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1月1日,在天文学上,还是旧年的冬天,不是新年。
从罗马历到儒略历,再到格里历(今日之“公历”),其设计都违背天文学,其历法上的新年点不在天文学上的新年点。在今日格里历而言,天文学上的新年点在“立春”,即2月3—5日之间,将1月1日设立为新年,也就是说西方人稀里糊涂地提前了30多天过新年。
天文学上的新年点在“立春”这一天。西历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回升。一般说来,古代东方民族将“立春”设立为新年点,与天文学相合,具有合理合法性。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运转规律测定的,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立表测影,至汉代基本定型。可以说,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不过,阳历与月亮运行周期不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要岁年与时令的配合,用闰月方法弥补历年与太阳年的岁差,故而古代中国实行阴阳合历,曰夏历(黄历)。
在中国的夏历(黄历)中,“立春”这一天,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首节,也可以说,“立春”是太阳年的年首。但是,阳历、阴历不完全吻合,中国古代将传统历法的岁首设立在正月初一元旦,在“立春”日之前、之后。“十年难逢初一春”,岁首(正月初一)与“立春”重合的十分少见,两节或前或后相差几天。在民间,生肖的确认不是按照“年”来厘判,而是按照“立春”来判定,即是阳历。
目前西方的格里历是一种阳历,源出于对古罗马的太阳历与西方的儒略历,属于耶教历法。它以耶稣的出生年为元年,是一种私历,并非对全世界有文化与宗教上的意义,所以不能称作“公历”。其对月份的设定与日期安排不仅没有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农学等意义,而且有的地方全凭几个威权人物的意志而任意设定,譬如以恺撒之名命名7月,以凯撒的侄儿奥古斯都命名8月,将7月、8月都改为31天。罗马皇帝琉西乌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用他情妇的Amagonius的名字来命名,幸亏遭元老院的反对。这种设定不仅不科学,也极无人道主义。
西历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组织懂得天文学的教士重新编制历法,这个历法称作“格里历”。格里历将1582年10月5日至1582年10月14日这10日取消,使春分出现在3月21日,所以格里历比儒略历提前了10天。
“格里历”的缺陷很多,譬如岁首(西历1月1日,即新年)没有天文学意义,仍然在冬天,并非真正的新年;平均历月长度参差不齐(从28日到31日),完全是由于帝王私欲造成的;平均历月的设置完全忽视了月球运动,其日期与月相无对应关系。此外,还有人认为,“格里历”四季长度不等(为90~92日),各个月份的日期与星期几没有固定关系。虽然“格里历”通行世界,但其被废除是迟早的事情。全世界许多历法研究者都在做历法改革的研究工作,制定科学的新历法取代格里历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前每一个民族争夺文化话语权的紧迫问题。谁落后,谁就失去话语权,谁就会被宰制。
在古罗马,一些人认为耶稣在春分日这一天诞生的,也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是为耶诞节。但耶稣诞生日是假设的,经不起历史学家的考证,争议很大,为统一意见,在西历12月25日后再加上一个星期(7天,耶和华创造世界花了7天时间)的复活时间,因而统一以1月1日为“新年”。西历354年,罗马教会即正式宣布儒略历的每年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史称耶诞节(Christmas)。格里历被采用后,因为东正教仍然使用修正后的儒略历,其耶诞节庆祝则在格里历每年的1月7日。
古罗马人历法混乱,搞不清楚日期,所以卢梭曾经说过:“罗马人经常打胜仗,但是往往不知道是哪一天打的。”至今的西方人还很无知,不知道哪一天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年”,误认1月1日为“新年”。既然西方人都如此无知,中国人何必跟在西方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呢?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欢迎向大同思想网公众号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