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立身,智慧处世

能力立身,智慧处世

不论哪个时代,能力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发展的根本。而生活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中,只有能力似乎并不能将个人魅力发挥到极致。

与能力同等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智慧的方式,与他人和世界优雅相处。

而社会众生百态、事态变幻万千,怎样找到为人处世的良好方法,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能力立身,智慧处世

学会很好的处世之道真的很难吗?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经典著作中找到答案。

8月24日,在天下女人研究院集中上课的课堂上,著名人文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讲道:

“阅读经典是打开人生的正确方式。在每部伟大的著作中,我们都可以辨识出我们自己忽略掉的思想,它们以带有一种陌生感的尊严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于丹教授就《论语》中体现的处世之道进行了深度解读: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孔子并非让人一味地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

01、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以德报怨”只是今人的断章取义,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的是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人生在世,要用适当的方式去处理不同的事情,保持人格的尊严和人生的效率。

02、行为的分寸、原则,要把握尺度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

对于君子,你可以让他一去不回,却不可以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行为有尺度,做事有原则,是为人处世的一大关键。

03、对待自己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对待自己,孔子不允许自己身上出现四种毛病:

毋意:不凭空臆测;

毋必:不绝对肯定;

毋固:不固执己见;

毋我:不自以为是。

孔子教导我们,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应该放下经验中的自我,以全新的眼光与姿态去面对。放得下别人是慈悲,放得下自己是智慧。

04、对待他人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孔子教导我们要仔细观察,通过由小见大、见微知著来识人、知人,公平公正地解决矛盾、处理问题,将他的言语和行动对照起来加以观察。

05、对待社会评价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篇》

孔子认为,在知人论世上必须独立思考,对一个人不应该以众人之是非标准来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人言可畏,舆论未必完全可信,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切实地加以辨析和核查。

06、对待具体事务

孔子把做事分成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专门的要求:

第一阶段:谋划阶段,此时专注于好谋而成;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孔子认为,做事要先做好谋划,空手搏虎、赤足过河,盲目冒险的人,是不足以与之为谋的。

第二阶段:执行阶段,此时要按部就班。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孔子教导我们,做事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第三阶段:瓶颈阶段,此时要坚持理想。

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第十八》

孔子认为,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坚持最初的理想,不忘初心,按照大道去做事,就不用再改变什么了。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