向未來的經濟結構。

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帶來新機遇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就會被卡脖子、牽鼻子。必須堅持自主創新、自力更生、奮起直追,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和優勢。

三是深化改革開放帶來新機遇

我國經濟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到世界經濟大海中去搏擊。要把改革之路走得更快、開放之門開得更大,以改革開放新突破帶來社會生產力大躍升。

四是加快綠色發展帶來新機遇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國期待我國發揮引領作用。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既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又拓展這個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發展空間。

五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帶來新機遇

當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處於重要時期,我國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全面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樹立機遇意識,調動和運用好國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世界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失去了機即是危。要防微慮遠、謀定後動,做好萬全準備,同時善於學會利用危機,在應對危機中創造機遇,化危為機,轉危為安,變外部壓力為發展動力。

要保持戰略定力,把我國發展壯大作為最大機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堅定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宏偉目標不斷前進。

【甘南法院黨建學習專欄】如何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期《綱要》給您答案

來源:《人民日報》

音頻來源:學習出版社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