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前段时间,多家外媒报道了英国伊斯特本郡83岁的老太太安妮·贝克( Anne Beck )把中国花瓶丢在车库11年后,在拍卖中意外拍出天价的故事。

贝克太太从祖父那里继承了一个破口的中国古董花瓶,她的祖父是一位修古董的手工匠,但没修好这个花瓶。贝克太太不喜欢这个花瓶的样式,把它在车库里搁置了11年。最近本来打算免费把这个“废品”送给慈善商店,就在开车前往的路上,贝克太太打电话给拍卖师参加估价日活动,炫耀了她的一些玻璃洗指碗藏品,提了一嘴汽车后座上的花瓶。

尽管花瓶已经损坏,一位专家还是说服了贝克太太参加他们当天举行的下一场拍卖活动。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在网上刊登这个花瓶的广告后,它的估价在90英镑到120英镑之间。没想到拍卖一开始,价格就一路飙涨。最后,一名坐标德国的中国买家为它支付了87000英镑(约75万元人民币)。经过专家的仔细鉴定,确定这是一件18世纪中国乾隆时期的文物,花纹描绘了神仙贺寿的神话场景,花瓶底部还有官印。

专家估计,如果花瓶未损坏,价值可能高达2.5亿英镑至5亿英镑。报道称,这只黄色花纹花瓶被证实可追溯至18世纪,而且是为中国的皇帝乾隆制造的。它描绘了来自中国神话的画面,一位神仙在接受寿礼。

贝克说:“在我将其委托给拍卖行拍卖后,我以为能卖100英镑(约合861元人民币——本网注)就不错了。”

“所以当我得知它的售价时,我绝对很惊讶。我简直无法相信。”

“之后,我坐下来,喝了一杯咖啡,但现在仍有点晕。”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其实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何多在海外上演?

去年8月,一个英国老太太用了几十年的鸡蛋杯,也被发现是珍稀的中国古董,拍出了一万英镑,她从祖母那里得到了这件藏品,以为它根本不值钱。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去年5月,还有一对英国夫妇放在乡间客厅壁炉架上的装饰花瓶,被来访的专家鉴别发现是乾隆时期的古董,这对花瓶是他们从亲戚那里收购来的,最初估价只有1000英镑,后来拍卖售价将近150万英镑。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为何海外海存在这样多的漏可捡,件件让人喜出望外?早在17至18世纪,欧洲倒是刮过一阵“中国风”,艺术品、家具、室内装饰、建筑等设计中都流行中国元素和异域情调。西方对马可·波罗传说中黄金遍地、文质彬彬的中国无比向往,赋予其强烈神秘的浪漫色彩。上层社会争相追捧中国的丝绸、瓷器、壁纸、漆器……但如今外媒报道的故事主角,显然都不是“中国通”,根本不了解中国古代精致工艺的价值。

反而有不少值得仔细推敲的猫腻,指向这些故事中模糊的部分。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这些故事大致遵循这样的模式:收藏着继承了一件中国文物,却因为“不识货”几乎将其弃若敝履,却在意外中拍出高价……一个值得推敲的猫腻是,拍卖这些古董究竟是否合法?外媒报道中从长辈“继承”一笔带过的文物来源,恐怕经不起推敲。

不过今天小编想推敲的是这件乾隆大瓶本身的特色。首先,这只瓶子的断代,应该是清嘉庆时期,有底部款识为证: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其次,祝寿题材,等级较高,题材颇为丰富!而且好像自带3D效果。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上半部分:汉钟离(红衣坦腹)+铁拐李

下半部偏右:曹国舅+韩湘子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刘海戏金蟾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东方朔偷桃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和合二仙(荷花+盒子)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麻姑献寿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仙人乘槎


这么大动静,群仙毕至,去给一个虚拟的人物祝寿。这个虚拟人物,只有皇帝莫属了。

以为是件破烂瓷器,结果拍出75万


非常非常遗憾......它是残的。从底到口,伤痕明显。不然,拍出个大几千万,应该很合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