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退休警官尼克:大山裡的扶貧“洋助理”

2018年3月,正是廣西宜州乍洞村的百香果園開始播種的季節。在3月底前,果園需要搭建完40畝的百香果架,這可急壞了乍洞村的第一書記謝萬舉。因為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果園急需招募志願者來幫忙打樁、搭架,為此,謝萬舉通過微信朋友圈召集朋友們來一起幫忙。

盧森堡退休警官尼克:大山裡的扶貧“洋助理”

尼克(右)與謝萬舉在百香果架下忙碌。

他從未想到,自己朋友圈的一則義工廣告竟為村裡招來了個“洋助理”。當時,有位前來幫忙的朋友,帶來了一位身材高大,金髮碧眼的老外。這個名叫尼克的老外,是一位來自盧森堡的退休老警察。

“我記得那是2018年3月25日,朋友帶我來到了乍洞村,在那裡,我第一次見到謝萬舉書記。”尼克說。一到乍洞村,尼克就看到志願者們在雨中艱難地搭架、拉線,他二話不說立刻加入了勞作的人群,同大家一同忙碌起來。

出乎意料的是,當天的工作結束後,這個老外就加了他的微信,還主動提出要作為志願者留下來。當時的乍洞村交通閉塞,基礎薄弱,是廣西“十三五”規劃扶持的貧困村。全村14個自然屯,近半未通公路。能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已屬不易,而這個老外卻要留在這裡當志願者,這令謝萬舉感到十分意外。

雖然不知道這個老外能在這裡堅持多久,但謝萬舉還是同意了尼克的請求。自此,前盧森堡警官以志願者的身份在這個中國小山村紮下了根。他和謝萬舉總是形影不離,出現在大山各處。

種植百香果是乍洞村第一書記謝萬舉為了改變村裡貧困面貌,為村民增收而想出的辦法之一,尼克的工作也從這裡開始入手。儘管兩人語言不通,起初只能通過手勢和眼神交流,但因為有著共同的目標,他們很快成為了朋友。兩人一起照顧百香果園,打樁、搭架、拉線、植苗。村民們開玩笑,“謝書記多了個洋助理哩。”

一個暴雨的晚上,尼克接到了謝萬舉的電話。當兩人趕到地裡時,發現剛種下百香果的田地已經變成了水窪。沒有絲毫猶豫,兩人立刻挖起了排水溝。原本在家中避雨的村民們看到這一幕後,無論男女老少,都拿起了工具,加入了他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雨水被及時地排出,大大降低了損失。

“烈日下的勞作很辛苦,有時,暴雨和乾旱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損失更讓人心痛,但村民們相信我們,我們就不能讓他們失望。”尼克說。為了減輕村民的工作量,尼克自掏腰包買了割草機、鑽孔機。以前,乍洞村的村民們主要靠種植玉米和大豆為生,人均年收入僅有2000元。種植百香果後,部分村民們的年收入可達5000元。

盧森堡退休警官尼克:大山裡的扶貧“洋助理”

乍洞村後飯屯通路前(圖左)和通路後(圖右)

但尼克最為擔心的,還是村裡的交通問題。2018年6月份,尼克跟著謝萬舉去踩點,每天來回跑上4個小時,摸清了山裡的地形,為村裡修路打好了基礎,通過政府支持、群眾自籌、企業和社會捐贈等方式,不到兩年的功夫,村裡的每個屯都通上了水泥路。通路後,村裡的農產品得以較為快捷地運輸出去,外面的人也能夠走進這座風景秀美的小村莊。目前,村裡已開始建設獨具特色的民宿,發展旅遊經濟。

盧森堡退休警官尼克:大山裡的扶貧“洋助理”

乍洞村的村民同尼克(圖左)熱情交談。

平時,尼克還經常跟著謝萬舉走村串戶,誰家有困難他都能幫就幫。他同村民們早就成了好朋友,還學會了幾句簡單的壯語。村民們熱情、善良、勤勞和淳樸的品質深深感染著尼克。尤其讓他欽佩不已的是謝萬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他眼中的謝書記彷彿永遠不知疲憊,遇到任何困難,謝書記總說,“都是小問題,明天就能解決。”

令尼克自豪和驕傲的是,這兩年裡,他每天都在見證村莊的變化。村民們的土房變成了磚房,鄉村的土路變成了水泥路,供生活用水的蓄水池也全部建好。他從未想過,自己可以參與如此有意義的事情。

當尼克第一次來到乍洞村時,他看到了這座村莊的美麗,也看到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為了擺脫貧困而付出的努力。所以,他選擇了留下,希望可以幫助村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享受到更好的醫療和教育。“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回到村子,繼續我們開創的事業,給村莊一個未來。”尼克說。

目前,乍洞村14個自然屯共有173戶597人,還有91戶288人是貧困戶。尼克非常有信心,能夠在今年看到乍洞村實現全村村民的脫貧。出生於1960年的尼克,今年正好年滿60歲,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已是花甲之年,而乍洞村實現全村脫貧,或許是一份最獨特的生日禮物。

(《北京週報》記者 劉婷 責編:呂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