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歲的吳三桂,造反成功也當不了幾年皇帝,為何還要折騰

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六十多歲的吳三桂已經快到古稀之年了,這在古代的社會人的平均壽命中已經算是高壽了,能活到六十多歲,享享清福,享受一下兒孫繞膝之樂不是很好的嗎?就算是當皇帝也做不了幾年皇帝了,為什麼不給兒孫留條後路呢?

六十多歲的吳三桂,造反成功也當不了幾年皇帝,為何還要折騰

吳三桂

吳三桂這個人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叛明降清的主,地位也是靠著降清一步步走上來的。而且勢力也隨著實力增強而變得尾大不掉,至少是朝廷是這樣認為的。

在清朝入關之後,清廷為了迅速收拾掉南明小朝廷,統一南方地區,命令吳三桂率軍遠征雲貴,收拾掉南明的政權之後,還揮師出征緬甸擒殺桂王。十幾年間吳三桂率領著大軍東征西討為清朝在西南邊疆的統治建立了不世功勳,被封為平西王,其子吳應熊也成了駙馬,此時吳三桂可謂是位極人臣。

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物極必反,當吳三桂權力達到頂點的時候,也就是最危險的時候。此時吳三桂作為清政府的三個異姓王中的一個,且是實力最大的一個,早已經引起了清廷的不滿。當吳三桂滅掉了南明的最後一個政權的時候,清廷就開始了削減吳三桂的權力,康熙二年(1663年)收繳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印,康熙六年(1667年)又撤銷了總管雲貴事務的權力,同時還剝奪了其司法權。至此吳三桂與清廷的矛盾變得異常不可調和。

六十多歲的吳三桂,造反成功也當不了幾年皇帝,為何還要折騰

清初三藩之主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上書撤藩,吳三桂也假惺惺的上書請求撤藩,實則吳三桂是想著讓清廷挽留。但是康熙看出了他的意圖,認為吳三桂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清廷撤藩吳三桂也反,不撤藩也會反的,不如先發制人。

正如康熙說的,吳三桂最終反了,此時的吳三桂已經六十多歲了,為什麼還要冒著全族性命的危險造反呢?我想也不過就是一下幾個原因。

六十多歲的吳三桂,造反成功也當不了幾年皇帝,為何還要折騰

康熙


第一, 吳三桂是被逼無奈。

吳三桂也不是一個傻子,他不知道自己權力大會遭來妒忌與猜忌嗎?那肯定會的。自古功臣難善終,吳三桂還是知道的,想想漢朝的韓信,明朝的藍玉,哪一個不是戰功赫赫的大將軍,最後還不是被殺,而自己呢?康熙此時是一個剛剛二十歲的毛頭小夥子,面對著這個權力甚至比自己還大的平西王吳三桂,心裡難道就放心嗎?就算是康熙心裡糊塗,他身邊的大臣可不是吃乾飯的。更何況吳三桂還是異姓王,就是他不想反,清廷也會把他逼反的。

第二, 吳三桂認為自己此時有能力戰勝清廷。

吳三桂在雲貴經營了將近二十年,而且自己帶的兵都是經過戰爭的洗禮的,反觀清廷,入關之後,八旗軍隊只知道貪圖享樂,戰鬥力大大減弱了。而且在吳三桂經營雲貴的這麼多年裡,一直注重發展當地的經濟,如果真的打起來,還是能夠經得起消耗的。

況且在自己的身邊還有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兩個也是清廷封的異姓王,如果真的要打仗,這兩個人也會站在他這邊的。

面對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吳三桂認為自己比康熙要強,這也是吳三桂決定造反的主要原因。

六十多歲的吳三桂,造反成功也當不了幾年皇帝,為何還要折騰

吳三桂

第三, 吳三桂想要做皇帝。

這是吳三桂心裡想卻一直不能做得事,經過被清廷的不斷逼迫,再加上眾屬下對清廷的憤怒與不滿,因為跟著自己的這些人大都是漢人,心中還是有著對明朝的眷戀之情,所以成功的挑起了士兵們的怒火。

因為吳三桂認為自己比康熙強,如果成功了,也能創建一個帝國,自己的子孫也能跟著沾光。

第四, 吳三桂的利益網不允許他放棄這應有的權力。

吳三桂在雲貴經營了將近二十年,這二十年間為了發展經濟,搞好自己的內政,吳三桂織了一張很大的網,一張事關千萬人利益的大網,如果此時吳三桂想著按照清廷的步驟逐漸撤藩,他下面的人在利益鏈被切斷的情況下不一定會鬧出來什麼動靜來,最後這個鍋還是吳三桂來背。

不反是個死,反了也是個死,如果運氣好了,反了說不定還能成功,一躍成為天下之主,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吳三桂決定反清,事情就像吳三桂想的那樣該多好,說不定歷史也會改寫,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吳三桂錯估了自己,更是錯估了康熙,自己與康熙比,除了年紀大點,頭腦可比不上這位政治好手;吳三桂還錯估了尚可喜與耿精忠,雖然都是漢人,但是面對清廷心卻不一定想的一樣,你吳三桂想做皇帝,誰又不想呢?吳三桂最不得人心的地方,自己卻始終未想明白,那就是自己親手滅了明朝的香火,在漢人心中,吳三桂這個賣國賊已經不可能得到漢人的擁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