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議題,它已經超越了產業發展和經濟範疇,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多個領域,要求我們必須走出固有的鄉村發展思路,真正從鄉村本位出發,轉變思想,探索出一條鄉村崛起的可持續路徑。而農業綠色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鞏固和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核心發展觀,在農業及農村發展中強調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和質量安全,關注農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的深層次變革;同時也是一次行為模式、消費模式的綠色革命,有利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生態轉型,從根本上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此“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突破,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導向。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發展中出現的主要資源環境問題

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

1、資源約束日趨緊張

在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業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我國農業農村資源和要素條件更加趨緊,持續穩定增長的壓力越來越大。主要表現為:水資源短缺與浪費並存。我國農業生產一方面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制約,另一方面農業用水不合理及浪費的情況大量存在。現有農田水利設施和設備老化失修,已建成的灌溉耕地上的農田水利設施,普遍存在灌溉設施標準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灌不進、排不出等問題。

耕地數量減少且質量下降。近幾年,我國耕地總體數量不斷減少,同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建設用地與耕地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耕地面積持續下降、耕地資源嚴重不足。

而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一直採用資源掠奪式的耕作模式,導致耕地土壤用養失衡、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不足1%,遠低於發達國家3%的水平。

農業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汙水灌溉、農藥殘留、廢棄農膜對耕地質量影響嚴重,目前全國大約有1/6的耕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與此同時,亂砍森林、草原過牧、盲目開墾等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嚴重,人力資源從數量到質量都迅速下降。

隨著改革開放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勞動力要素大量流失成為鄉村走向衰敗的明顯特徵。老人、婦女和兒童成為目前留守農村的主體人群,而嚴重的主體老齡化已難以支撐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

除了個別因城鎮擴大“城中村改造”工程造成自然村數減少外,許多離城鎮較遠的自然村都是由於人口大量外流而“自然”消失。短時期內農村青壯年的大量流失,將直接導致土地管理經營粗放化,甚至良田撂荒,對農業現代化進程和糧食安全都會有負面的影響。

另一方面,“空心化”“老齡化”所帶來的除了單純的生產問題,同時還伴隨著嚴重的農村內部社會結構失衡矛盾的加劇,社區鄰里互助傳統削弱、傳統鄉村文明衰減,農村社會結構穩定性遭到破壞,社會治理面臨巨大挑戰。

2、農業環境汙染問題突出

與城市的環境問題相比,目前我國農業農村的環境狀況更加令人擔憂,形勢十分嚴峻。突出表現為點源和麵源共存,內源汙染和外源汙染疊加,工業及城市汙染向農村轉移,生態系統功能衰退。

首先,工業化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無序擴張,造成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汙染大面積擴散,鎘、汞、砷等重金屬不斷向水土滲透,工業“三廢”日益向農村蔓延。此外,重金屬汙染還導致農產品有毒成分超標,威脅人體健康。

其次,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內源性農業面源汙染問題狀況堪憂。農業面源汙染不僅造成農業資源質量下降、環境汙染,同時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3、農村地區資源環境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

目前現有的農村地區資源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嚴重滯後於農業經濟發展,難以對生態環境汙染、資源濫用等外部性問題進行有效制約,而用於彌補政府失靈的市場機制也尚未建立,不能形成對環境友好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有效激勵。


“鄉村振興”戰略應以綠色發展為導向

目前,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紅燈全面拉亮,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危及農民基本的生存條件,同時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極大挑戰。綠色是農業的本色,鄉村要振興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因此,如何讓綠色農耕文化迴歸併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如何讓青山綠水成為發展鄉村產業的自然資源,如何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家園,是“鄉村振興”戰略破題的關鍵所在。

1、“鄉村振興”戰略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是農業農村發展觀的一場重要革新,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農業綠色發展是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努力實現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採,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畜禽糞汙、農膜全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農村更加美麗宜居。這與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是一致的。具體來看,綠色發展就是要追求生態效益的最佳化、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社會效益的最優化。不同於過去單純的追求經濟效益,綠色發展要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統籌兼顧,其在發展模式和業態上也要求有所創新。例如現在提出的把平面農業變成立體農業,把單一環節的農業變成循環農業,做到生產時間多序列,經營空間多層次,通過物質循環讓能源儘可能長地被延伸利用,實現良好的循環利用發展。

在發展層面上,綠色發展要求的是全鏈條、多層次、整體性的農業發展。以最近提出的打造田園綜合體為例,需要優化鄉村的種養結構、居住佈局,擴展農業的多功能性,打造建設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同時對農產品的概念也有了更多延伸,除了食用的糧食、蔬菜、畜禽蛋等,還有一些如休閒農業、康養農業、旅遊農業都將是綠色發展之後的另一種農產品表現形式。而朝著綠色發展方向不斷深入和擴展的農業農村產業領域,可以帶給農戶更多的經濟效益。

2、“鄉村振興”戰略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要突破目前資源和環境的瓶頸制約,只有大幅度地提高生產的綠色化程度。推動綠色的生產方式,就是在農業農村生態系統運作過程中推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汙染控制、廢棄物循環、產品優質、生態協調的一系列相互配套、兼容的產業技術體系。在過去常規農業生產中,我們往往是“直線思維”,農業生產就是投入各種生產資料,然後得到各種農產品。這種“直線思維”很少考慮到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棄物的重新利用、汙染物減排、能源消耗和環境安全等問題。以可持續的發展觀看,農業生產應該是在一個相互聯繫的生態體系中進行,為此,“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更好地認識農業的整體性,倡導生態系統運作模式,重新設計、佈局和整合農業生產體系,推行能夠協調農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綠色生產方式。

首先,構建一個生產過程中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的耦合模式,通過副產物的循環、廢棄物的再利用,達到資源消耗及汙染物排放的減少。

其次,充分尊重自然界的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加以利用。在綠色生態系統中構建良好的生物多樣性關係,包括生物群落的組織、食物鏈關係的構建、特色生物物種和生物基因的利用。而通過利用這種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生態系統運行成本,提高經濟和生態效益。

最後,利用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技術構建綠色技術體系。綠色產業模式的運行需要多種單項技術的支撐,對於單項技術的選取更注重選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食品安全、順應自然和能夠充分利用自然生態關係的技術。

3、“鄉村振興”戰略要保護綠色產業環境

農業是與自然結合最為緊密的生態產業,從一定意義上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農業的本色是綠色,鄉村要振興必須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好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4、“鄉村振興”戰略要構建綠色政策體系

首先,完善農村社會發展評價體系。改變以往社會經濟評價中單純對GDP的崇拜,真正把環境損害、資源消耗及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考核體系中。

其次,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及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完善體現農業資源環境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有償使用制度和農業生態補償制度,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准入管理和底線約束,強化制度約束作用。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稅收、價格、財政補貼、綠色信貸、排放交易等經濟政策工具,實現外部成本和效益內部化,使市場機制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增加農業生態產品的服務和供給,引導市場主體綠色生產和消費,調動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最後,強化依法治理機制。農村生態環境要扭轉,必須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轉變為法律意志。以耕地、草地、漁業水域、外來物種、產地環境和農業面源汙染為重點,開展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的農業資源和環境監測預警,建立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定期發佈監測預警報告,全面及時反映我國農業資源環境狀況。


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我國鄉村面臨的既有原始矛盾的積累,又有新的挑戰不斷湧現,要走綠色發展的振興之路,可以說任務十分艱鉅。因此,必須找準主要目標、注重選擇,在關鍵領域和重點方面率先突破,實現循序漸進的穩步推進。

1、強化空間優化,堅持規劃先行

目前很多農村發展之所以土地管理散亂無序、資源利用毫無章法,在很大程度上與農村缺乏一個良好的有前瞻性的規劃,或者規劃缺乏基本的約束力有很大關係。

2、著力推進綠色產業,保障農民增收致富的可持續性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在以綠色為導向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繼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以“綠色生態”為主方向,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形成。

3、優化政策體系,以制度創新作為綠色發展動力

如果不能突破目前農業農村環境資源管理無序的狀態,“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將陷入困境,或者也是不長久的。實施鄉村戰略要以綠色發展的政策融合為基本指向,重點在構建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新政策體系上實現突破。

4、聚焦瓶頸制約,構建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體系

科技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撐力量。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大背景下,只有依靠科技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聚焦農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構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科技研的綠色發展技術集成創新方案。

從黃土黑地紅壤,到山林田園湖泊,一場關乎億萬農民福祉、關係農村存亡的“鄉村振興”變革已經開啟。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生態先行原則,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產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增加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確保食品安全,解決農村突出的環境汙染問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