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發展出發,平安銀行“金融+科技”全方位賦能普惠、扶貧新路徑

每經記者:胡琳

2020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0週年。40年滄桑鉅變,40載砥礪前行,深圳在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中引領中國經濟騰飛,書寫了一部充滿活力、改革創新的奮進史。

在深圳特區乘風破浪的路上,平安銀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深商行,到深發展,再到如今的平安銀行,平安銀行的發展歷程就是我國金融業發展中的一個典範。

作為平安集團全金融鏈條上重要的一環,平安銀行的出生成長,發展壯大不僅是平安集團自身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銀行業變遷史,乃至是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如今,平安銀行藉助集團全產業鏈優勢,通過科技賦能、業務轉型、服務創新等方式積極響應時代召喚,用不屈的意志生動地詮釋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深圳40年•企業成就 |從深發展出發,平安銀行“金融+科技”全方位賦能普惠、扶貧新路徑

平安銀行的前世今生

從1979年起,國家開始對金融業進行體制改革,掀開現代金融業發展的新篇章。20世紀80年代的深圳經濟特區,正處在蛇口“開山炮”炸響後的大規模建設中,很多改革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在這樣的探索前進中,同時為解決特區內多家農村信用社的虧損問題,經人民銀行批准,深圳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深發展”)在對深圳經濟特區內6家農村信用社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礎上正式成立。

1991年4月3日,深發展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並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也由此成為新中國首家上市銀行。

然而經歷了成立初期的10年輝煌之後,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外部衝擊和長期經營管理不善等內部原因,深發展經營發展到達了低谷。

彼時,總部同樣設在深圳的中國平安集團將目光投向了深發展。在此之前,中國平安分別於2004年、2006年收購了福建亞洲銀行、深圳市商業銀行,開始打造平安銀行這一品牌。

從2009年開始,深發展與平安集團頻頻接觸,討論入股問題。2010年5月8日,新橋投資將其所持有的深發展5.20億股股份全部過戶至中國平安名下,中國平安取代新橋投資成為深發展第一大股東。此後,通過深發展向平安壽險非公開發行新股、平安將原平安銀行注入深發展、深發展向平安非公開發行股份等一系列動作,平安集團完成了對深發展的收購。2012年1月,深發展和原平安銀行通過議案,同意深發展吸收合併原平安銀行,公司名稱變更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隨後也變更為“平安銀行”。當時的平安銀行總資產達1.5萬億,網點410家,已躋身全國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行列。

納入平安版圖之後,深發展獲得新生,中國平安多年的銀行短板也終於補齊。此後,中國平安“保險、銀行、投資”三大綜合金融業務戰略佈局正式成型。

深圳40年•企業成就 |從深發展出發,平安銀行“金融+科技”全方位賦能普惠、扶貧新路徑

零售轉型換擋升級開啟新徵程

2000年以前,商業銀行零售端業務較為簡單,主要以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零售負債業務為主,圍繞銀行網點提供簡單的存貸匯業務,零售業務重視程度較低。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居民財富累積和居民消費能力的增強,信用卡、理財業務等零售業務開始逐步發展,商業銀行開始意識到零售業務的重要地位,為此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產品形式和服務不斷豐富。

2010年以後,在移動銀行和金融科技的加持下,商業銀行重塑了行業獲客、風控、客服服務流程及日常運營的工作環節。面對金融科技帶來的劇烈變化,商業銀行開始思考新的發展方向。

2016年下半年,平安銀行拉開了零售戰略轉型的大幕。隨著以董事長謝永林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平安銀行確立了“以零售為核心,打造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的總體願景與核心戰略以及“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三大關鍵策略。

2019年平安銀行的業績,為過去三年零售戰略轉型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9年,該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799.73億元,同比增長29.2%,在全行營業收入中佔比為58.0%;零售業務淨利潤194.93億元,同比增長13.8%,在全行淨利潤中佔比為69.1%。

在向零售轉型戰略實施三年之後,平安銀行零售轉型成績優異。值得關注的是,對公、零售四六佔比的均衡格局逐步形成,零售、對公、資金同業協同發展思路日漸清晰,科技引領的作用更加凸顯。

2020年,是平安銀行零售轉型換擋升級新階段的開局之年。據悉,平安銀行升級了新三年戰略,在堅持零售轉型方向,堅持“綜合金融、科技賦能”兩大核心優勢不變,堅持均衡、協同發展思路不變的前提下,該行著力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三張名片:在數字銀行方面,要做到決策三先(先知、先覺、先行)、經營三提(效益、效率、產能)、管理三降(成本、風險、人力);在生態銀行方面,要築好護城河、發揮優勢、獲得反哺;在平臺銀行方面,要對接平臺、批量獲客、場景經營。

有市場人士認為,過去三年平安銀行轉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三年的起點,全行要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這裡面交易銀行的作用非常關鍵,不僅能夠在優化全行負債成本中發揮關鍵作用,而且通過重塑平安銀行的供應鏈品牌,再結合集團金融+生態戰略機遇,有望成為平安銀行新三年快速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金融+科技”全方位賦能普惠、扶貧新路徑

時值“十三五”收官之年,如何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做到“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是今年全國兩會重點議題,也將是關乎“十四五”良好開局的核心命題。

就業是“六穩”“六保”的首位。疫情防控期間,各行各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平安銀行積極以金融力量幫助企業渡難關,尤其加大“輸血”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支持“穩就業”。疫情發生以來,從1月23日到6月8日,平安銀行個人貸款累計支持超6萬人復工復產,提供資金超400億,助力包括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在內的廣大客戶擺脫困境,恢復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同時,中小微企業是解決民生就業的主力軍,也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較大、資金緊張問題更為突出的市場主體。為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平安銀行於2月份迅速推出無接觸線上化經營解決方案“小企業數字金融”,通過互聯網進件、人臉識別、遠程面籤、自動放款等技術,實現主流融資產品最快60秒完成審批、10秒完成放款服務,7×24小時在線服務、在線辦理。以短時間、高效率為中小微企業輸送“續命”能量。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3月末,平安銀行單戶授信1000萬(含)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較上年末增長3.31%,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上年下降0.47個百分點,全力以赴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在“六保”任務中,明確提出要“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這不僅是產業升級的需要,還是保民生、保就業的基礎。 據瞭解,圍繞“對公做精”方針,為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聚焦核心企業供應鏈管理痛點,平安銀行持續迭代“平安好鏈”平臺,打通數字賬戶、融合財資平臺,以期真正深入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

同時,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5G新基建等重點產業,平安銀行對應成立突擊隊,以線上化、模型化、自動化為基本要求,打造不依託核心企業的供應鏈模式及風險管理模式,以期在供應鏈交易真實可溯源的基礎上,構建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可自動化、批量化、標準化服務中小企業的新型供應鏈金融,進一步提升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效率。

據瞭解,2017年,中國電子依託“平安好鏈”技術支持,面向集團上下游近20萬供應商,搭建“中電惠融好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截至2019年底,該平臺上線用戶突破3600家,交易量55億元,其中90%以上為中小企業。新冠疫情期間,中電惠融推出降利率、備資金、增額度、拓業務、提效率等五大舉措,通過開通“戰疫”綠色通道,以金融服務助力產業鏈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三農”工作對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平安積極響應中央扶貧號召,紮實開展“村官工程”項目,通過“金融+產業”扶貧,建立“扶智培訓、產業造血、一村一品、產銷賦能”的扶貧閉環,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自2018年以來,該行“村官工程”已向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陝西、海南、重慶、湖南、寧夏等地投放產業扶貧資金193.04億元,直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20200人,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3萬人;其中,2020年一季度,該行“村官工程”項目新增投放產業扶貧資金67.5億元,新增直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80人,新增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萬人。

在致富帶頭人培育的基礎上,平安銀行還通過壹錢包、口袋銀行、平安金管家等平臺,為貧困地區提供網上“扶貧商城”,幫助貧困農戶銷售農產品。據瞭解,自2018年以來,平安銀行“村官工程”已投放產業扶貧資金213.14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3萬人,其中,2020年上半年投放產業扶貧資金87.6億元。累計幫助貧困人口實現銷售收入6618餘萬元,扶智培訓學員達3400人。

平安銀行表示,本行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群眾為根本,堅定不移推進零售轉型,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在清晰的戰略目標指引下,該行持續深化“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十二字策略方針,全面構建零售業務、對公業務、資金同業業務“3+2+1”經營策略,全面推進數據化經營,全面防控金融風險,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