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在區塊鏈領域,通證(token)是區塊鏈的特色應用,如果沒有通證,可能會降低激勵效果,區塊鏈的優勢也可能無法充分發揮。區塊鏈是底層技術,通證是經濟形態,二者的結合將有利於數字經濟的發展。


區塊鏈憑藉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天然特徵,可以保證通證的安全性並降低人為破壞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通證要有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區塊鏈技術適合於加密的去中心化電子憑證,還非常適用於發行、登記和流轉通證,實現價值轉移,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可以為通證賦予豐富的、動態的用途。


金窩窩數字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區塊鏈與互聯網金融領域法律監管專家鄧建鵬,就功能型通證的概念、風險及世界各國的法律監管政策、監管機制轉變的思考發佈《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研究報告。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鄧建鵬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區塊鏈與互聯網金融領域法律監管專家


01

功能型通證的概念與風險


該研究報告立足於功能型通證的基本特徵,通過分析物權、債權及數據使用權的差異,進而論證了功能型通證在民法中屬於數據使用權的合理性,並從功能型通證的發行和流通兩個角度對其存在風險進行了梳理。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功能型通證的概念


從通證的定義到功能性通證的特徵

通證作為區塊鏈技術中的激勵層,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功能性通證的風險


從發行環節到流通環節的風險分析

功能型通證的發行風險主要集中於 ICO 環節,該環節中存在違約風險、泡沫風險和道德風險。流通環節的風險集中於通證型資產交易所,交易所存在數據造假風險、挪用資金風險、網絡安全風險、內幕交易風險等風險......


02

世界各國的法律監管政策


目前學界主要對證券型通證進行研究,監管機構亦忽視功能型通證存在的風險與法律規制。如瑞士、美國聯邦等國的監管機構以分類的方式將功能型通證排除到監管之外。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域外監管法規


瑞士、美國、新加坡、歐盟

本研究針對瑞士、美國、新加坡等有代表性的發達國家的監管制度進行深度對比......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域內監管法規


香港、內地

當前中國內地對通證的監管僅簡單的規定禁止 ICO,但沒有制定對應的具體法規,重在管制,缺乏治理,使該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法律空白,監管對象範圍不明,從技術角度難以實現等諸多問題......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對中國內地監管的啟示


03

監管機制轉變的思考


除法律層面外,中國內地制度上還存在分業監管體制造成的監管真空、監管重複,同一監管部門內因職能設計不合理造成監管目標的衝突,因權力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中央與地方的衝突等問題。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中國的監管體制


“一行兩會”分別對功能型通證發行及流通中存在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投機炒作、異常交易、道德風險、准入門檻及非法集資等問題在各自的職能範圍內執行監管職責......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監管困境


制度中的問題及技術困境


學術報告 | 功能型通證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道路

監管機制的轉變


宏觀及微觀層面

宏觀層面上,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民法中明確數據使用權的取得、保護和變動的法律依據......


目前,隨著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發展,通證已經基本被特定為token而存在,並逐步開始形成新的通證經濟生態圈,以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開始影響數字經濟未來的發展,未來,通證經濟也必定會越來越多的被應用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