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暮春時節,惠風和暢,萬物欣榮。

習近平總書記再到陝西考察的消息,隨著春風傳遍天漢大地,傳到朱䴉之鄉的一個小村莊。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這個普通的村莊,孕育了一位深藏功名60載的大英雄:一生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對黨忠誠、甘於奉獻、淡泊名利,他就是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讚揚的張富清老人。

近日,記者來到洋縣馬暢鎮雙廟村,感受總書記來陝考察傳達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見證英雄故里人民牢記囑託、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與決心。

行過兩側栽植香樟和白楊的公路,不遠處的平疇沃野逐漸清晰:一列高鐵穿行而過,有農戶在地裡除草,水田裡小苗秧長勢正好。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一過雙廟村界牌,映入眼簾的就是張富清老英雄敬軍禮的畫像。平整潔淨的兩條主村道,一條已經改造成瀝青路,另一條寬8米的“富清路”已建好路基,太陽能路燈也安裝到位。錯落有致的民房大多為樓房,屋後綠蔭房前鮮花,樹上鳥鳴院中犬吠.....陽光下的村莊寧靜安詳,疫情帶來的陰霾正悄然遠去。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張富清老人的英雄事蹟經發掘報道廣為流傳後,村裡依託張富清舊居建起了村史館,生動再現了老英雄不平凡的革命生涯。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李志宏告訴我們,2019年村史館建成後,前來學習參觀的單位、組織和群眾絡繹不絕,如今這裡已成為全市學習英雄精神的教育基地。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村史館

瞭解英雄、學習英雄在雙廟村蔚然成風:年輕的村史館講解員劉瑤,在一次次講解中收穫了一份份感動,也不斷加深著對英雄精神的理解。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教師張明說:“老英雄的事蹟感動著我們,作為他家鄉的後輩人,更要繼承和發揚英雄精神,為建設新農村出一份力。”

今年2月疫情期間,遠在湖北來鳳縣的張富清老人通過大兒子張建國,向老家的領導及親人們問好、拜年,祝老家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早日戰勝疫情。

一江漢水連兩漢,千里之外念桑梓。老英雄帶來的問候和祝願,溫暖鼓舞著漢中人民。英雄的家鄉雙廟村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村中191名黨員積極主動捐款近兩萬元支援湖北抗疫。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走在雙廟村,移風易俗的教育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文明和諧的鄉風舉目可見、觸手可及:宣傳孝親敬老、團結互助、勤勞節儉、崇德尚賢等美德的文化牆圖文並茂、獨具特色;村上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動,村民們也都用老英雄的事蹟教育子女,新時代的文明新風吹進了百姓的心坎。

英雄是雙廟人的驕傲,更是學習的榜樣。在李志宏看來,學得好不好,關鍵看幹得好不好,多為群眾幹好事辦實事,才是對英雄精神的最好傳承。

2015年上任以來,她帶領村“兩委”班子埋下身子苦幹實幹,在全村共同努力下,脫貧攻堅穩步推進,村居環境大為改觀,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

“很久沒回來,一回來真是眼前一亮!”對村子的變化,常年在外工作的周李蓓感觸很深:“雙廟以前是後進村,路邊露天旱廁比較多,一到夏天味道刺鼻。現在,破爛房屋、殘垣斷壁、露天旱廁都拆了,房前屋後亂堆亂放的清理了,水綠了,燈亮了,村子乾淨了,文化牆、涼亭、活動室建起來,文化生活也豐富,一點不比城市差。”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75歲的脫貧戶周建德和老伴一見我們,就熱情地招呼坐下。2017年雨季,他家老房因地勢低窪,河水半夜倒灌入屋。鎮村幹部接到消息後迅速趕來,“靠渠的土坯牆已經泡塌,屋裡水深到膝蓋,幹部來了鞋都顧不上脫,幫我們搬東西。”先前經歷喪子之痛,再遭此打擊,生活的困頓讓周建德幾近絕望,老伴也整日以淚洗面。

房子無法再住,可週建德沒錢也沒心情收拾。鎮村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反覆勸說他進行危房改造,不僅幫他申請了國家補助,還多方籌資、共同出力,建起了三間一層半的磚瓦房。

“好政策都享受到了!”說到國家的幫扶,周建德反覆感嘆。老人的孫子周群力馬上大學畢業,上學期間每年6000元的教育扶貧資金解了燃眉之急。小周不僅孝順懂事,更用實際行動感恩回報家鄉。疫情期間,作為返鄉大學生,周群力主動請纓到檢測點值班,配合醫護人員和鎮村幹部對來往車輛、人員進行檢測登記。“黨和政府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我都銘記於心。作為老英雄張富清的家鄉人,我應該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坐在明亮的堂屋,周建德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下雨不熬煎了,生病都有新農合報銷,心裡寬敞了,人也有精神了,自己種菜賣些錢,過的好得很,真是沾了國家的光!”

用心用情用力的付出,贏得了百姓口碑,榮譽也接踵而至,雙廟村先後被評為縣級衛生村、文明村、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去年10月,作為全市僅有的兩名婦女代表之一,李志宏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西考察的消息讓她倍感激動:“總書記進村鎮、入社區、到工廠,平易近人接地氣,關心企業復工復產,對鄉村振興提出新要求,給基層幹部鼓足了勁。咱們要帶領群眾、群策群力,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上下更大功夫和力氣,把英雄的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

分管脫貧攻堅的馬暢鎮副鎮長段高峰告訴記者,雙廟村已經計劃在發展傳統水稻、蔬菜產業的基礎上,謀劃推進新的產業項目,鞏固扶貧成果,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李志宏說,村上準備與省上一家環保志願者協會合作,進一步擴大有機水稻、有機菜花等產業規模,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有機黑谷,創造新的增收來源。

雙廟村種糧大戶朱春華, 2017年開始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種植,從幾十畝到如今水田旱地加起來已近300畝,去年純收入達到十幾萬。“種穀子,種麥子,油菜、菜花,應季的蔬菜,經常天不亮就下地。”老朱掰著手指算起賬來,談種田的辛苦和不易,談用工成本高、收割機價貴,糧價又逐年下滑.....洪亮的聲音、利索的言談,你絕不會想到這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那為什麼還要流轉越來越多的土地呢?朱春華說:“我是個農民,只會種地,也喜歡種地,見不得好好的地撂荒。”臨走,段高峰和李志宏讓老朱別忘了申請農機購置補貼:“有啥困難說一聲,大家一起想辦法。”

聞道雙廟春正好 ——老英雄張富清故里守初心建家園見聞

我們離開時,春光正好。廣闊的田野裡,黑谷稻秧在微風中起伏,雙廟人正用勤勞和智慧澆灌著新希望。

——END——

來源:漢中發佈

編輯:張鑫 校對:張磊 胡翊

審核:張志剛

主流輿論陣地 綜合服務平臺 社區信息樞紐

洋縣發佈

愛洋縣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