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事件仍在发酵,投资者要理性维权

从4月20日,美国WTI05期货价格跌破“0”值以来,中国银行的“原油宝”穿仓事件就在持续发酵,现在五天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减缓的迹象。

从目前网上的文章来看,舆论更有利于投资者。面对这样的舆情,中国银行在4月24日发布最新的公告——《中国银行关于“原油宝”产品情况的说明》。

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事件仍在发酵,投资者要理性维权

有媒体(含自媒体)解读为中国银行由“全甩锅”,转化成了“半甩锅”,态度有所软化。我看了中国银行的公告之后,感觉中国银行态度确实比4月22日的公告温和了许多。

首先,4月24日中国银行的公告中,没有提中国银行与投资者签订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个人产品协议》,没有向投资者“追缴”欠款的任何信息,但却有两处提到“维护客户利益”。

中国银行会用什么方式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呢?从4月24日的公告中,我们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一是“持续与市场相关机构沟通,就4月20日市场异常表现进行交涉。”,二是“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

在4月22日中国银行的公告中,提到“经我行审慎确认,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但没有说对市场异常表现进行交涉。我们有理由推定,当时中国银行和交易所进行了沟通,但态度是温和的,只是确认这个负数的价格是否有效,而没有进行“交涉”,现在开始交涉了。

其次,4月24日中国银行的公告中,提到“全面审视产品设计、风险管控环节和流程”。这说明中国银行也认为自己的产品设计、风险管控环节和流程,可能是存在问题,否则它可以斩钉截铁的说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而不是“全面审视”了。当然,也不排除中国银行认为自己产品没问题,但面临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说“全面审视”,来缓解舆情。

这次中国银行态度变得温和,是投资者维权的胜利,是好事,但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投资者非理性维权的迹象。

从媒体报道中,有投资者聚集到中国银行的营业厅讨说法的行为。这种做法原本是正常的,但有些投资者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讨说法范围。

还有就是中国银行营业厅领导接待投资者后,一些投资者对营业厅领导的回复不满,说只是在说中国银行已经公告的内容,同时只是承诺把投资者的意见向上汇报。可我看了这个之后,我认为中国银行营业厅领导的回答非常好,投资者要求营业厅领导把所有问题都给出明确的回答,已经超出了理性的范围。

大家想想,中国银行营业厅的领导在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决定权,他知道的也就是中国银行已经公告的内容,他根本回答不了投资者的众多问题,他只能是将投资者的问题记录下来,上报。一个营业厅的领导,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再要求他给出回答那就超过理性界线了。如果这位营业厅领导说上报,但实际上只是敷衍,那可以在后期交涉的时候再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银行应该会有一些责任,我们希望中国银行能按照自己的公告说的那样在法律范围内,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希望投资者能够理性维权,不能因为现在中国银行态度温和了,就忘记自己说过的“认赔,不认宰。”。

关于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事件,我会持续关注。我个人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预测,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将是中国银行和投资者共同承担,双方承担的比例将是由法律来裁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