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工具,也是記錄文明的重要載體。

人類的發明有很多,但文字絕對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假如沒有文字,上古時期的生活就很難持續,相互之間的信息很難傳遞、共享,文明就不會時代相傳。

一.倉頡造字的時代背景

人類最初記錄歷史的方式是結繩記事,有史料可查的是在黃帝時期。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在上古年間,黃帝的史官叫倉頡,那時候倉頡承擔著記錄部落事件的工作,要把每天部落裡的大小事記錄下來。

今天獵戶阿二捕獵了兩頭麋鹿,一隻還活著;阿三捕獵了三隻野山羊,三隻都活著,牲圈裡的獵物又增加了四隻;死去的這隻麋鹿晚上篝火晚會,把麋鹿燒烤,部落的人載歌載舞一起來食用;阿四家的家眷生了一個男孩,部落人口又增加一個;負責蓋木屋的建築工人用一週的時間新蓋了三座木屋等等等等,倉頡要把這些獵物、部落人口、收穫成就等事件和數量記錄下來。

怎麼記錄呢?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是在一根繩子上打結,大的事件用大結,小事用小結,不同類別的物體記錄的方法不一樣。

代表牲畜的繩子用一種顏色,代表部落人口的繩子用另一種顏色,部落圈養了66只牲畜,就在繩子上打66個結,後天死了一隻牲畜,再解開一個結,打結容易,解開就很麻煩。

部落今天人口總數量266人,就繩子上打266個結,阿五明天要帶兩位獵人到兩公里外的湖邊四周勘察獵物,發現有6只獸群在湖邊出入,數量最多的獸群是野牛、羚羊,這些數字就要一一打上結。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久而久之,部落裡每天發生的故事越來越多,繩子的顏色、長度、大小結的數量明顯不夠用了,以至於倉頡自己都快記不住這些結數所表示的意思了,甚至會記錯繩結所包含的意思。

倉頡朝思暮想,每天都在琢磨、思考怎麼樣用一種更簡單、更容易保存的方法記錄部落這些大小事。

二.倉頡被神靈點化,象形文字誕生。

一天,倉頡正在苦思冥想,空中出現一隻鳳凰,口叼一物,一張嘴此物從空中落下,倉頡撿起一看,此物上有一個印記,不知道什麼意思,就請教了一位長者,長者一看就說:這是貔貅的足印,這和別的野獸足印不一樣,貔貅是古代一種形象兇惡的瑞獸,傳說能給人帶來好運。

倉頡聽罷大喜,貔貅的腳印可以代替貔貅,那別的動物腳印也可以代替別的動物,所有的物體都有自己的形象和特徵,把這些特徵用簡單的圖形畫出來,作為符號來代表這些物體,這樣大家都可以認識這些圖形、符號,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於是,倉頡就觀察身邊的天、地、日、月和飛禽、走獸,畫出它們的形狀,給這些符號起了名字叫“字”,這就是最初的形象文字。

《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象形文字的誕生真的偉大,想想看,誰能想出比象形文字更好的方法,用符號作為文字,來代替結繩記事?沒有了,這就是最好的方法。

這是一種最簡單、最方便的記事方法,一旦創立,不用再更改,可以永久保存下去,很方便學習和信息的傳遞,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三.倉頡最初造字時的異象。

倉頡作為黃帝當時的史官,據史書記載生有異象,有四隻眼睛,可以仰觀天象。

倉頡被後人稱為“造字的聖人”,在河南新鄭縣城南,有一座鳳台寺塔,建於宋朝,又叫“鳳凰銜書檯”,就是當年倉頡造字的地方。

據傳,倉頡發明了文字後,天空立刻出現異象:

穀子像雨一樣從天上落下來,又稱下“穀雨”,半夜聽到了鬼的哭聲。

《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倉頡造出文字後,一天深夜夢中夢見一金人,醒來果然家中立有一尊金人,倉頡喊來全村年輕人把金人抬到黃帝面前,黃帝問哪來的,倉頡說撿的,是天下之物,自己不敢獨有。

可是過了幾天,一道霞光閃過,金人瞬間不見了,黃帝很難受,派人告訴倉頡。

這邊倉頡夢中,聽到有人在夢中問他:倉頡,玉帝給你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說:我想要五穀豐登,送給天下老百姓,聲音說:好,那我就收回金人,稟報玉帝,給你穀子。

第二天一大早,天上開始下穀子,像下雨一樣,足足下了一尺厚,大地上鋪滿了穀子,鄉親們興高采烈,倉頡把此事稟報了黃帝,黃帝很感動,把這一天定為節日,叫“穀雨”,成為民間的一個節日,每年的穀雨節,民間都要載歌載舞,感恩上天的恩賜,在穀雨這一天祭祀倉頡,後人把倉頡尊稱為“人文始祖”。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為什麼鬼會哭?因為文字將要洩露天機,天下的靈、怪就再也藏不住了,能夠在天地間自由出入的龍也隱藏了自己的行跡。

從文字的記載來看,在文字出現以前,地球上異象很多,相必那時候應該是神靈、鬼怪、異獸常常出沒的時代,就像今天我們出行做地鐵、火車、飛機,兩個人通訊遠在天邊就可以用手機隨時通話、視頻,誰都不會覺得奇怪。

那時候,龍、鳳凰、貔貅、麒麟這些異獸應該很常見,倉頡的四目、黃帝和蚩尤的異象在今天就會被人看成怪物,今天的人如果看到當年的逐鹿之戰,可能當時世界觀就會被顛覆;文字出現後,鬼看到自己不能再在世間顯現了,開始痛哭起來。

唐代《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解釋記載:

“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

這是象形文字最初出現的時候。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四.《倉頡書》所記載的二十八個漢字。

黃帝時期的文字流傳到現在,有據可查的其中之一是《倉頡書》,一共二十八個字: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並刈,乞少子左互。

學耒,弢雨水,兒糾叔

兵朱。

翻譯過來意思是:

自己身體變化,需要庇護,於是尼山是個養老的好地方。

雜草和穀子一起收割,請兒子過來幫助。

學會了使用工具,小兒子纏著他的叔叔

要玩兵器上的紅飄帶

這段意思濃縮一下,用三句話可以概括:

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少有所長。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這些文字的含義和黃帝時期的民風很吻合。

2008年在美國福瑞爾博物館的石刻文上發現了二十八個篆字和《倉頡書》上一模一樣。

五.象形文字之後的漢字造字法。

象形文字是一種獨體字,是漢字的基礎,是用一種簡單的線條和筆畫勾畫出物體的形象,這類文字比較少,像日、月、人、木,象形文字也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這種象形文字因為表現形象,很容易學習和辨認,但是很多物體用簡單的筆畫是畫不出來的,所以後來又出現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等造字方法。

指事字,是一種用簡單的筆畫不能畫出的、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減少或增加筆畫的符號、漢字,比如“甘”,是在“口”的基礎上加了一橫,象徵口中甜美的食物。

會意字,

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獨體字組成的字,比如“炎”、“男”用兩種不同字形和字音的字組成的一個新的漢字。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象形文字——倉頡造字的起源和背景

形聲字,是在以上三種漢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漢字,是由象徵意義的意符和象徵聲音的聲符組成,比如“轉”,就是“車”的意符和“專”的聲符組成。

珍惜漢字

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很豐富,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康熙字典》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我們現在常用的是兩千字左右,可是在文字創立的初期遠沒有這麼多,漢字的歷史是一個曲折、神秘、令人回味的歷史。

漢字是華夏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和橋樑,漢字本身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濃縮了上古時期的民風、習俗和智慧,漢字自誕生至今已經歷經了幾千年,珍惜漢字,學好、用好漢字就是在踐行華夏的先哲留給後人的古老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