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我小時候,人們多是從如下三個渠道知道距杭州20多公里的古鎮塘棲的:

一是吃到黃金果似的塘棲枇杷或是青脆鮮甜的塘棲甘蔗;

二是在南運河上乘坐蘇杭班或是湖杭班等客船,出了杭城的第一個大碼頭,看到此間雄偉的廣濟橋和兩岸房舍尤其是南岸廊簷式的街肆;

第三種情況多是杭州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或乘車或坐船或騎自行車,來這裡購買便宜的新鮮魚蝦。

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古鎮兩邊的建築依舊是古香古色

和別人不一樣,我家遷居塘棲四十多年,我是在那裡長大的。這裡是我魂牽夢縈的故鄉。雖然十多年前已舉家搬遷杭城,但岳母家還在此地,每年來三五次是少不了的。這座明清時和民國一段時間曾輝煌熱鬧的歷史文化名鎮,有太多值得尋覓值得說道和回味的地方。

塘棲宋初名叫下塘,北宋前為一漁村,南宋時有唐棲寺和福王莊,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張士誠為便於軍糧運輸動用20萬軍民開挖了杭州到這裡的運河新航道,等到明弘治年間鄞縣人陳守清捐資募資建造了廣濟橋後,這裡成了南北交通要道,漕運的船隊、官船、貨船都要經過此處歇夜,就連康熙、乾隆南巡也都曾在此地停留。塘棲隨之後來居上,成為繁華的市鎮,成為"生意興隆、名流薈萃、高賢棲託"之地。"聲妓園林號稱極盛",名噪一時,在眾多同為"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老鎮中勝出,雄居江南名鎮之首。

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塘棲古鎮內最負盛名的廣濟橋

隨著時間推移,滄桑變遷,和市鎮的發展,塘棲的不少很有特色的建築逐漸消失了,許多人為之惋惜!但其畢竟有數百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有不少古建築古遺蹟值得尋覓。換個角度講,或許這樣就更值得去看看了。

外地遊客,包括似我這樣的家鄉遊子,一到塘棲,自然多直奔廣濟橋而去。

這座於1498年建成的七孔石拱橋長83米、寬4.4米、高13米,中間最大孔徑15.6米,兩邊共160檔石級,整座橋不用一鉚一釘,渾然一體。杭州的三孔拱宸橋、上海青浦朱家角鎮的五孔放生橋、嘉興王江涇三孔的垂虹橋和它均屬一類,但體積、孔數及建築時間等都不及此橋。這座橋可居國內同類橋樑之最

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廣濟橋的橋面

由於經濟發展運河貨運的忙碌,往來船隻難免碰撞橋墩併發生堵塞。為保護這座堪稱古鎮之魂的寶貝,上世紀末期,交通部門特地在其旁邊新挖了3公里長的一段航道,讓過往船隻繞道而行。五百多年過去了,這座老古董上的每一塊苔痕斑駁的砌石每一株依附的古藤,都貯存著故事承載著歷史。我以為到了塘棲,即便只看看它,便也值得。

塘棲另一處值得誇耀的寶貴,是水北街的那塊乾隆御碑。此碑的體積在江南一帶少見。碑文記載江浙皖三省歷年交納地丁錢糧的情況,江蘇、安徽欠糧折銀二百五十六萬兩,浙江未拖欠。為表彰浙江,乾隆帝下令蠲免浙江地丁錢糧一年計三十萬兩。當時乾隆正南巡駐蹕塘棲行宮,召集江浙皖封疆大員與杭州知府伴駕議及此事。聖諭刻之於石,立碑曉之於眾,以示皇恩浩蕩。

我自小在此長大,從未聽說過此碑,清光緒年間編纂的《唐棲志》上也未提及,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有人在水北木材倉庫一間屋子的牆壁上發現這塊被塗抹了了泥灰的東西。開始還以為是塊仁和、德清兩縣交界的界碑,後來其頂部露出雙龍戲珠的刻紋,方知非尋常之物,隨後在光緒《杭州府志》中找到相關記載。

再一處古建築,是廣濟橋南堍的郭璞井。

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郭璞井

此井三伏不涸,味道甘冽,當年康熙南巡駐蹕塘棲時,還"汲此井水以供茶水"。三四十年前,我岳母在這裡的一爿廣貨店上班,此井就在店堂裡,只有半口。因其有南北向兩眼,廣貨店與隔壁點心店內各有一眼,中間隔著一堵薄牆。如今廣濟路拓寬,此井便處在大街上了,政府對其作了保護,修築了不錯的井欄。我想,這與杭州解放路井亭橋旁的那口相國井一樣,它們的井欄雖都是新修的,但井是古井,它們都牽著歷史,淵藪很深。

原先我以為公元二三百年時東晉的郭璞,雖為文學家,也懂陰陽卜筮之術,怎麼會老遠跑到塘棲這邊──當時至多是個小荒村來挖這麼一口井呢?後來我在報上看到介紹杭州幾口古井的文章,說是杭城的"錢塘第一井"即是這位郭璞先生選址開鑿的。這倒是將此事大大地拉近了。

塘棲還有一塊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的棲溪講碑。

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鎮子裡的老店鋪

當時仁和縣知事高積勳準里人之請求,在馮家弄且適園舊址創辦學堂,開初叫棲溪講舍。這位知事不僅批准辦學,還捐出自己的俸祿助之,讓人敬重。講碑的碑文便是記錄當時之事。講舍後來改為鎮中心小學,我小學六年便在那裡度過,如今學校改為塘棲二中。

站在高高的廣濟橋頂眺望四周,可見整座鎮子棲落在寬寬古運河兩岸。大運河和它的若干支流將這片水網之地分割成十多塊。小時候聽大人說鎮上有三十六爿半橋,我還不大相信,後來用筆一一排列出來,果然不少,如果加上近年新修的,還不止這個數。那半爿是西小河上的西龍橋,因橋的一面與街平,另一面有幾級石階,故名。橋上有房子,早先是廟後來擺放救火洋龍。早年鎮上環水成灣,沿水成角。有三灣八角,本地人還習慣將河之端稱兜,河之壩叫埭,計有七兜五埭。現在鎮子通上了汽車,不少小河被填了,那些熟悉的形態各異的石拱橋石樑橋只在我們的記憶之中了。

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夜幕下的塘棲古鎮

水北這邊如今還多是自明清傳承下來的江南老宅,沿河早先是纖道,南邊現在因市鎮發展,多換成與各地相似的鋼筋混凝土樓屋。早先,南岸的東石塘、西石塘、市河兩岸、東小河、西小河兩岸及南橫頭等幾乎所有街道全都用廊簷房子連接起來,就連這些街路上的諸多石橋也都有簷屋或者頂棚。古人有詩形容這裡"摩肩雜沓互追蹤,曲直長廊路路通,絕好出門無礙雨,不須笠履學坡翁"。湖洲的南潯、桐鄉的烏鎮、德清的新市、吳江的黎裡和蘆墟等都有少部分過街樓,但像塘棲這樣沿街沿河全部是廊簷的絕無僅有

杭州城內唯一一座古鎮,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塘棲古鎮的廊簷

舊時碼頭上流傳"寧波江簷,比不得塘棲廊簷""跑過三十六碼頭,少見塘棲廊簷頭";豐子愷先生老家石門還流傳"塘棲鎮上落雨,輪(淋)勿著"這樣的歇後語,都反映和印證了這個特色。我們小時候,出門在多月洞門的廊簷街上行走,夏天不用戴草帽遮陽,雨天不用撐傘擋雨,冬天可以抵風阻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