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這兩種教育結果,截然不同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一句特別諷刺並且搞笑的話: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一個巨嬰罷了。

之前在文章中看到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同時也直接戳中我的心,因為我看到了太多父母用“幼稚”的方式在和孩子相處,並且傷害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這兩種教育結果,截然不同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會出現莫名的“權力”關係,就像貓和老鼠一樣無聊,誰“整”到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其實在家庭關係中,我們根本不應該拿權力說話,不應該為了去“贏了”這場互相整頓的鬥爭去反而傷害了彼此的關係。

當孩子想出去玩的時候,當孩子想要吃零食的時候,父母處於高高在上的“權力”可以隨意支配孩子的慾望,這樣反而是在傷害孩子的心。

真正優秀的父母是能夠合理面對權力關係的父母,是可以贏得孩子心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要有權力的鬥爭,我們彼此都會受傷。

所以對於父母們來說,不應該成為一個時刻與孩子爭論的巨嬰,而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在面對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應該保持平等和民主的方式,而不是獨軍主意,反而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這兩種教育結果,截然不同

一、家庭權力之爭,沒有贏家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13歲,其實是有一點點叛逆的年紀了,並且每天都能夠聽到非常劇烈的爭吵聲。

鄰居也和我說過,自己每次都忍不住要和孩子吵架,起因就是為了該不該吃巧克力這種小事都吵起來。

鄰居是擔心孩子在發育的時候吃太多影響身材,並且覺得這種小事孩子應該聽家長的,而孩子就是單純的喜歡,並且認為媽媽不給自己吃就是不愛自己,並且覺得這種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所以這中間有一個很深的誤會,就是他們在互相爭奪這個家庭的話語權,媽媽認為孩子要聽她的,而孩子認為這是自己能夠決定,應該聽孩子的。

所以到最後誰也不會向誰妥協,反而兩敗俱傷,成為了彼此的痛點,感情的裂縫。

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這兩種教育結果,截然不同

二、“贏得”孩子,降低家庭權力之爭的影響

鄰居的做法就是為了“贏了”孩子,為了在這件事情上能夠有一個自己滿意的結果,可是正確的方式是贏得孩子,讓權力不再伸出罪惡的爪子。

在沒有權力之爭的家庭,彼此之間會變得更加和諧,並且彼此之間的等級也會更加平等,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引起不必要的爭吵。

贏得孩子是一種理智的能夠照顧孩子自尊的做法,讓孩子在出現分歧的問題上面能夠更加理解父母。

在彼此溝通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所以就是父母處理權力的方式不同,導致孩子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也會出現不同的情緒與態度。

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這兩種教育結果,截然不同

三、家長“贏得”孩子的小技巧

1、學會與孩子相處,不要用成人的世界去衡量

在孩子們的思想中,也許只是單純的處於慾望,並沒有其他的目的。而在成人的世界裡,我們更習慣分清每一件事情的對錯,最後導致兩敗俱傷。

我們想要贏得孩子,就必須得明白如何與孩子相處,轉化到孩子的思維,不要再用成人的世界衡量錯誤的槓桿。

2、拒絕威嚴關係,讓孩子與自己做朋友

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這兩種教育結果,截然不同

權力關係的錯誤之處就是父母把自己擺到了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知道我們與孩子相處應該是贏得孩子,是平等的對待,而不是上下級的工作關係。

所以找到平衡的相處模式,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朋友不要讓孩子成為了自己的寵物。

3、控制自己,才能夠贏得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並且我們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情緒。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反而去約束孩子的人生。在和孩子發生分歧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衝動買單

在情緒失控的問題上,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智與冷靜,只有這樣才會更加明白贏得孩子是多麼重要。

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這兩種教育結果,截然不同

贏得孩子與贏了孩子雖然只相差了一個字,但是這中間的結果和過程都是大相徑庭的。我們需要處理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在家庭中儘量減少權力的爭論,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