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弟子,从杀害同门,到欺师灭祖,最后竟然还当上了丞相

说起荀子,大家应该都知道,一篇《劝学》众所周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等名言更是老少皆知。

而荀子更是有三位名声在外的弟子,这三位都成就颇高,韩非子,李斯,张苍,而今天这个杀害同门,欺师灭祖的人正是李斯。

热衷名利,不择手段

战国末年,李斯生于今河南省上蔡县 ,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官吏 。史书中记载了李斯年轻时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

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

从这看出来李斯热衷名利,不择手段的本质,也为他日后杀害同门,欺师灭祖定下基调

荀子弟子,从杀害同门,到欺师灭祖,最后竟然还当上了丞相

李斯

争夺地位,陷害韩非

韩非子,和李斯原来共同在荀子门下求学,韩非子去的早,而李斯晚,韩非才华出众,深受荀子喜爱,李斯也不得不叫一声师兄,李斯入秦以后,为秦始皇提出许多重要建议,深受其中,而韩非入秦以后,这个情况发生了改变,韩非,儒法兼修,能力也比李斯强,渐渐受到秦始皇器重,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斯联合上卿姚贾,陷害报复韩非,导致韩非入狱,而后在秦始皇还没决定如何处理韩非之时,李斯进入监狱假装秦始皇之命,给了韩非一副毒药。

荀子弟子,从杀害同门,到欺师灭祖,最后竟然还当上了丞相

李斯与韩非

欺师灭祖,焚书坑儒

在李斯渐渐在秦国升上高位以后,曾去 已经隐居在楚国兰陵的荀子哪里,假装看望老师,实则炫耀自己当今的成就,李斯与荀子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李斯说道:秦国之所以强大在于“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意思是说秦国之所以强大,与道德仁义无关,在于实用只要能为秦国取得利益,那秦国就会去做。

而荀子回答说:“汝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故曰:凡在于军,将率末事也。秦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所谓仁义之兵也。

今汝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荀子的意思是说 李斯所说的国家运用实用主义,是没有价值原则的实用主义,而仁义道德的价值原则以及在政治上给国家带来的治理效应(“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才是真正的根本国家的人民在仁义道德之下的生活值得守护,这个国家的人民才会勇于保护这种价值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而不是平时糟糕的统治,以国家的利益而强迫人民去做牺牲。可见,荀子教训李斯的这段话中体现了荀子的道理并抓住问题的根本所在

而荀子的理念也与“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相符合。

而李斯并不理解,也没有真正理解荀子所代表理念的精神,而崇尚一切以利益为重的实用主义。

于是在秦始皇

三十四年,当博士齐人淳于越提出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时。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而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便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焚书”。

荀子弟子,从杀害同门,到欺师灭祖,最后竟然还当上了丞相

李斯死前

再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与赵高,一起陷害公子扶苏,扶持秦二世胡亥上位,最终被赵高陷害,诛灭三族。

不知道大家对李斯这个人怎么看?

参考史料:1.《史记》2.《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