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思政“金课” 培育时代新人——记六盘水师范学院张颖娟

张颖娟,六盘水师范学院一名80后思政课女教师,重庆大学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张颖娟常说,“上好思政课,除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广博的人文历史知识外,自身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行。”为了上好思政课,她除了练好教学基本功外,对每一堂课都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用学生能接受的思维和方式走进他们的心里,唤起情感共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回忆儿时梦想 与教师职业的不解之缘

“因为选择,所以坚持,我一直没有后悔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在谈及为什么选择教师这条路时,张颖娟笑了笑说,“儿时总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女孩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在阳台的门上挂块小黑板,搬两张桌凳,拿本教科书就开始‘上课’了,童年的游戏带给我无限的乐趣……长大后,童年的记忆慢慢被淡忘,直到高考之前也没在志愿表上填上任何一所师范大学……然而阴差阳错,非师范专业的我却在毕业后成了一名大学老师。”

由于是非师范专业出身,刚开始,张颖娟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恐惧,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害怕误人子弟。

张颖娟回忆,至今还记得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课前的那个晚上,激动得一晚没睡着,忐忑不安地彻夜难眠。上讲台后感觉全身都在发抖,尴尬地和学生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最后是硬着头皮把之前准备的讲稿内容很不通畅地背了下来,勉强撑过了一节课。“感谢同学们用一颗包容的心包容我课堂上的失误和不专业,是同学们用肯定的眼神让我在讲台上找到了自信。”看到同学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张颖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张颖娟说,“我将继续努力,做得更好,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们,希望能对他们的学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迪和帮助。”

解读战“疫”形势 让思政课充满家国情怀

“2020,爱你爱你,这本是一个充满爱意的美好数字,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份爱增添了几分悲壮和沉重。在疫情防控中,全国人民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真正用实践检验了初心和使命。这场疫情阻击战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格局上......”结合当前“役”情形势,张颖娟在“停课不停学”思政课堂上以丰富的内容、创新的手段、轻松的方式,将一堂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思政课,用牵动全世界的疫情故事讲了出来,整堂课慷慨激昂,生动感人,充满了爱国情怀。

张颖娟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懂得学生的心理感受,知道学生的情感需求,她的课总能点燃激情,让整个课堂充满青春活力。她常常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主,经常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疫情期间,虽然师生天各一方,但她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轻松活跃的气氛。学生卜石秋在讨论中说,“张师讲的疫情思政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这场疫情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多难兴邦’,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年轻人的责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我们强大的祖国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学生钟双娣说,“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勤奋学习,锻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在这场严峻的战疫中,不信谣、不传谣。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青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张颖娟在每次上网课前总会提前将教学清单和录制好的慕课推送到平台上,让学生们先观看慕课,课堂上再针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喜欢。张颖娟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线上教学就是一个试金石,虽然说不能像面授那样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却能够通过加强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张颖娟的思政课,始终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总能融入青年的精神血脉,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打造一流课程 使思政课更具育人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打造思政“金课”,是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人才保障和思想保障,也是切实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一流大学的号召,贵州省拟于2017年在高等学校立项建设一批一流团队、一流平台、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建设和培育项目,以支撑一流大学的建设。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层层比拼,张颖娟申报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贵州省2017年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六盘水师范学院共立项4项,其中两项建设项目,两项培育项目)。立项后,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成员开展建设,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努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课程改革;修订了大纲;修订完善教案、课件;她作为主持人获得了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立项,获六盘水师范学院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立项;发表教改论文若干;撰写了教学案例集和实践教程两本教材的初稿;制建了慕课,并在疫情期间投入使用。

张颖娟回忆,在制建慕课过程中,从知识点的拆分,到搭建课程框架,到撰写脚本,再到录制……过程非常艰难,无数次抓狂到想要放弃。然而也是因为有了前期的准备,面对当前的疫情,老师们不再慌乱,纷纷变身“网红”,为学生们上起网课来也显得较为轻松自然了。

张颖娟说,“在落实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过程中,尽管还有许多不足和遗憾,但最艰难的部分总算完成了。感谢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辛勤付出和全程参与,整个项目才得以顺利实施。同时,也感谢这段经历,让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我将不懈努力,依托贵州省一流课程项目和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4”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我校思政金品课程,并冲向全省、全国。”(王良豪)


打造思政“金课”  培育时代新人——记六盘水师范学院张颖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