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不吼不叫》

大家好,今天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羅娜.雷納的《不吼不叫》。

在講這本書之前呢,我想問小夥伴們一個問題,你們見過不會對孩子吼叫的父母嗎?你是不吼不叫的父母嗎?說句實話我是哪種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會吼孩子的媽媽,還好我家有個不吼不叫的爸爸。你呢?估計或多或少,或頻繁或偶爾,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好像都做過吼叫孩子這件事。

共讀《不吼不叫》


所以這本書最開始就強調了兩個字——理解。理解什麼呢?理解父母為什麼對孩子的吼叫。沒有去責怪這些大吼大叫的爸媽。他首先表示理解,讓我們知道,每個人其實真的很不容易,當你能夠了解觀察和接受自己的時候才給我們後面的改變帶來了一些機會,如果你不會去了解,觀察,記錄和改變,你就做不到最後的那一步。有的時候吼叫是有用的,比如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

其他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用


你試過被人24小時監視著嗎?你有沒有想象過自己整天生活在監視器下面的感覺,就是你的一言一行,永遠有一個攝像機拍下來,然後把它記錄下來,我想你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走哪都被人抬著走哪都有一個人看著你,但事實上我們就是被我們的孩子,這樣監視者。

這裡有個例子是說一個醫生,他的女兒花了一幅畫,然後畫面可能很滑稽,爸爸說你這畫的是什麼?他女兒說是是早上起來的爸爸。原來爸爸每天早上起來都有點很不開心的樣子,然後叉著腿走路,女兒就全部給他記錄下來,給他畫下來,爸爸回憶想想,好像我真的是這樣子。你們有沒有試過,我們會發現孩子嘴巴里面經常說出來的話很熟悉,比如我兒子他經常嘴裡冒出來的話,包括他說話的表情、語言,我都覺得特別的熟悉,那天我老公就說這個不就是你嗎?跟你一模一樣。

現在想想是不是這樣的?

我們有時候可能真的習慣了我們在家裡扮演的形象,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樣子,但你要相信我,孩子觀察事情的能力要比大人要強很多。孩子比我們記錄準確的多,孩子就是我們的監視器,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幫你拍下來,然後記住,經常給你回放。所以知道這個,我們就能夠知道我們的言行在家裡的責任有多麼重大了,如果我們經常用大吼大叫方法來教育孩子的話,會出現的問題什麼呢?比如說注意力不集中。越是父母大吼大叫,孩子的注意力越不集中,學習遇到障礙,學習成績差,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很多是被父母吼叫帶來的,長大了以後容易焦慮,所以大吼大叫幾乎無助於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每天起床的時候都要催他啊,快點要起床啦,要遲到啦。這是為什麼呢?父母為什麼每天都要催孩子起床呢?那很多的父母可能就會說,我這樣是為了幫他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你覺得這樣做能夠幫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嗎?這樣做根本沒有辦法幫她養成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這樣做只會把他養成一個把媽媽當成一個鬧鐘,他判斷自己該不該走唯一的條件,是看我媽媽瘋到什麼程度,如果我媽媽還沒有瘋到足夠程度,那我還有時間。等我媽真的抓狂了,這時候才該走了,他一輩子都不會養成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

共讀《不吼不叫》


書裡面有一個場景,就是一個小男孩講,當父親朝我大喊大叫的時候,其實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我們回憶一下,小時候做作業的情景,我們不會做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抓狂都會對你吼,甚至罵出各種難聽的話來:怎麼這麼笨呢,怎麼笨得跟豬一樣啊,這個題目都不會跟你講了這麼多遍了。那時候你發現了沒有,我們根本就越來越慌,根本就不知道這個題目應該怎麼下手,往往我們還是不會做。抖音裡也有很多關於父母教孩子做作業的段子,我們可能當笑話來看,但我們回憶一下那些孩子的反應,是不是跟我們小時候一樣。擔心父母會不會打我,根本聽不見父母在說什麼,接下來我們來了解深層次的原因,吼叫來自哪裡?

一、遺傳

這個比較好理解,就是你父母吼你,你有了孩子就開始吼孩子

二、遷怒於人

一天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讓我們充滿怨氣,然後把這些怨氣發在誰身上你會更安全呢?弱者——孩子,逮著孩子欺負。回想一下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時候,我反省,我是真的有。這個社會上如果所有人都在沖人發洩怨氣的話,這個社會的惡性循環就會越來越嚴重。

三、吼叫和憤怒會導致虐待

我們見過很多家庭悲劇,比如我看過一個孩子因為丟了一部手機不敢回家,怕捱打捱罵,最後躲不過回家了,果然媽媽很生氣,從破口大罵到打到綁起來用皮帶抽,孩子哭著求到沒有力氣求到生命結束。甚至有些因為孩子沒有考好,就把這個孩子打死了,我們可以搜一下,很多這樣的令人心痛的例子。這些都是親生父母做出來的,當父母的情緒失控,真的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真的很心痛。

四、跟父母的健康有關係

有的父母健康出了問題,精力跟不上,也會容易煩躁發脾氣,我們知道的很多爺爺奶奶帶孩子容易發脾氣,就是因為他們精力不夠,跟不上孩子,就只能大吼大叫了!

五、來自於羞愧、愧疚的心理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犯了錯以後,他內心會產生羞愧,他會認為孩子的這個表現很給我丟臉,而這種羞愧會形成一種力量,然後把它吼出來,似乎就不會有這麼羞愧了,也是一種轉移,自身壓力的一種轉移。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那麼在解決吼叫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戴上氣質的眼鏡?什麼意思呢?我們天生不一樣,人是有天生的氣質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回憶一下,有的孩子會哇哇大哭,這是屬於外向型喜歡錶達那種,有的小孩哭起來就很小聲,哭不出聲很小的聲音這屬於內向的,然後有的小孩你只要一抱他,他就高興,有的孩子你抱他,他沒反應哪個正常那個不正常呢,氣質的正常範疇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我們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其實是因為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氣質有著很大的差別。

共讀《不吼不叫》


我們把氣質分為9個類別,分別是:活動量,節律性,接近或者回避,適應性,敏感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這9個維度決定著人和人的差別。帶上氣質眼鏡的好處,就是你不會因為孩子的表現,上升到他是聽話還是不聽話。乖還是不乖,而是孩子是因為是這種氣質,所以他才會這樣。我們瞭解了我們和孩子不是敵我矛盾了,而是要相互尊重對方的氣質。那麼接下來我們要怎麼辦呢?

第一、學會追蹤和記錄你的吼叫

每次你吼叫把它記錄下來,這種追蹤記錄是有效降低吼叫頻率的一個辦法,如果沒有習慣記錄,那就提醒自己,有覺知也很好。特別是在發火的時候照照鏡子,會被鏡子裡的自己嚇壞的。

第二、建立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不是找藉口,而是理解自己,承認自己錯了。我們需要去找到自己去改進的路徑,而不是一個發脾氣的藉口。那麼怎麼樣才能不吼叫呢?這裡有一個方法:ABCDE

下決心不再對孩子吼叫也許不難,但是當你真的被激怒時,想要做出不同的反應就沒那麼容易了。這時,你可以嘗試以下5個步驟,把首字母連綴起來,稱為A-B-C-D-E法則。

1、自問(Ask)

2、呼吸(Breath)

3、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

4、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5、同理心(Empathize)

A-B-C-D-E法則能幫助你,在即將吼叫時,退後一步,頭腦清醒、心態開放地看待自己所面對的失當行為或者難題。除了擁抱和重新引導,有時候你還需要做更多,這時候就需要4C管教法。

4C法則:溝通(多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選擇(選擇不是威脅);不要隨便說行嗎?好嗎?(比如這件事沒得商量的時候);結果(經常回顧,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建立聯結(每個孩子都喜歡被關注)

提醒:不要跟孩子記仇!比如孩子一件事沒做好,我們不理他,用不理他來懲罰他。不要去跟孩子較勁。我們學會了這些方法,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已經吼叫了怎麼辦?我們可能真的有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時候,就想對孩子吼叫,甚至已經吼叫了,怎麼辦呢?

第一步:學會真誠的道歉

真誠的道歉不是推卸責任。比如媽媽也不想打你,媽媽打你是為了你好。真誠的道歉一是表達自己的後悔,二是表示出自己承擔的責任,第三要給出補救的措施。

第二:提前做計劃。因為我們前面就說了孩子氣質有不同嘛,可以考慮一下孩子的氣質,根據他的氣質來做計劃,調整節奏。

第三學會規劃家庭會議

這是一個很好的彌補方法。可以比較正式的通知:會議主題,參會人員,會議時間等等。參會人員首先要去表揚別人,說出對方的優點;真誠提出對對方的意見,可以用發言權杖(筷子);最後針對一個共同的問題進行討論。

最後書中也給到了一些代替吼叫的方法:製作表格和日曆,學會放低聲音,利用幽默和創意,試試數數(和孩子一起數幾個數就笑等等),關注孩子(靜靜看著他),再來一次(給你個機會重說一次),帶著孩子一塊兒想辦法。

最後: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

共讀《不吼不叫》


沒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

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而吼叫只能帶來戰爭!

為人父母,是一場體驗,更是一場生命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