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如果體檢發現血脂高,不管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往往醫生首推的是調整飲食。

那麼,血脂高了以後,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好呢?

說起降脂飲食,很多人都覺得只要少吃脂肪就好。雖然高血脂從字面上理解,好像是血液裡的脂肪含量太高了。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也不會有很多人血脂降不下來了,因為只要少吃油脂就行了。

其實,人體內的脂肪來源,不僅僅是食物中的脂肪,還包括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只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中的一種或多種吃過量了,然後體力勞動少或者運動不足,身體消耗的少,就會能量過剩。這些過剩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

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不過光知道這些,生活當中還是很容易陷入誤區,因為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食物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會同時存在食物中。接下來看看降脂過程中會遇到的三大誤區。

誤區1:植物油比動物油好,拒絕吃動物脂肪

很多人見到肥肉立即躲閃,覺得吃動物油脂對高血脂不利,就再也不吃了。其實,動物油和植物油都可以吃,而且動物油更符合人類的基因發展的特點。動物油脂中,特別是深海魚類的脂肪則更佳,其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控制高血脂。

那麼,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吃植物油總行了吧?可以吃,但要注意“質”和“量”。人類早期是以ω-3為主要的油脂,現在突然變成了以ω-6為主的植物油,比例失衡,造成體內更多的炎症因子,更容易出現血管的損傷。也就是說,植物油不能過量,同時油脂的質量也很重要。

有些包裝食品的配料表裡會出現“氫化植物油”的油脂,這種油脂是將食用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通過加氫硬化而成的固態油脂。因為在加工過程中脂肪酸的空間結構改變,成了反式脂肪酸。

吃過多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會引起肥胖,促進血栓形成,對精子的活躍性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降低記憶力,尤其對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不利影響,且這種影響會延續終身等健康問題。

平時常見的蛋糕、餅乾、麵包、爆米花、炸薯條、巧克力、奶茶、冰淇淋等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少買少吃。如果是有食品包裝袋的,可以看看包裝袋上的食品標籤,只要是出現植物氫化油、人造黃(奶)油、人造植物黃(奶)油、人造脂肪、氫化油、起酥油、植脂末等,都屬於反式脂肪酸。

總之,關注油脂的攝入量,還要關注油脂的質量。

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誤區2:精米精面不好,多吃雜糧可以降血脂

有些人平時炒菜很注意控制油量,肉吃得也不多,聽說吃雜糧有利於降膽固醇,所以就將白米換成了燕麥、蕎麥等,天天喝雜糧粥、吃雜糧飯。其實,雜糧裡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過多也不利血脂的控制。人體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生成甘油三酯,時間長了也會造成高血脂。

不只是主食類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其實很多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比如芋艿、山藥、土豆等都是富含澱粉的,不是說白米、白麵少吃就夠了,而是所有含碳水豐富的食物,都要控制好量。

誤區3:吃肉不利於控制血脂,能不吃就不吃

像五花肉、肥牛、肥羊、動物內臟等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確實是需要少吃點。因為1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能量是4千卡,而1克脂肪的能量是9千卡,所以很多醫護人員、營養師等健康工作者建議血脂異常的人少吃肉,其實是建議要控制好脂肪的攝入量。人體能量過剩的話,容易造成肥胖、三高等問題。

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但是,如果肉類攝入太少,還會造成機體蛋白質、膽固醇、磷脂等營養素攝入不足。而蛋白質、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是高密度脂蛋白的構建材料,要是攝入的不夠,製造高密度脂蛋白的原材料就會不足,這就容易造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偏低的情況。

想要降血脂,不是說什麼東西都不能吃,而是首先要保證營養供應到位,該吃的要吃夠。

人的身體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體,需要各種營養物質,不能只關注血脂指標是否達標,而忽略了其他身體健康的需求。

擁有一種新的營養學觀念,不僅可以看懂血脂問題的根源,跳出各種飲食誤區,還能定製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案,科學、有效地降低血脂,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BTV養生堂專欄,聯合北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夏萌出品的指導課——《吃的健康/解碼血脂》已經上線,指導課專門針對高血脂、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對營養學感興趣等人群定製。

點擊下方專欄卡片,即可訂閱或試聽~

專欄

吃的科學/解碼血脂

作者:BTV養生堂

49幣

5,169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