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配對的妙用

清代吳中醫家徐洄溪曰:“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這幾乎是探究中藥藥性的一個傳統法則,為歷代醫家所沿襲運用。

黃芪,古名黃耆,“耆,長也,本品色黃,為補氣之長,故名。”在歷史上以隴西一帶(今甘肅省東部,渭河上游),以及山西省沁州綿上(今山西介休東南、濁漳上游,今改名為沁縣)所產為勝,特稱之為綿芪。宋代蘇頌說得妙:“黃芪之出綿上者,其皮折之柔如綿,故稱綿芪。”黃芪性味甘,微溫,色黃入脾,心白入肺,脾與肺皆屬足手之太陰,補氣昇陽之藥也,用其對藥,效果可以提高。


黃芪配防己


黃芪補氣運溼,昇陽固表,防己通經絡運水溼,洩降行水。二藥合伍,益氣升提與降洩通行並用,外宣內達,通行諸經,降洩不耗正,相輔相成,共奏益氣行水、固表祛溼之功。


治療經驗:在濟生腎氣丸、水陸二仙丹、五苓散、五皮飲等方劑中加入二藥,再加入爵床20~40 克(研末沖服),對消除水腫、蛋白尿等病症可有較好療效。


黃芪配玉米鬚


黃芪補益脾肺之元氣,益氣昇陽降濁行水。玉米鬚滲利溼熱消腫。二藥升清陽與降濁陰並用,甘溫補氣不助溼,滲利溼熱不傷正。共奏益氣昇陽行水降濁之功。


治療經驗:在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屬氣虛溼熱留滯時配伍二藥,有較好的消腫、消蛋白尿、降血壓、降膽固醇之作用。同時對慢性前列腺炎隨證選用二藥可獲良效。再有,用二藥配伍薏苡仁、黑豆,益氣補腎以消除蛋白尿有較好療效。


黃芪配金銀花


黃芪補氣昇陽,益氣託毒解毒。銀花清熱解毒凉血透達,為治療瘡瘍腫毒之要藥。二藥補清合伍,補不助熱,清不傷正,託毒清解之功頗著。


治療經驗:瘡瘍腫毒,瘡口久不癒合收口,糖尿病生瘡癤,以及體虛易生瘡癤,時發時愈,配用二藥,煎湯飲用,可有較好療效。對慢性腎炎腎病,久病氣虛,熱毒蘊結,腎功能損害,蛋白尿不消,治療補清兩難,二藥合用有益氣扶正抗腎炎作用,託毒解毒洩濁,不傷正氣,不助溼熱。同時對慢性肝炎,久病氣虛,餘熱未淨,造成肝功能損害者,也宜配用二藥,有益氣解毒護肝之效。


黃芪配對的妙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王琰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