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運河隨筆:順陵

於運河隨筆《順陵》

作者:於運河

我的第二故鄉,陳家村,座落在順陵的北門,偏東一點點。傳說:先有陳家村,後有順陵。順陵範圍內,一千五百畝的土地,全部是陳家村的地。一千多年來,陳家村的人,不僅僅要種好這一千五百畝地,還要守護好順陵範圍以內,大大小小的石刻,走獅、坐獅、石人、石羊。因為,有了陳家村的世代人的守護,才有了,順陵內的陵墓和眾多石刻,保存了下來。解放後,順陵成了國家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年年、月月、天天都有慕名來參觀的人。更多的人,是來和石獅子、石馬、石人合個影,照張照片,並提字,到此一遊。很少有遊人,認真的問過,武則天她媽媽楊氏。順陵,,埋的是唐女皇武則天的媽媽楊氏。陳家村一代又一代的老人,傳說著。武則天她媽媽楊氏的故事,武則天她媽媽楊氏,和隋文帝楊堅是一個宗族的,是皇上一門的。武則天的祖爺爺,是朝中大官,到了她爺爺楊達這輩,依然是朝中大官。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從小熟讀四書五經,飽經書韻琴聲的薰陶。是一位具有大格局,大智慧,大文化的貴族女人。武則天的媽媽楊氏,一方面傳承儒家優秀文化;另一方面,也接受外來的文化,精心研讀佛教的文化。希望自己像佛祖一樣,普度眾生。所以,一般的男人,武則天的媽媽楊氏,是看不上的。她拒絕了,無數提婚的人,自己慢慢地變成了,獨身的老處女。武則天的媽媽楊氏,長到了四十歲時,還是老剩女。唐朝的開國皇上李淵,就親自給武則天她媽媽楊氏說媒。說了他的好友——武士護。武士護希望有個貴族血脈的女人,做老婆。將來,生下兒女,好有貴族的血統,用現在的話說,要有好的遺傳基因。唐開國皇帝李淵,做了這樁媒事的月下佬,成就了這個美滿婚姻。為唐朝日後推出一個女皇上,打下了根基。陳家村的老人,輩輩口傳,武則天的媽媽楊氏,從生下武則天起,就認真按皇家禮數、皇家規距,教化培養武則天。武則天也靈的很,天資聰穎。五歲能文,九歲作詩,十二歲,熟讀四書五經,談古論今。武則天從媽媽楊氏那裡,不但繼承儒教精典,而且酷愛佛教。武則天十四歲,在父母親支持下,送到唐王朝宮中。武則天以後成為唐朝一代女皇,也是一種必然。武則天在洛陽當皇上後,在龍門石窟,為中國人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武則天的媽媽楊氏活到92歲,才逝世。一個智者,一個仁者,一定是長壽者。武則天的媽媽楊氏死後,由懂風水的先生,在涇河的南岸塬上,渭河北岸的塬上,這就是,涇渭分明匯交的塬頭頭上的陳家村土地裡,,修建了武則天她媽媽的墓地。武則天皇上,提倡男女平等。為紀念她媽媽楊氏的功德。按照國家王禮,為媽媽楊氏,建成佔地一千五百畝的陵墓,封號:順陵。武則天的媽媽楊氏,也成了當地人心目中,人間最優秀母親,把她噹噹作神敬。然後,就在順陵園內,修了座寺院,修了武則天母親楊氏像。明朝地震時,被雷擊毀,後又修了娘娘廟。在娘娘廟的大殿裡,給武則天媽媽楊氏,塑了真身。明朝年間,地震有毀掉娘娘廟。解放前,當地人,又重修壁打寺廟。解放後,人民公社時,還有餘跡存在。逢初一、十五,陳家村遠近的信徒,自帶香火,在娘娘廟的遺址上,燒香禱告。這些紀念武則天她媽媽楊氏的寺院毀了,但武則天她媽媽楊氏生了一個女娃,在她的教育培養下,成了個女皇上。這個真實的故事,會一代人一代人的口傳下去。因為,武則天的人生,第一教師,就是她媽媽楊氏。所以人說,人的第一位教師,就是母親。母親的素質,決定了孩子的素質。祖國的未來,也取決於現在母親的素質。寫到這裡,這才是我寫我第二故鄉順陵。武則天女皇之母楊氏的目的。2020年5月1日寫於西安。


於運河隨筆:順陵


於運河隨筆:順陵


於運河隨筆:順陵


於運河隨筆:順陵


於運河隨筆:順陵


於運河隨筆:順陵

作者簡介:於運河,1946年10月26日生於陝西咸陽,中國內地第一位拍電影的農民。1984年的一天,於運河花一毛五分錢看了一部叫《人生》的電影,看完了又買票,連看幾遍。因為不滿電影對高加林命運的安排,他以農民身份傾家蕩產投資80萬元,1988年拍出電影《鄉下人》。在當時的電影界反響強烈。這一文化事件,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破冰之旅。當時的《大眾電影》評價說:"這是中國第一部農民編劇、農民集資、農民監製、農民領銜主演的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書寫了一筆。"

於運河新作:《我這一輩子》,即將面世。

於運河隨筆:順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