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後備豬飼養管理技術及要點

加強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提高後備母豬利用率和降低死淘率,

最大限度的降低飼養成本,確保健康、合格的後備母豬轉入基礎群。

範圍

適用於所有豬場的隔離舍和配種區。

引種前的準備工作

制定合理的引種計劃。按照後備豬利用率 85%計算,豬場每月引種後備豬

數為(基礎母豬數*年更新率)/12/0.85。

衝欄消毒。做好後備豬入場前的衝欄消毒工作,儘量做到全進全出。

物資準備。依據季節提前準備好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溫的生產物資,如夏季

的噴霧降溫裝置、牛角風扇或滾動風扇、遮光網等,冬季的帳幕、保溫燈、屋中

屋、煤爐、煤球等。採血檢測重大疫病,括豬瘟、口蹄疫、偽狂犬、藍耳等,抽檢比例不低

於引種數的 10%,確保健康的種豬調入隔離舍。

進豬。運豬車到出豬臺後要進行全面嚴格消毒,夏天可帶豬消毒後卸豬,

運輸人員嚴禁進入出豬臺。

引種到場 1 個月內的飼養管理工作

飼餵。進豬後應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 Vc 等抗應激藥物 2-3 天,進豬當餐

不喂料,保證充足的飲水,第二餐喂正常料量的 1/3,第三餐喂正常料量的 2/3,

第四餐開始自由採食。每天至少飼餵 3 餐,料種為後備 313 料,150 天齡(總天

齡,下同)前料量應達到 2.5kg/天。

調欄。後備豬進入隔離舍後,進行強弱分群,同時確保合理的飼養密度,

並實行掛牌管理。掛牌目的是為了針對不同豬群有目的性地進行保健。

馴化將生產線上正常淘汰的高胎齡母豬按引種數 3-5%的比例調入隔離

舍,通過(1)混群飼養進行馴化,每欄使用 1 頭,馴化 5-7 天;(2)一起放運

動馴化,運動次數不少於 3 次;(3)高胎齡母豬糞便進行馴化,即將糞便摻入後

備豬飼養欄中,每天 1 次,5-7 天。高胎齡母豬使用過後直接從隔離舍淘汰(有

疾病風險的不做馴化)。

免疫和保健

依據引進種豬的生長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營養調節,生長緩慢、皮毛粗亂的

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營養性添加劑,如魚肝油、複合 VB、魚粉等。

根據引進種豬群健康狀況,制定西藥和中草藥保健方案。後備豬可每月做

全群的中藥保健,以清熱解毒類藥物為主,以保證後備豬的健康度。西藥保健後

要添加 3 天營養性藥物調理。所有的藥物保健使用專用飲水桶或拌溼料的形式進

行,加藥之前要有控水、控料時間。

做好每批次引進後備豬的免疫計劃,免疫前核對豬群信息,並做好免疫前

後抗應激工作(免疫前 2 天,免疫後 2 天),做好突發情況的應急補救措施,嚴

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疫苗的免疫工作,並做好相關記錄,存檔管理。如特殊豬群

推遲免疫,需做好跟蹤記錄,恢復後及時補免。

免疫和保健記錄要及時、準確,詳細記錄每批次後備豬不同疫苗的計劃免

疫時間和實際免疫時間,計劃保健時間和實際執行時間

飼餵模式及料量

後備豬在 210 天齡前採取自由採食模式.料量最高不超

過 3.5kg/天,準備配種 3 周前限制性

飼餵,料量以 2.0kg/天為宜,最高不超過 2.2kg/天;配種前 7-10 天開始優飼,採

用自由採食模式,料量不低於 3.5kg/天,

後備豬 210 日齡時依據後備豬體況,偏瘦偏弱的豬隻集中飼養

保證配種前種豬膘情適中,達到 3 分膘左右,切忌太瘦或太

肥。優飼期間,可以額外添加 VA、VD、VE 等維生素。可通過拌溼料的方式提

高採食量。

後備豬進場後及時建立檔案卡,詳細填寫種豬原始耳號、來源、品種、出

生日期等信息。免疫信息由於是按批次免疫,可不標註具體信息,但需要標註批

次信息,方便調檔查詢。

規範後備豬情期跟蹤記錄,清晰記錄種豬發情日期、發情情況、計劃開配

日期等信息。情期跟蹤可使用記錄本,便於統計發情率和配種計劃,同時標註於

檔案卡上,便於分類管理發情豬與非發情豬。

誘情。達到 160 天齡以上,可以將公豬趕到大欄與後備豬親密接觸。誘情

公豬選擇以性慾良好、經過調教的 10 月齡以上年輕公豬為主,並且多頭輪換使

用,誘導發情,提高後備豬發情率。誘情公豬平時單獨飼養,提供合理營養,可

適當採精確保性慾。

運動。做好後備豬運動計劃,運動前不同欄做好標記,可使用不同顏色噴

霧區別,運動回來按標記放回原欄。確保每週 2 次運動(新建豬場最少保證每週

運動 1 次),每次運動 30-45 分鐘,促進肢蹄發育,提高豬隻健康度,有利於正

常發情。6 月齡以上的母豬在有人監視的情況下可以放公豬進行追逐,公豬運動

不超過 15 分鐘。運動完後,做好運動記錄。

後備豬達到 5.5 月齡時,隔離舍負責人於每次餵食操作後,在豬隻站立進

食時開始查情,先以肉眼觀察,外陰發紅、發腫的再做進一步檢查,手觸外陰,

查看粘液情況,結合靜立反射情況,綜合判斷後將查情信息標註在記錄本上和檔

案卡上。

合理劃定隔離舍、後備舍欄舍,分批次以周為單位將發情豬挑出集中飼養,

劃分發情區和非發情區,對不發情豬隻進行集中的綜合處理。

調入生產線前的重大疫病檢測

後備豬 225 日齡時採血檢測重大疫病,如豬瘟、口蹄疫、偽狂犬、藍耳,抽

檢比例不低於引種數的 10%,確保健康的種豬調入生產線。

及時將差豬分類挑出單獨飼養及治療護理,減少後備豬淘汰。

青飼料的使用。各場可因地制宜種植青飼料併合理使用,每次添加量不宜

過大,使用前清洗。

做好夏天防暑降溫工作。夏天通風不良,溫度過高對母豬發情影響較大,

會造成延遲發情甚至不發情。

對欄舍進行衝欄消毒時,選用酸性消毒劑,減少對豬隻蹄部的損傷。

新建豬場建議隔離舍欄舍設計為大欄,便於日常管理,同時對豬群運動,

促發情也有好處。

後備豬開配要求

後備豬配種原則上不低於 8 月齡,體重不低於 140kg,已經正常發情 2-3

次,3 分膘情,體長不低於 128cm,胸圍不低於 120cm。不得人為推遲配種天齡

和降低體重,確保在 8-9 月齡內的配種比例和成功率,減少 9 月齡以上後備豬存

欄,降低飼養成本。體長是指母豬自然站立時(四肢直立,骸下線與胸下線同一

水平線),從兩耳根中點連線的中部起,用捲尺沿背脊量到尾根的第一自然輪紋

為止。胸圍指在肩胛骨後緣用捲尺測量胸部的垂直周徑,捲尺鬆緊度以自然貼緊

毛皮為宜。

對於 8 個月齡以上,體重達標的後備豬,只要發情明顯、粘液多,並且保

證優飼 5 天以上,即使沒達到 2 個情期,也可以視情況參加配種。

新開豬場或後備豬存欄較多的豬場(胎次更新)等特殊情況下,場部做好

配種計劃,部分後備豬可提前至 7.5 月齡配種,體重不得低於 140kg,且上報分

公司技術小組備案和監控。為確保新場配種均衡,部分後備豬可適當延長配種天

後備豬配種關鍵點

待配母豬優飼。自 220 日齡開始,以周為單位,將發情母豬挑出來集中飼

養,先適當限飼,2.0kg/頭/天,限飼 7-10 天,再在配種前進行自由採食,想方

設法提高母豬的採食量,可添加檸檬酸,每天拌 4 次溼料,適量補充 VA、VD、

VE 等維生素,保證後備豬有 10 天以上的優飼時間。

適時配種。多注意外陰變化和粘液情況,綜合考慮發情狀態,不單以靜立

反射為準。為防止公豬疲乏和保持待配母豬興奮度,每配一排輸精欄母豬可更換

一頭公豬。

配母豬由全體配種員共同決定是否參配。失配母豬及時填寫失配母豬記錄表,以

便跟蹤。

對於 8 個月齡以上,發情狀態不怎麼好,又即將超期的後備母豬,若體重

達標,發情明顯、粘液多,且保證優飼 5 天以上,可及時配種,配前注射一支促

排,並在檔案卡上記錄配種時狀態。如果配種後第一個情期沒有返情,可利用 B

超加強配種後 30 天左右的妊娠鑑定。

後備母豬不發情處理

對於 7 月齡仍沒有出現一次發情的後備母豬採取集中飼養和系統處理,按以

下方式依次處理:①飼餵青飼料;②飢餓或優飼;③發情母豬刺激;④公豬追逐;

⑤車輛運輸;⑥死精刺激;⑦並欄飼養;⑧上述方法綜合使用後仍不發情的母豬

用激素處理。方法為:參照上個發情日期,以 21 天計算下個發情日期,在下個

發情日期前 5 天注射 PG600,發情即配,配種時可加註一針促排。利用 B 超加

強配種後 30 天左右妊娠鑑定。

後備母豬淘汰標準

原則上經過處理措施 9 月齡仍未見 1 次發情,或超過 11 月齡仍未配種的

後備母豬堅決淘汰。

由於各種原因失去種用價值的後備豬堅決淘汰,如外陰小、外陰上翹、

瞎乳頭、有效乳頭少於 6 對等。

養過程中患上嚴重疾病,經過治療 2 個療程不能痊癒的後備豬堅決淘汰,

如漸進性消瘦、肢蹄病、癱瘓等

這些為後備豬參考指導書,以為多家養殖場及養殖小區作為作業指導書,並進行場內推廣。

關於後備豬飼養管理技術及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