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現今社會每個人都精心裝扮著自己,努力的表現著光鮮亮麗,活得像那個在櫥窗裡供人欣賞的模特假人,我們深陷其中,已然忘了那個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的真實模樣。不僅僅是外在的,在社交網絡,朋友圈裡,我們也製造一個個虛假的自我。但是社交網絡上的自我,遠遠不是虛假這麼簡單。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的那個自我,是有自我進化能力的,甚至它已經慢慢擠壓了那個真實的你可以存在的空間。本篇文章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社交網絡上的虛假自我。

你還記得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1. 每個人都有虛假自我

每個人都有虛假自我。即使是活的非常真實自我的人,但在這群居性的社會里,他在一些情景裡,也會展現出背離真實自我的表現。著名的心理學家在1987 年就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差異理論。自我差異理論提出,人們會把現實中的自己與他們期望的自己的做比較。而如果自己和那個期望之間的有非常大的差距,便會帶來一系列負面的情緒,比如不開心、失落等。對於這兩種自我之間的差距,人們會有著天生的動力,去努力縮小它們。

如果,內心關於自我的標準,可以基本由自己定義時,人們緩解這樣的差距的一種手段,是主動降低內心的期望。但是當好的自我的標準更多地是由外界定義、但是把現實的自我變的更好又需要非常多的時間,人們更容易會選擇這樣輕鬆的方式,即用印象管理的手段來美化自己,直接在他人面前構建出理想中自我的表象。

你還記得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2.社交媒體擴大了虛假自我

在以前,即使是我們想要給別人一個好的,光鮮亮麗的印象,我們塑造自我的手段還是很間接。畢竟,我們無法在短時間裡,就把很多關於自我的好的信息呈現給對方。在短暫的交往的關係裡,我們很難把一個完整的印象留給對方。

但現在社交網絡發達,給了廣大戲精們一個巨大的發揮舞臺。從文字到圖片,從圖片到視頻。從四大邪術的ps技術 到功能越來越多的美顏濾鏡—— 你有多久沒有見過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的真實模樣了?

你還記得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這些精心挑選並呈現出來的碎片信息,實際上就是一種高度的印象管理,它能控制和誤導他人對你的感受和思維,能有意識地去引導他人認為這些片段就是你自己的平時的生活狀態

而且這件事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我們似乎不用付出什麼,僅僅通過幾張圖片,再配上些向上的文字,就能呈現把理想中的自己呈現在社交網絡裡,那我為何還要讓別人看到那個糟糕的自己呢?

你還記得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點贊和評論這樣的實時的反饋推進虛假自我的進化

點贊從本質上改變了人們存在的方式。人們有時會在發完一條狀態以後會時不時的點進朋友圈,去查看有多少人給他點讚了,有沒有人給他評論了,需不需要實時互動——尤其當人們覺得這個狀態的表達和自我關係深刻時。

點贊把他人對自我的反饋變得無比及時、直接、顯著。每個人都有贏得他人認可的本能,所以點讚的這個機制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就馴化了我們,它們有時會讓我們感到非常大的壓力,如果發的那些狀態沒人點贊沒有評論時,會覺得別人是不是覺得我很無聊,別人是不是不喜歡這樣的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然後就會刪掉那些不被人點讚的狀態,而更多地呈現受到讚許的樣子——很多生活中不是討好者的人,也無法自控成為一個網絡討好者。

你還記得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社交網絡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給人們創造了一個永不下線的社交平臺、高度創造的虛擬空間、實時的激勵反饋。這是最好的時代——在現代科技和通信網絡的幫助下,人的社交圈變得更為寬廣。即使身處地球的兩極,也可以在這個虛擬的社會里出天涯若比鄰。但這也是最壞的時代——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流於表面,真實的社會也變得越來越冷漠,我們開始高度依賴於虛擬網絡來維持自己平時的人際關係。

很多人都依賴於這些高度擬真、永不下線的社交媒體來維持關係。也進而提醒自己時刻準備好圖片、寫文章、視頻等塑造出的、具有高度一致性、和高度擬真的虛假自我,我們時時刻刻活在他人的眼光裡,逐漸喪失真實的自我。

你還記得沒有濾鏡的鏡子前,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有的時候,虛假自我存在的時間之長、擬真度之高,慢慢就連自己都信了—— 你可能已經忘記了沒有濾鏡真實的鏡子前自己長什麼樣了。用心感受到真實可觸的情感,其實你在他人的眼裡沒有那麼重要,他們不是時時刻刻都盯著你,與你的互動交流也是應付式的。做真實的自己是很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眾人的目光的注視下做真實的自己更難。在社交媒體裡,我們可以享受它與真實世界有所分割帶來的空間,但我希望你仍能保有明辨自己的智慧和不為他人撼動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