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讀詩詞:可憐青年亦可恨

世面上講詩詞的人不少,多為風花雪月、兒女情長。但別忘了,歷史還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哲理詩、詠史詩、

詠事詩。這些詩詞裡的智慧都是現代人開創事業、成就自我的經驗寶庫和精神源泉——管理者讀詩詞 15。

每到五四青年節,總有前輩鼓勵青年,也總有青年振振有詞地發出要迎頭趕上的誓言。

但在平常的日子裡,卻也有前輩不像前輩的樣子,青年也不像青年該有的樣子。

管理者讀詩詞:可憐青年亦可恨

五四想要與之決裂的傳統,說到底,就是明清近600年的腐朽、陰暗的沒落帝國的政治與風氣。現在的中國人可能難以想象那時的社會有多麼陰暗。但從留下來的文獻來看,那時有些讀過點書的青年,活得的確是猥瑣。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可能沒有比這兩句詩更能概括那時小文人的慘狀了:既瞧不起別人,也說不出什麼叫別人瞧得起自己的理由。這是清朝書生黃景仁的自況。

小黃少年時文采飛揚,但在科舉上卻一“試”無成,於是決定“北漂”。然而到北京以後他也沒有混好,放浪形骸,貧病交加,人到中年就走了,只留下一堆寫得不錯的詩稿:書生愛情失敗,於是“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感傷至極;書生無所事事,於是“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無聊至極;書生生性自負,於是“忽然破涕還成笑,豈有生才似此休”,空傲至極;書生養不起家,於是“全家都在風聲裡,九月衣裳未剪裁”,寒酸至極。書生沉醉將死,於是“綠酒無緣消塊壘,青山何處葬文章”,潦倒至極。

管理者讀詩詞:可憐青年亦可恨

當然,最說明問題的,還是他19歲上寫的那首七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雜感)

他也想象著自己如春鳥秋蟲一樣,生來就要“作聲”。但在全社會都沒有方向感的“康乾盛世”之下,他找不到奮鬥方向,也找不到人生意義。這樣的生存狀況,正是五四想要改變的——五四的青年,嚮往天下大勢,關心國家命運,為整個社會後來的變化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管理者讀詩詞:可憐青年亦可恨

然而在各種機構裡、企業裡,現在仍時而見到小黃那樣的青年。他們有點小才,但一方面自己吃不得苦,耐不得埋頭苦幹的寂寞;另一方面總是抱怨社會虧待了他們,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向往著像網紅一樣的出人頭地的機會。

人們在讀黃景仁的詩的時候,還會因為他的確生錯了時代而產生同情,但在看到現在這種青年的行為時,只能為他們“既無武備擒戎虜,又乏文章騁國才”而發出嘆息。像這樣的“後浪”,真的遠遠追不上五四的“前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