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了!學區房,終於要涼了?

文|凱風

學區房的利益盤子,終於動了。

01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出臺新政,宣佈實行“多校劃片”入學和“六年一學位”

根據新規,新購房者子女入學,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而一個學區房,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登記入學學位。

這意味著,繼海淀、東城、朝陽等教育大區之後,北京最後一個教育強區宣佈實行多校劃片和六年一學位。

作為準“央區”之一,西城區坐擁眾多部委機構,名校林立,堪稱教育高地中的教育高地。


前幾年,這裡曾因“11平方過道學區房掛牌150萬”、半地下室學區房賣出1050萬天價等新聞引發廣泛關注。


動真格了!學區房,終於要涼了?

在過去,一個小區對應一所學校,只要能買到名校對應的學區房,100%可以入讀名校,即便是過道房、地下室都會引起瘋搶,這正是學位房熱度高居不下的原因所在。

如果多校劃片順利推進,一個小區不再僅僅對應一所學校,而是包含名校和普通學校在內的多所學校。

那麼耗資上千萬買的學區房,未必再能百分之百進入名校,反而有可能被分配到普通學校,那麼學區房的不確定性陡增,投資名校的熱情必然隨之下降。

這無疑觸動了巨大的利益盤子。

對於一個名校雲集、均價早已破10萬的核心城區來說,西城區能推進“多校劃片”和“六年一學位”,其信號意義非同一般。

這恰恰說明,北京對學區房真的要動真格了,這對其他城市無疑將形成明顯的示範效應。

02

學區房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這背後的邏輯並不難理解。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就近入學”政策,一個小區對應一所學校,由於名校資源相對稀缺,與名校相對應的小區價格必然水漲船高,這正是“學位房”熱度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單校劃片,說到底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想要進入西城區的北京實驗二小,或者廣州越秀區的東風東小學,或者深圳福田區的荔園小學,只要買到與學校匹配的學位房即可,只要資金充裕,可謂0風險。

由於學位房溢價的存在,這些區域房價明顯高於周邊非名校板塊。數據顯示,同一地段,

學區房相比於非學區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價,部分名校的學區房溢價超過30%。

動真格了!學區房,終於要涼了?

多校劃片,有望改變這一邏輯。

多校劃片之下,一個蘿蔔將會對應N個坑。同樣一套學區房,有可能分配到名校,也有可能分配到普通學校。


如果“學區”之內,恰好有首屈一指的一流名校,也有對應城中村的“村小”,那麼“多校劃片”之下,學區房價格有可能面臨斷崖式調整的風險。

當然,在個別一線城市中心城區,優質學位資源雲集,不同學校之間的實力差距並非如此懸殊,學區內名校雲集,學區房的價值仍能得到維持。


然而,“多校劃片”的存在,勢必攤平學位房價格,對一流名校形成明顯的利空,而對普通學位房則帶來一定利好。

可以說,入學風險的存在,讓學區房充斥著不確定性。

03

這些年,學區房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

這其中,最主要的風險當屬學區資源重新分配的風險,除此之外,還存在政策變動、城市中心轉移等風險。

其一,學區資源重新分配的風險。

北京正在推進的“多校劃片”,意在為全國義務教育改革做出可行探索。事實上,教育部已經連續多年發佈通知,要求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

雖然短期內,多校劃片必然面臨既得利益的阻礙,很難迅速複製到全國。但多校劃片,已是大勢所趨,連作為教育高地中的教育高地的北京西城區都能大刀闊斧推進,遑論其他地方?

其二,政策變動的風險。

學區房背後存在的教育溢價,這一溢價錨定於名校,有賴於教育政策的穩定性。一旦教育政策頻繁變動,那麼學區房的教育溢價也會隨之變化,風險陡然增加。

這幾年,恰恰是教育政策變動最為頻仍的幾年。去年,蘇州工業園區在樓市調控壓力下,將“五年一學位”調整為“九年一學位”,學位鎖定期突然從5年變成9年。

深圳有城區也在學位壓力之下,改變過去“對口入學”的規則,羅湖某名校甚至試圖出臺“住房面積50平以下限制入學”的政策。


雖然最後只是虛驚一場,但這無疑發出警醒:政策變量,已經成了學位房的重要影響因子。

其三,城市格局洗牌的風險。

改革開放40多年,經濟一日千里,每個城市都在擴張,新城區拔地而起,城市中軸線一再發生變化,這必然對學區房格局形成挑戰。

過去坐擁教育、醫療、交通、商業等優勢的老城區,無法避免日益老化的命運,雖有“舊改”加持,但前景勢必受到影響。(參閱《中央再提老舊小區改造,影響有多大》)


雖然教育優勢一時不會消失,但隨著城市政務區和商務區的不斷轉移,城市人口向新區或新中軸線的轉移,城市的白領和金領群體也隨之而轉移,從而形成新的教育高地。

畢竟,任何區域的教育,都是由人來決定的。白領金領群體聚居之地,教育質量一定不會差。

04

那麼,還要不要投資學位房?

這個問題,答案並非“是”和“否”如此涇渭分明。學位房到底還能不能投資,關鍵要看投資的是什麼樣的學位房。

其一,投資單個學位房,不如投資擁有優質教育資源聚集的區域。要知道,優質教育資源往往都聚集於中心城區,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教育強區,這些區域名校雲集。不管是單校劃片,還是多校劃片,都不會過度影響學區房的價值。

其二,在學區房選擇上,老破小優於老破大。許多老城區的舊房子,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學位。買學區房投注的是優質學位溢價以及稀缺教育的升值空間,並非房子本身。相比於老破大,老破小反而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其三,跟著白領和金領群體走。


一個地方的教育是否優質,與學校的底蘊有關,也與家長和社區的氛圍有關。白領和金領群體聚居之地,學區質量普遍存在向好的發展優勢。


所以,一些政務區或商務區的準學位房,性價比反而高過老城區的傳統學位房。


其四,擴大護城河,不要只盯學區房一個概念。無論是租售同權,還是多校劃片,都將是改革的大方向,學區房本身的溢價效應必然不及過去那麼堅挺。


加上“六年一學位”甚至“九年一學位”的鎖定效應,學區房的流動性必然隨之收縮,這時單純只具備學區房概念的房子,抗風險能力就難以高估。


不確定性增加,沒有更深的護城河,就難以抵禦市場風險。有學區,有交通,有商業乃至商務配套的資產,才能獲得更深的護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