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再次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觸底反彈”,青島工業“拐點”來了?

3月18日,工信部發布“2020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擬入選名單公示”,長春、合肥、廈門、青島、洛陽、株洲、廣州、榮昌、自貢、深圳等10個市(州)入圍(排名不分先後)。

時隔兩年,再次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觸底反彈”,青島工業“拐點”來了?

這是時隔兩年(2018年、2019年),青島再度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榮譽的背後,折射的是青島工業正在進行著的涅槃之旅。

工業是青島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青島GDP中的比重一度高達60%,形成了實力比較雄厚、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曾經創造了“上青天”的輝煌,誕生了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五朵金花”。

但因為沒有及時抓住消費市場和整體產業轉移的機遇,也沒有跟上IT、網絡設備、移動互聯網、社交平臺等幾波信息化產業發展的浪潮,青島產業更新蝶變逐漸滯後於時代發展,內生力、競爭力明顯不足,在全國製造業版圖中的位置已經不那麼耀眼,工業對GDP的強支撐逐步減弱。

到2019年下跌至26.9%,已經低於30%的警戒線,對全市GDP貢獻率僅為13.9%。求變,是唯一出路。

為重振製造業,青島發起“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力促高端製造業與人工智能融合共生,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連續兩年的持續發力,已經收到了明顯效果。

2020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擬入選名單觀象山製圖序號市(州)1吉林省長春市2安徽省合肥市3福建省廈門市4山東省青島市5河南省洛陽市6湖南省株洲市7廣東省廣州市8重慶市榮昌區9四川省自貢市10廣東省深圳市注:按行政區劃排列,排名不分先後。

一系列數據表明,青島工業正在“觸底反彈”,迎來“拐點”。

01 逐步走出低谷

青島的工業,有太多輝煌的過去。作為中國最早開啟工業化的城市之一,工業始終是青島的立市之基。

享譽全國的“上青天”輝煌了近半個世紀。2010年,青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大關,成為全國第九個工業“萬億”城市,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和廣州。

時隔兩年,再次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觸底反彈”,青島工業“拐點”來了?

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也標誌著青島經濟綜合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數據顯示,在青島工業高速增長的那些年,青島GDP也實現了高速增長。

“十一五”期間,青島工業總產值從5001億元增加到11614億元,增長了132%。同期,青島GDP從2576.95億元增長到5350.69億元,增長了108%,在全國的排名穩居第10位,其中,2008年排名第9位。

“十三五”期間,青島製造業走了“下坡路”,GDP增速也明顯下滑:GDP從8658.57億元,增加到12400.56億元,增長了43%,增速遠低於“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青島在全國的排名從2015年的第12位,滑落到2019年的第14位。

2018年,山東開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試區三核之一,青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為重振製造業,青島創新路數打法,堅持平臺思維、生態思維,運用市場的邏輯、調動資本的力量,建體系穩增長,抓技改促轉型,強創新增活力,聚資源優配置,搭平臺建生態,全面發起“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建設“7+N”產業體系、“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膠東經濟圈產業一體化發展生態,提升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發展,工業經濟運行實現平穩增長、提質增效。

效果立竿見影。數據顯示,青島工業增加值“觸底反彈”:從2019年的3159.8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268.38億元,淨增了108.52億元,一舉扭轉了連續多年的下滑走勢,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2019年的13.9%上升到2020年的16.5%,上升了2.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2019年的0.6%,大幅上揚至2020年的5.5%。

可以說,2020年,青島GDP能夠重回第12位,工業居功至偉。

02 “裡子”正在向好

一直以來,青島只能算是工業大市,還算不得工業強市。

即便是在峰值的2015年,青島工業總產值高達18019億元,但當年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僅為936.56億元,與騰訊一家企業的年利潤額大體相當(933.10億元)。

時隔兩年,再次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觸底反彈”,青島工業“拐點”來了?

“十三五”的前四年,青島規上工業利潤總額一路下滑,從2015年的936.56億元,下滑至2019年的476.58億元,四年間下降了一半。

利潤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工業規模的大幅下降。青島工業總產值由2015年的18019億元下降至2018年的11389億元(2019年、2020年數據未發佈),三年間下降了37%。

這是青島“騰籠換鳥”、去產能必須承受的陣痛。陣痛過後,青島工業正在迎來新生。

時隔兩年,再次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觸底反彈”,青島工業“拐點”來了?

“新經濟”加速成長。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7年的25.8%提高到2020年的32.6%;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7年的30.3%提高到2020年的31.4%;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10%。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7年的2039家增長到2020年的4396家,其中2020年一年就增加了567家。PCT國際專利年申請量由2017年的761件增長到2020年的1755件。其中,2020年一年就增加了374件,提前超額完成2022年1100件的目標。

打造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形成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是青島作為引領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三核”之一的建設目標。

三年來,青島新舊動能轉換強勢推進,成效初步顯現,從質量結構、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

一個很有說服力的數據是青島工業企業利潤的止跌回升:規上工業利潤總額由2019年的476.58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531.6億元,一年間增長了55億元,增長12.4%,一舉扭轉了下滑勢頭。

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177.8億元,增長2.1%;股份制企業利潤353.7億元,增長18.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178.4億元,增長3.3%。

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推動了工業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變。青島工業逐步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加速轉變,內生力正在不斷增強。

03 關鍵在於投資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增長。青島工業曾經的高增長是建立在高投資基礎上的。近年來,青島工業規模和增速的下滑,投資不足是直接原因。

時隔兩年,再次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觸底反彈”,青島工業“拐點”來了?

1985-1992年,青島工業投資年均增長達38.9%。本世紀以來,青島工業投資再掀高潮。其中,2004年,青島工業投資增速高達驚人的57.8%。

2016年,青島工業投資總量達3512億元,連續四年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比第二名長春市多出1092億元;在省內,比第二名的濰坊市多出647億元。

但2017年以來,青島工業投資增速明顯下滑。2019年,是一個拐點。這一年,青島工業投資增長20.2%,增速創6年來新高,一舉扭轉了2017年至2018年三季度連續21個月下降的頹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改造投資的大幅增長。

技術改造是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後產能,是實現內涵式發展的投資活動。

可以說技術改造投資是存量工業提質增效的“加速器”。青島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增強企業技改意識,通過技術改造提升競爭力,使全市存量工業快速向中高端發展。2019年,青島工業技術改造增長29.7%,增速創10年來新高。

這些投資陸續轉化為產出,成為2020年青島工業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實現反彈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這一勢頭沒能得到很好的延續。2020年,青島滾動調度的208個投資過5億元工業項目總投資3412.8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555.21億元,規模不算大。

從增速看,2020年,青島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6%,比整體增速低了一半,拖了後腿。同年,無錫二產投資增速為13.3%,寧波二產投資增速為10%,遠高於青島。

時隔兩年,再次入圍這一國家級榮譽!“觸底反彈”,青島工業“拐點”來了?

青島將2021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就是要把握重點、找準“穴位”,用實打實的項目建設開局起步,提振信心,宣示決心,培植城市未來。抓好工業投資是關鍵的關鍵。

近期,青島發佈了2021年市級重點項目,共包括重點建設項目200個,計劃總投資5050.2億元;2月26日,計劃總投資2984億元的270個項目集中開工。

項目不少,但仔細對照項目清單就會發現,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的產業類項目,尤其是工業項目數量偏少,能給予青島未來的支撐力不足。

可見,經過不懈努力,青島工業經濟已經逐步走出低迷,主要指標明顯好轉,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內生力不斷增強。

事實證明,青島工業走的這條迭代之路是對的,應當繼續走下去。如果能乘勢而上,假以時日,必能有所成,工業經濟一定能重新成為青島名副其實的立市之本、興市之器、強市之基。

作者|沈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