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十状元之四:黄土难埋:张唐卿

要说另一位青州藉状元,先说韩琦。

青州十状元之四:黄土难埋:张唐卿


韩琦是宋代以后,特别著名的人物。只是现代人大多不知。李清照的父祖,就是出自韩琦门下,这还是李清照很感骄傲的。明朝的青州人冯琦,就是父亲为让他成为韩琦,才给他取下的这个名字。冯琦也就未负厚望,以致被称为“文学之冠”、“文学名臣”、“人品事业,宇内第一”。
韩琦本人,19岁参加科考,没中状元,是个榜眼。这人学识渊博,胆识过人。他30岁那年,还是个小官。他看到全国遭受大灾,到处出现流民,甚至饿殍遍野。宰相们的工作又极不得力,致使那灾情惨状愈演愈烈。这本与韩琦无关的事,却刺痛了他的心。他当即向赵祯皇帝上疏,疏文言辞激烈,毫无避讳。他说当时那4个宰相,“货赂公行”,“因缘请托”,“罕见建明”,若长此以往,大宋80年基业,必将“恣其毁坏”。赵祯皇帝也便认了真,一日之内,就把那4位正副宰相,全部罢免。
韩琦这一作为,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一无二。
事后,王曾极富感慨地说:
“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王曾说,现在对皇帝讲话的人,词句过于谦恭,这是多有担心和顾忌,这对皇上的德行有什么增益?如韩琦君所言,真算是精当恳切,毫无迂腐!


这王曾,居然也是个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半点也没想到保护干部,并不觉得那4个宰相的下场,有什么可惜。
这当然不是王曾一个人的看法,所以,韩琦被历代所重的原因,只此一件,大约也就可以一叶知秋了。
就是这个韩琦,曾在淄州(今山东淄川)任通判。通判相当于副太守,又兼着相当于纪委书记的角色。这日,有位17岁的少年,慕名前来求教。韩琦一见这孩子,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心下就有些喜欢。看过他的几篇诗文,与他交谈之后,韩琦又发现他才华横溢,文思飞动,也便由衷欣喜。从此,韩琦就与这孩子,结为忘年交。
这孩子,就是青州人张唐卿。
青州与淄州,只有一水相隔。此后,张唐卿就时常赶来,聆听教诲。韩琦的苦心也未白费,几年后的景祐元年(1034),赵祯皇帝亲自主持他亲政后的第一次科考。他很想表现自己的公正,这就挑选张唐卿,做了状元。
是年,张唐卿25岁。
赵祯还想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直接就任命张唐卿,做了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通判。张唐卿跟他老师在淄州时,一样的职务了。
张唐卿这个毫无治政经验的年轻人,打理起政务来,却举重若轻,且极有创新精神。他曾遇到这样一桩特殊案件:

有个青年,母亲改嫁之后不久病故。那青年,为了已故的父亲与母亲相聚九泉,他就偷挖了母亲的坟,运回遗体,与他亡父合葬一处。
当时,这是盗掘坟墓,刑事犯罪。
被掘墓的一家,可就愤恨了,立即就将那青年告到官府,要求严加治罪。初审时,那青年也果然被判罪。
张唐卿复审。他首先发掘被告人的犯罪动机。结果发现,此人原是出于一片孝心,只为了父亲不在地下孤独无依。这就引发了张唐卿的思考:
此人虽然触犯法律,但他对待父母的情思,却是令人赞叹。
于是,张唐卿就对被告人严肃教育一番,并作出一个奇异的改判:
今后定当遵法守法。若两年之内再有违法,一并治罪。
这就把那青年释放了。合葬的坟墓既已修成,就不便再打扰先人了。
张唐卿这一判决,相当于今天的判刑两年,缓刑两年。当时却没有法律依据。有人考证,“缓刑”就是张唐卿首创的。
结果,张唐卿考中状元的第3年,父亲突然病逝。张唐卿伤感至极。父亲刚刚将他抚育成人,父亲就这样暴卒而去。张唐卿早已准备好的感恩、报答,上天没有给他留下实现的机会!

他越想越痛,也就忘了节哀对于生者的重要。结果就悲伤过度,大口吐血。那时的医疗条件也太差了,28岁的张唐卿,也便与父亲一起,埋在青州的土地上。
原来,人的德才无论多高,也无法为脆弱的生命增加丝毫韧性。
韩琦闻听张唐卿去世,简直太伤感了。这样做得道德文章的青年,世间并不多见。然而,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少年俊才,就这样一朝夭折了。
韩琦无法将张唐卿唤醒,却发誓让他永远站立着。于是,他研泪作墨,为张唐卿撰写了一篇墓志铭。
可是,碑石也不是永恒的,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冯蜂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