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美源於精神的自律”——願你自律成性!》

《“楊麗萍:美源於精神的自律”——願你自律成性!》

近日,楊麗萍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更新了自己的一段視頻,61歲的她,身體苗條如少女。

她是一代人記憶裡的永恆的雀之仙,用生命和靈魂注入藝術,更是她對生活的態度。


01

仙女的背後,全是驚人的自律。

十歲時,有人問楊麗萍,你會跳到什麼時候?

二十歲時,有人問楊麗萍:你在舞臺上會堅守到什麼年齡?

三十歲、四十歲……有人問他同樣的話。

而她會告訴你“我現在還在舞臺上”。


楊麗萍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舞蹈,從小開始學舞蹈的她,已經跳了40多年了,跳舞需要維持身材,所以她對吃也非常的嚴苛。

魯豫曾採訪過她,她近30年沒吃過米飯。

自律,使她隨時能夠迴歸到最美好的精神狀態。


02

你若不自律,買單的就是你自己。

今年春節前夕,我的前同事,突發重病去世,他才30歲啊,留下出生不到一歲的孩子和妻子。同時,在我獲悉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哥哥也剛剛與死神鬥爭回來,慶幸的是搶救成功,現在每天要靠藥物維持。我知道這裡有他每日奮戰到深夜、在酒桌前談業務的辛酸和無奈,而這一刻,也正是告訴我們,自律在奮鬥過程中的重要性。


年輕時,李開復就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曾樂於與年輕人比誰睡的最少,更熱衷於半夜從極淺的睡眠中彈起來,繼續工作。

而現實給了他重擊,當醫生告訴他已是淋巴癌第四期時,他的世界觀變了。

他說:“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時他也深刻的意識到:犧牲健康換取的成功和夢想,是個天大的笑話。病魔給了他刑罰,他也開始珍惜健康,握緊親人的手。

抗癌成功後的他,再不是加班狂人,而是自我約束、珍愛生命的李開復。

他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每天至少睡7個半小時;每兩天至少爬山一次。

他開始吃起了蔬菜,並且做到了蔬菜、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平衡。

他見過世間所有的繁華,站到過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而最終在親歷過生死後大徹大悟。

《“楊麗萍:美源於精神的自律”——願你自律成性!》

茨威格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但命運不曾真的繞過誰。

你若不自律,買單的就是你自己。


03

自律的人,才可以為自己掙得該有的自由。


哈佛大學有一句校訓: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 control and the will.

中文就是: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清華大學傳奇學生:矣曉沅,6歲患類風溼性關節炎,10歲之後就再也無法正常行走。

但是輪椅,沒有困住它,他讓自己變成了一個真正想奔跑的人。

2012年,矣曉沅以679分的成績考級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矣曉沅就是當年同等專業清華只在雲南省招了兩人中的一員。但是象牙塔的地方總是大咖雲集,大學一年級,矣曉沅只排到90多名,但是他卻決心改變自己的人生。

大學期間從未落下一節課,他可以一動不動在宿舍呆上5個小時做編程作業。大學三年級時,矣曉沅作為主要人員參與了“計算機自動集句作詩SRT”課題,並進階開發了“集句作詩系統”,大四四年級時,獲得清華特等獎學金,被保送清華大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目前加入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的研究隊伍中。


如果矣曉沅6歲就放棄了努力,10歲就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那麼當他面對從前幾名到僅排90名的落差處境時,就會自暴自棄,可他沒有,他靠著自律的追求拿到了清華的保送名額。

他的努力成就了他的自律,他的自律回報了他追求前沿科技的實力。


像李開復重要的名人大佬,都不是一開始就追求自律的,他是在他的努力受到健康威脅後,才懂得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

矣曉沅也一樣,他是在經過疾病纏身後,懂得了自律能給他換來的追求。

而我們,雖不是名人大佬、雖不是才子佳人,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自律的品性,因為自律讓我們擁有健康,讓我變得更優秀,讓我們更得懂追求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優秀的樣子,卻忽略了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是努力成就了他們自律。


《認知突圍》中有句話說:所有的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於認知能力受限

那作為普羅大眾中你,如何去尋找自律的方法呢?


克服誘惑力的東西


《“楊麗萍:美源於精神的自律”——願你自律成性!》

誘惑,是一個美妙的詞語,因為有了誘惑,你才會去努力奮鬥。

有些誘惑能夠把人帶上成功之旅,有的誘惑卻能夠把你打入絕望的深淵,那怎麼拒絕誘惑呢?


1) 找到誘惑的替代品

一個經常健身,不吃油炸食品擁有八塊腹肌的帥哥,如何在炎炎夏日做了3組動感單車大汗淋漓之時,不放棄呢?靠的是他收穫別人羨慕他的小眼神時。

楊麗萍說米飯會讓她增長脂肪,而又不能不吃飯,那麼她的中飯就靠幾片牛肉和黃瓜片來代替。

找到克服內心慾望的東西,並且當作是一比一的回報。


2)將誘惑隱藏在視線之外

當你在認真讀書的時候,手機一直想不停,你怎麼辦?

當有個朋友來你家時,你還有重要的事情沒處理,怎麼辦?

遠離誘惑是一個好辦法。

在讀書,你將手機靜音,當朋友來找你時,你讓她先休息一會兒,等你忙完事情,再來招待他。

這樣你就不會分心。


3)讓誘惑走進你的心底

自媒體大咖粥左羅,一個自稱不自律的人,但我看到了他身上無數自律的閃光點。

他去過超級吵鬧的咖啡廳寫稿子、去過酒吧寫稿子,呆過無數嘈雜的地方。

是他故意這樣做嗎?不是,是因為在那時那地的境遇下,他找不到可以安安靜靜寫稿的地方。

那麼就選擇接受和克服。他選擇讓自己誘惑,並且克服了他,如今他已經成為自媒體界響噹噹的大人物。


《“楊麗萍:美源於精神的自律”——願你自律成性!》

為了完成一件大事,可以拆成多階段的小事

週末,帶孩子去海洋館,她很喜歡看海洋館裡的定時演出的海狗表演。

這些海狗在每晚成一個表演動作後,都能獲得食物獎勵和互動鼓勵,就是這樣每一次細小的動作完成和獎勵交替,讓海狗們順利完成了一整套複雜的表演。

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獎勵,並將目標逐一拆分。


你把自己想成一個小孩子,你要去完成一件複雜且繁瑣的事,而你進行了十步拆分。當你每完成一小步時,就獎勵自己一顆糖。當你完成第二步,再獎勵自己一顆。當你完成第三步,再來一顆。第四步、第五步、……、第十步,你吃到了10顆糖。


暢銷書《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曾這樣闡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經常進行俯臥撐的訓練,一開始他是這樣要求自己的的:每次做30分鐘俯臥撐,結果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啊。這時蓋斯心想:既然30分鐘做不到,那就定個小目標:做一個吧。

當他開始只做一個的時候,心態就發生了變化。

當他做完第一個後,感覺狀態還不錯,於是又做了第二個,第三個。

此後一整年,他都只要求自己每天做一個,結果是,他每次做都不只一個。

因為沒有心理負擔,慢慢地做俯臥撐的習慣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後來,蓋斯如法炮製,在閱讀和寫作領域,也同樣使用這個方法。蓋斯在每天寫50個字的小目標推動下,寫出了暢銷書《微習慣》。

從最微小的目標開始,逐漸形成一種新的習慣,讓自律漸漸成為你的一種本能。


設置合理的deadline

朋友參加讀書會,組織給每個人設定的目標是:一年要讀48本書,但是大部分聽到是眉頭緊皺,很顯然,能做到的人很少。

於是作為組長的他就想到了一個主意,將目標拆分,設置截止日期。

48本,就相當於每個月讀4本,每週讀1本,這樣每週一他將書單進行下發,並拆分每頁讀完的最晚時間,很顯然,1個月過後,組員都完成了目標。


自律就像弓箭手去尋找靶心的過程,每一弓,要承載目標和夢想,才有可能正中靶心,這樣你每次的拉弓也才意義。

拉弓手很疼,但是,每次射中靶心收穫的那一刻,我們是咧嘴大笑的,帶著收穫喜悅的心態,去享受過程,那我們就會習慣拉弓。

我們總以為自律很難,其實最難的,是你逼自己開弓的那一刻。


在《萬萬沒想到》這本書中,這樣說道:一個人能否實現目標,跟任何性格特徵都無關,除了自律。

自律是一份好的品質,是一種好的習慣,是一種好的性格。

改變性格、重視習慣、收穫品質,譜寫命運。


《“楊麗萍:美源於精神的自律”——願你自律成性!》

04

越自律越自由,越自由越懂得自律


自律的人,才能實現人生自由。

楊麗萍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我,做自我最重要。”

但我覺得“孔雀之後”要說的是:做自我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自律。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

如果自律變成你的習慣,它就會深入進你的靈魂,流淌進你的血液。


越自律越自由,越自由越懂得自律。

這些自由是你通過努力和剋制贏取的更廣闊的人生。

好的習慣受益終生,願我們人人自律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